曾勇;简华刚;高兵;苏晓林;秦开秀
目的:观察黄芪(Radix astragali)对日本大耳白兔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待创面上皮化(伤后21 d)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实验组A、B、C分别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黄芪注射液,对照组D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E为空白对照.分别在伤后32、43 d测量瘢痕厚度、硬度,并常规做HE染色,RT-PCR观察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中瘢痕厚度、硬度与药物浓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组瘢痕组织中TGF-β1mRNA和其蛋白水平均明显减少,呈剂量效应关系;与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伤后32、43 d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通过减少TGF-β1mRNA水平合成,减少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增生,显示黄芪注射液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较好的药物.
作者:张艳;邱林;吴清华;李明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尿碘水平代替晨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区1所小学60名8~10岁儿童的晨尿及同日10am、12:30、4pm时段的尿样,分析比较其尿碘水平.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提示不同时段尿碘间有显著性差异(F=12.98,P<0.01),不同时段、不同年龄组尿碘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4.48,P<0.0001),不同时段、不同性别对尿碘水平无共同作用(F=0.10,P=0.96),晨尿与10 am尿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段之间尿碘值存在差异,运用10 am之前尿样代替晨尿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
作者:张婷;李革;牟李红;肖邦忠;廖文芳;李心术;窦贵旺;吴志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及拓扑替康(Top)联合应用(FA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Flu 25 mg/(m2·d)静脉滴注30min,d 1~5;Ara-C 1~2 g/(m2·d)静脉滴注4h,d 1~5;Top 1.2mg/(m2·d)静脉滴注2 h,d 1~3;在WBC<1×109个/L时用G-CSF 5μ g/(kg·d)直至WBC>4×109个/L共治疗9例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结果:9例患者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发热、腹泻、轻度肝损伤等.结论:FA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用于治疗其他化疗方案无效的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为患者赢得了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时机.
作者:罗云;娄世锋;陈姝;陈林;周慷;邓建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HSPTX(7%、5%氯化钠+己酮可可碱)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失血性休克(Sham)组,仅接受动静脉插管操作,不放血及复苏、大容量等张乳酸钠林格氏液(RL)复苏组,接受32 ml/kg RL、小容量高张(7%、5%氯化钠)液+PTX复苏组,接受4 ml/kg 7.5%NaCl+25 mg/kg PTX,每组8只.测定各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湿/干重比值、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ehoalveolor lavage fluid)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肺通透性指数,采用ELISA法测定灌洗液上清中TNF-α、IL-1β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RL组相比,HSPTX组PaO2和pH值升高、PaCO2降低(P<0.01),HSPTX组大鼠肺湿/干重(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上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低于RL组(P<0.01),同时HSPTX组肺组织中核因子κB蛋白(NF-κB)表达显著低于RL组.结论:HSPTX复苏通过抑制核因子κB蛋白的表达减少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由失血性休克诱发的急性肺损伤.
作者:刘玉;唐季春;张焰;曾因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髌骨轴位摄影方法的改良与设计,显示常规轴位摄影难以显示的髌骨半脱位征象并探讨该改良轴位的其它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膝关节分别屈曲30°,60°,90°时水平侧位上预置的金属线与髌骨关节面所成角的测量,确定出髌骨轴位X线入射角度范围,再对40例髌骨半脱位患者实施改良髌骨轴位摄影.结果:应用髌骨改良轴位进行摄影,准确显示出髌骨半脱位征象,所有影像均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髌骨改良轴位摄影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显示髌骨半脱位征象清晰准确.对髌骨半脱位、髌骨骨折的诊断和术后评估有极大的价值.
