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文阳安;刘银河;周义文;涂植光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幼鼠心功能及肌浆(Sarcoplasmic reticulum,SR)Ca2+-ATP酶(Ca2+-ATPase,SERCA2a)活性和Ca2+重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术建立幼鼠心衰模型,术后8周随机分为2组:心衰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缬沙坦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幼鼠的呼吸、皮毛颜色、活动量等发育情况;术后12周高频超声检测心功能;定磷法测定SR膜SERCA2a酶活性;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钙离子(Ca+)的重吸收量.结果:与假手术组(n=15)比较.对照组(n=20)幼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明显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治疗组(n=15),LVIDd、LVIDs、LVEDV、LVESV均明显降低(P<0.01),PS、EF升高(P<0.01);对照组的SERCA2a活性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而经缬沙坦治疗后,酶活性接近假手术组(P>0.05);若分别向含有3组SR的缓冲液加入0.5 mmol/L ATP后,对照组的Ca2+的重吸收量同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缬沙坦组Ca2+的重吸收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照组幼鼠心功能显著降低,心肌细胞SERCA2a活性降低,Ca2+重拾量减少,缬沙坦可提高SERCA2a的Ca2+重拾能力,改善细胞收缩、舒张功能,进一步提高心脏功能并有效抑制心室重塑.
作者:米青;易岂建;李荣;钱永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制备人S100A2-GST融合蛋白(Human S100A2-GST fusion protein,hS100A2-GST),为进一步研究人hS100A2蛋白的功能及其与其它因子或系统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pHAHA-hS100A2中双酶切获取hS100A2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ST-moluc,构建pGST-moluc-hS100A2,转化BL21后酶切鉴定,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融合蛋白hS100A2-GST,再经过Glutathion-Sepharose 4B球珠分离纯化、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Bradford法蛋白定量.结果:Xho Ⅰ和EcoR Ⅰ双酶切该重组质粒后获得2个片段,分别约300 bp和5 kb,提示pGST-moluc-hS100A2构建正确;重组菌株经过IPTG诱导后,表达分子量约为36 kD的蛋白,产率达5 mg/L菌液;Glutathion-Scpharose 4B球珠纯化后,该融和蛋白纯度达92%;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可以被S100A2的抗体特异识别,证实其为hS100A2-GST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S100A2-GST原核表达质粒pGST-moluc-hS100A2;该质粒可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hS100A2-GST融合蛋白,产率高;应用Glutathion-Sepharose 4B球珠可获得纯度达92%的该蛋白.为后续有关hS100A2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卫佳;王胜;苗静琨;陈英华;李星星;吴丽美;左国伟;何通川;周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法建立大肠杆菌生物膜.将大肠杆菌生物膜随机分成4个组A组:样本中加入4×MIC抗菌肽;B组样本中加入1×MIC庆大霉素;C组样本中联合加入4×MIC抗菌肽和1×MIC庆大霉素;D组样本中加入PBS液作为空白对照.处理6 h后对样本进行活菌计数,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结果:6h后活菌计数,C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而A组和B组与D组间比较活菌数减少(P≤0.05).扫描电镜观察可见A组与C组中生物膜内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抗菌肽与庆大霉素联合运用时的杀菌效果显著增强.
作者:徐炎安;张健;周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片及CT和18W-FDG PET/CT检查的周围型支气管肺类癌,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PET/CT标准摄取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右上肺尖段和前段各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各1例.病灶直径3.4~6.2 cm,平均5.4 cm.CT显示病灶形态为肺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2例有浅分叶,2例有短毛刺征,1例病灶周围可见条片影,2例边缘光滑.病灶均表现为病灶内18F-FDG轻度或明显增高,SUV值为3.3±1.4(2.8~5.3),2例病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斑片状及条索状放射性缺损影.1例表现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手术病理均证实为非典型神经内分泌癌(类癌)及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PET显像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肺类癌的FDG异常浓集,根据病灶的浓集程度和结构变化对病灶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同时CT可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并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为疾病的判断提供详细的资料.
作者:黎海涛;陈伟;黎川;厉红民;陈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从研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因子-核蛋白β-catenin人手,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可能存在的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学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ur对肺癌细胞A549的生长抑制情况,分析药物浓度和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Cur作用后,A549细胞核蛋白β-catenin含量的变化;RT-PCR方法验证Cur对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观察经Cur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Cur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该药物浓度与抑制率之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r=0.933 3).细胞经Cur干预48 h后,核蛋白β-catenin的含量和促癌基因c-myc的表达含量均有所下降.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周期的结果提示,Cur能够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提高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结论:Cur能够抑制A549细胞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进入胞核,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c-myc的表达,阻止肺癌细胞A549由G1期进入S期,有效抑制了A549细胞的增殖.