作者:陈荣生;曾勇明;刘志宏;黄伟;陈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Magnetic attachment)静磁场对口腔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将口腔嗜酸乳杆菌分别分为12.5 mT,120 mT强度的静磁场加载组和未加载磁场对照组,厌氧培养20 h,从培养后第8 h开始,每2 h测定菌液吸光度值并活菌计数.结果:12.5 mT静磁场组嗜酸乳杆菌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变化,(P>0.05),120mT静磁场组细菌的吸光度值及活菌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mT静磁场对口腔嗜酸乳杆菌生长无影响,120mT静磁场抑制细菌的生长,静磁场对其它口腔微生物生长影响尚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夏熹;胡常红;王权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探讨BMSC移植的适数量.方法:分离培养、DAPI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UC模型,分A、B、C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6、5×106、1×107个DAPI标记的BMSCs.移植后第7、14 d各处死5只大鼠,取结肠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记数各组DAPI标记BMSCs在病灶部位和周围正常部位的细胞数.结果:移植7、14 d,各组均见BMSCs分布于结肠黏膜,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P<0.05).移植7、14 d,B组损伤部位的荧光标记细胞多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经静脉给UC大鼠移植BMSCs的适数量为5×106个.
作者:陈晓云;徐艳华;姜蓉;汪维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以脂代谢靶点蛋白hPPAR γ-LBD重组蛋白进行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方法.方法:采用pReceiver-B01-PPARγ-LBD表达质粒转至E.coli BL21(DE3)细胞,进行表达与纯化得到可溶性靶点蛋白hPPARγ-LBD重组蛋白,以罗格列酮为hPPARγ-LBD的阳性配体,以GW9662作拮抗剂,采用分子排阻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SEC-HPLC)测定hPPARγ-LBD重组蛋白与配体药物的结合活性.结果:在优化条件(16℃、0.6mmol/LIPTG、诱导20 h)下,能可溶性表达hPPARγ-LBD重组蛋白;经镍亲和色谱纯化后,以每升LB培养基计可获得41 mg、纯度为95%的hPPARγ-LBD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与罗格列酮特异性结合率约65%,Kd值为625 nmol/L;与德氮吡格(Tetrazanbigen,TNBG)特异性结合率约60%,Kd值为1 000nmol/L.结论:本文基于脂代谢靶点蛋白hPPARγ-LBD建立了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快速、稳定、安全及简便,能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作者:段雯;李伟;靳红卫;夏铸;程训官;张昕宇;郑小红;余瑜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比研究3种暂时冠桥材料的抗压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GB/T 7314-2005标准,制作直径12 mm、高30 mm的圆柱体试件18个,其中自凝树脂、Switf-Temp和ProtempⅡ各6个.采用MTS880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试件进行加载并测定其抗压强度.结果:自凝树脂(215.67±22.66)MPa与Switf-Temp(110.19±18.57)MPa、ProtempⅡ(114.75±20.83)MPa的抗压强度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Switf-Temp与ProtempⅡ的抗压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凝树脂的抗压强度高于Switf-Temp与ProtempⅡ.口腔医师应根据患牙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暂时冠桥材料.
作者:申丹凤;付钢;王璐;孙士慧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瘤切除和自体肾移植方法治疗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肾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右肾动脉瘤1例伴高血压(160/110mmHg).病变位于右肾动脉主干中段处,大小为11 mm×20mm.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下,肾脏暂时离体,切除动脉瘤并取自体大隐静脉一段行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手术成功,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多月,血压稳定在135/90 mmHg,肾功能正常,移植肾血管彩超示血管吻合良好,血流通畅.结论:该法治疗右肾动脉瘤继发高血压安全可行.
作者:颜永立;肖明朝;苟欣;王明;何卫阳;赵渝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后双J管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人院时间将1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留置4周及2周),观察其拔除双J管前后并发症发生.结果:拔除双J管前,2组患者中出现尿路刺激征为8l例(93%)和51例(61%)P<0.01,肉眼血尿均为100%,尿路感染71例(82%)和39例(47%)P<0.01,腰部及侧腹痛为26例(30%)和10例(12%)P<0.05,拔管前双J管钙盐沉积为23例(26%)和9例(11%),P<0.01.拔除双J管后2周尿路刺激征为3例(3.4%)和2例(2.4%),镜下血尿9例(10%)和6例(7%),尿路感染7例(8%)和3例(4%),腰部及侧腹痛均为0例,拔管后以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后缩短双J管的留置时间可以减少术后尿路刺激征、尿路感染、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拔除双J管后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
作者:李杰;苟欣;邓远忠;汤召兵;何卫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骶前间隙填塞并包裹吻合口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7例为研究组,按照TME要求完成直肠癌根治切除吻合后,裁剪大网膜下拉入盆腔填塞在骶前并包裹直肠吻合口.以同期21例未行大网膜填塞包裹病例为对照,观察直肠吻合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研究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对照组吻合口瘘3例,P<0.05;研究组手术失血(343±176)ml,对照组(265±96)ml,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46±47)min,对照组(129±36)min,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研究组(4.6±1.1)d,对照组(5.0±0.3)d,P>0.05,二者无显著意义.结论:术中采用带蒂大网膜骶前间隙填塞及吻合口包裹,可有效地预防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匡毅;蔡宗平;赵和照;李小青;徐发良;陈晓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对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损伤肺组织的招募情况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信使核糖核酸(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RNA,MMP-9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对实验动物随机给予MSCs及ATRA的方式,分别于2、3、4周后取肺组织切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植入细胞的招募情况,RT-PCR法检测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各时间点:在实验组,可见较多经过标记后的MSCs分布于肺泡表面,与MSCs移植组,ATRA干预组及病例对照组相比较其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MP-9 mRNA在病例对照组及ATRA干预组较高水平表达,而MSCs移植组中随着MSCs移植后时间延长,其表达水平随之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MMP-9 mRNA在2、3、4周表达又较MSCs移植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对肺损伤组织中移植MSCs的招募作用的影响与组织中MMP-9 mRNA水平的降低有关.
作者:杨威;温剑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在钛金属表面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纯钛试件放在12孔培养板内,取生长良好的第五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接种在试件表面,加入不同浓度的OGP(10-11~10-7mol/L),分别在接种后1、3、5、7 d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接种后3、7、10 d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的表达.结果:OGP在该浓度范围内时,对钛表面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能促进细胞内ALP表达活性(P<0.05),佳作用浓度为10-9mol/L.结论:OGP可促进钛片表面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可以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的活性,提示OGP在口腔种植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雯雯;王璐;徐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利用HBsAg冲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制备HBsAg-树突状细胞疫苗(HBsAg-DC疫苗)的基本方法并检测其免疫活性.方法:收集Lewis大鼠骨髓细胞,加入含rGM-CSF(4ng/ml)及rIL-4(8 ng/ml)的RPMI1640培养7 d后,加入HBSAg(100μg/ml)再培育48 h,即获得HBsAg-DC疫苗.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价HBsAg-DC疫苗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采用该方法可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s.HBsAg冲击DCs后,明显增强DCs的T细胞刺激活性.同种异体和自体之间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HBsAg冲击后第3 d(培养第10 d)的DCs在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中能够诱导出很强的增殖应答反应;MTT比色法分析显示不同密度的DCs和HBsAg-DCs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均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且该效应随着DCs和HBsAg-DCs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P<0.01);同密度的HBsAg-DCs比DCs的刺激作用更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方法可以诱导扩增出较多数量和较高纯度DC,HBsAg-DC具有较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作者:李生伟;李钺;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性激素治疗的参与,使我们重新认识围绝经期功血和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治疗,寻找相关的危险因子,有利于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诊刮.方法:选择绝经妇女45例和未绝经妇女182例,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经量多、高血压、糖尿病、激素替代(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乳腺癌术后用药、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OS)、子宫内膜厚度作为观察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研究其与异常子宫内膜的相关性.结果: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当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7mm,与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有相关性,P=0.02;绝经后内膜厚度≥9 mm时有相关性P<0.009,其余指标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厚度<5 mm,可以不做诊刮;未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厚度<7mm,完全不需要诊刮,内膜厚度<9mm,可以先选择正规激素治疗,治疗无效再诊刮.大约1/3患者免除刮宫痛苦.