作者:岳秀;蒋幼凡;刘晓;刘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死后诊断的稳定性.方法:建立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死后不同时间缺血心肌细胞内H-FABP脱失面积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心肌组织4℃放置1~2 d H-FABP染色均匀未见明显脱失,放置3 d以上,可见H-FABP脱失,且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逐步增大.缺血心肌组织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脱失面积逐步增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4 d以内缺血心肌组织胞浆内H-FABP的脱失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超过5 d以上,其脱失面积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在心肌梗死死后诊断的稳定性一般,受自溶的影响较小可用于死后4℃放置的4 d内尸体的检测,在法医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郭淼;万立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BP)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系统器官损害的支持治疗效果.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连续静脉血液滤的方法,分析3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系统器官损害患者(2001年1月~2007年12月)治疗前的前后内环境变化、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肝、肾功能指标以及APA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连信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可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改善内环境,提高氧合指数,稳定血压以及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并且能够滤过炎症介质.治疗后48 h APA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系统器官损害通过对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的各项指标以及死亡率.
作者:王春全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有无异常.方法:10~12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腹腔内注射30mg/kg(小剂量组)或60mg/kg(大剂量组)的STZ;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酸性缓冲液.注射后1~12周对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10 mmol/L)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IPGTT).结果:小剂量组大鼠的血糖或IPGT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未致高血糖大鼠在STZ注射后有2/9~3/5的大鼠的IPGTY异常,即50%葡萄糖腹腔内注射(2 g/kg)后120 min的空腹血糖值大于相应对照组的所有动物的该值,且≥10mmol/L.结论:小剂量STZ未导致大鼠高血糖,且IPGTT无异常,而大剂量STZ未致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减退.
作者:文晓红;沈成义;雷军;杨正伟;王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受体基因(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前突下颌(实验组)与正常下颌(对照组)中分布有无差异.方法:依照纳入标准从2005~200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187例受试者(男86例,女101例),抽取静脉血液5ml,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将实验测得序列与美国国家生物科技资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公布的基因序列对比,后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都只发现1673这1个SNP位点.在该位点上存在A、C2种碱基及AC、CC、AA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分布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均存在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GHR的SNP在下颌正常与下颌前突人群中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但需要更多的标本量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豫蓉;余兴华;戴红卫;张定铭;陈允嘉;李文颖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alpain10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西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144例T2DM患者和98例正常对照者采用双向等位特异性PCR技术(Bi-PASA),检测calpain10基因SNP43A/G位点、SNP44C/T位点和SNP56A/G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SNP43的G/G等位基因型频率、SNP44的C/T等位基因型频率和SNP56的A/A等位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86.11%,73.5%;36.8%,19.36%;38.0%,9.8%).SNP43的G等位基因频率、SNP44的C等位基因频率和SNP56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西南地区T2DM人群中显著升高(分别为93.06%,86.22;19.1%,9.69%;60.07%,44.96%);单体型ATG、GCA、GTG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calpain10基因可能为西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易感基因.
作者:董靖;彭惠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手术钳(Focused ultrasond snrsical clamp,FUSC)在肝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SonoVue对FUSC的增效作用.方法:12只健康山羊分为Ⅰ组(FUSC组,n=6)为对照组,Ⅱ组(FUSC+SonoVue组,n=6)为实验组.FUSC由固定在钳状手柄上,中轴线重合,能产生两束方向相对应的聚焦超声波的二个超声换能器构成.手术进腹暴露游离肝脏,在超声频率为1.6 MHz,声功率为150 W条件下,使用FUSC沿制订的预切线对肝脏进行辐照后,行肝左外叶切除术.对照组动物直接接受FUSC辐照肝脏靶区,实验组动物注射声诺维即刻接受FUSC辐照.术后局部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记录肝切除术出血量、FUSC辐照时间和手术时间、肝断面面积、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观察动物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实验动物无死亡和并发症.Ⅰ组出血量为(16.9±4.2)ml,辐照时间为(174±9)s;Ⅱ组出血量为(16.3±3.5)ml,辐照时间为(122±9)s.Ⅰ组和Ⅱ组在单位面积断面的平均出血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在单位面积断面的平均FUSC辐照时间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靶区肝组织凝固性坏死和小血管坏死及闭塞;两组动物手术后血清ALT、AST、TB、DB术后均有一过性的增高,术后7 d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聚焦超声手术钳辅助肝部分切除术是可行和有效的,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越性,联合应用SonoVue可增强FUSC的生物学效应,提高FUSC效率,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胡晓东;王济明;缪继东;赵毅;赵纯亮;伍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930年Fahr曾报告1例成年基底节钙化患者,后来将其称为Fahr病.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以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大脑半球白质的钙化为特征[1],属于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少数为性染色体的遗传)的疾病,临床罕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及锥体外系综合征等.