作者:龚祝萍;郝丽娟;刘玉明;刘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孕期不同高危指征与胎儿性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探讨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的产前诊断高危指征.方法:对2346例高危孕妇行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制备羊水染色体并分析胎儿核型.结果:2 346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发现有16例(0.58%)性染色体异常,其中,45,X 3例,45,X/46,XX 1例,45,X/46,X,I(X)(q10;q10)1例,45,X/46,XX,del(X)(q11)1例,46,X,I(X)(q10;q10)1例,47,XXY4例,47,XYY 1例,47,XXX 2例,46,XY/47,XXY 1例,46,XX,inv(X)1例.结论:孕妇在孕期有高龄妊娠或唐氏筛查高危或B超显示胎儿脏器结构异常或胎儿淋巴水囊瘤等临床表现者,其胎儿存在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风险.做好产前诊断是提倡优生优育的有力保障.
作者:任梅宏;张璘;张晓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 2组.2组均选取实验动物右侧股直肌作为实验侧,左侧股直肌作为空白对照侧.A组切断一侧股直肌后修复肌肉残端及肌内神经,B组仅修复肌肉.术后28周,测量股直肌湿重及力量,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染色及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观测股直肌的形态学指标,通过t检验、ANOVA分析比较A、B2组自身及组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从而判断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效果.结果:术后28周,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断伤组实验侧股直肌湿重、等长收缩力下降(P<0.05),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均恢复较差(P<0.05),肌肉萎缩、脂肪浸润及纤维变性明显,肌纤维再生状况欠佳,肌纤维直径变异较大.肌内神经修复组除Ⅱb型肌纤维恢复较差(P<0.05),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显微技术修复肌内神经,能够促进损伤骨骼肌的肌纤维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及纤维变性,恢复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及组成方式,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恢复.
作者:郑江;邓忠良;李开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缺氧对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及血管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1-2-y1)-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缺氧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粘附能力的影响;选用Boyden Chamber膜侵袭系统,观察缺氧对SGC-7901游走和侵袭的影响以及诱导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缺氧对SGC-790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缺氧处理后,SGC-7901细胞粘贴率增加(P<0.05),游走穿膜细胞数(167±46、196±9)或侵袭穿膜细胞数(84±5、12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4±7,60±4,P<0.05),诱导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数(203±6.21、356±5.11)及长度(387±5.93、439±8.43)均高于对照组(129±3.45,261±6.28,P<0.05),缺氧能增加TGF-β1的表达.结论:缺氧能促进胃癌侵袭转移及血管形成.其促进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癌细胞异质粘附、游走、侵袭能力有关.
作者:张俊文;王丕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本市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无症状小儿泌尿系统患病特点及超声在筛查无症状小儿泌尿系统异常中的作用.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8年10月集中在我院进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的14256名无症状小儿按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及病变程度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查泌尿系统异常患儿409例,总患病率为2.87%;其中明显异常284例,依次包括肾积水、肾结石、输尿管扩张、肾发育异常、肾囊性病变、重复肾等;以肾积水多,130例,占45.77%(130/284),男性患病率1.18%(92例),而女性为0.59%(38例),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51,P<0.001).诉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致小儿泌尿系结石机率是未食用三聚氰胺污染奶粉的5.17倍,其总体相对危险度的95%CI为[3.28,8.14].结论:①超声筛查是发现无症状小儿泌尿系统异常的有效方法;对小儿开展泌尿系统超声筛查,有利于CAKUT、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从而减少肾功能衰竭发生的机率;②无症状小儿肾积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③三聚氰胺是小儿泌尿系结石高发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阳海平;罗娟;李翠萃;李秋;张高福;王莉;徐珍娥;陶红;范忠祥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