作者:肖争;杨德雨;李咏梅;王学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抗菌肽对阴沟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抗菌作用.方法:超声处理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经分离纯化后,体外实验分析抗菌肽的抑菌特性.取ICR小鼠30只,切除背部1 cm×1 cm全层皮肤,涂抹阴沟肠杆菌菌液作为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伤后2 h和每天各组分别用等渗生理盐水、100 g/L的磺胺米隆或0.1 g/L抗菌肽滤纸湿敷,伤前和伤后3 d抽血观察白细胞变化;伤后3 d痂下肌肉组织细菌定量和计算存活率.结果:抗菌肽纯化蛋白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术后3组白细胞记数均减少,对照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痂下肌肉组织细菌定量抗菌肽组(99±32)×102CFU/g和磺胺米隆组(87±31)×102CFU/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4±338)×103CFU/g(P<0.01);对照组伤后3d存活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超声处理能诱导家蝇幼虫产生抗菌肽,其对阴沟肠杆菌感染的ICR小鼠创面有较强抗感染作用.
作者:陈曼;文阳安;刘银河;周义文;涂植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结合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铲状电极汽化和环状电极电切前列腺组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好,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UVP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可行的、较为安全的措施.
作者:唐培金;唐贤富;郑兴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建立HBV cccDNA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检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中HBVcccDNA含量.初步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以5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对血清中总HBV DNA、HBV ccc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SAS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定量检测HBV cccDNA方法并证实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HBV cccDNA.在人工肝血浆置换前后总HBV DNA及HBV cccDNA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HBV DNA与HBV cccDNA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78,P<0.01).总HBV DNA水平与PT(r=0.37,P<0.01)、ALT(r=0.29,P<0.05)、AST(r=0.39,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HBV cccDNA水平与PT(r=0.34,P<0.05)、ALT(r=0.34,P<0.05)、AST(r=0.40,P<0.0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总HBV DNA及HBV cccDN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细胞坏死程度;血浆置换术后病毒含量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重型乙型肝炎治疗途径及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作者:杨培;秦波;单幼兰;刘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WT-1、P5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T-1、P53、MMP-9和TIMP-2在52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与15例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11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进行比较.结果:WT-1蛋白在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和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93.3%和36.4%;P53蛋白分别为78.8%、80%和72.7%;MMP-9和TIMP-2分别为90.4%、93.3%、100%和92.3%、93.3%、100%.图像分析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低分化组表达WT-1、P53、MMP-9和TIMP-2的面积积分光密度值(AIOD/μm2)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和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表达WT-1的AIOD/μm2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P<0.01).结论:WT-1、P53、MMP-9和TIMP-2在低分化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WT-1、P53、MMP-9和TIMP-2的过表达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的分化程度有关.WT-1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标记物.
作者:杨杰斌;彭真年;吴伟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A β1-40)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区Bax和bcl-2的表达的影响及小脑顶核电刺激(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A 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制作大鼠AD动物模型.分别予电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28 d后进行水迷宫试验,观察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与假手术组(SC)比较,每天隐匿平台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增长(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小脑顶核电刺激(FNS)组与AD组比较,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海马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Bax阳性细胞光密度明显减少(P<0.05),齿状核刺激(DNS)组无此作用.结论:FNS可部分改善A β1-40诱导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表达和降低Bax表达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作者:罗晶;王永红;王小林;王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构建一个可高效报告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报告质粒.为采用差异荧光诱导(Differential fluorescence induction,DFI)技术筛选肺炎链球菌(Streptoccus pneumoniae,S.pn)体内诱导的毒力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酶切质粒pGreenTIR的SD-ENH-GFP片段,将其插入含氯霉素抗性基因的自杀质粒pEVP3中,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自杀质粒pEVP3-SDGFP.再将肺炎链球菌的溶血素基因(Pneumolysin,ply)上游约500bp片段插入到该质粒报告基因上游的多克隆位点中,得到质粒pEVP3-SDGFP-Ply,将其转化入肺炎链球菌TIGR4中,比较新建质粒pEVP3-SDGFP与同样处理质粒pEGFP-1(报告基因gfp前无SD及ENH序列)报告上游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新建质粒pEVP3-SDGFP不但可以报告肺炎链球菌溶血素基因的表达,并且其报告上游基因表达的能力明显强于质粒pEGFP-1.结论:所构建的质粒pEVP3-SDGFP可用于DFI筛选肺炎链球菌体内诱导基因所需启动子诱捕文库的构建.
作者:胥文春;单幼兰;许颂宵;王虹;陈淑惠;尹一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