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病院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张生琴

关键词:传染病院,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 了解传染病院职业暴露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避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前瞻性调查分析我院5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伤害者,包括医生18名、护士34名、实习生1名、检验师1名,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结论 强化传染病院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合理有效的用药是避免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渗透公民教育的探索

    加强公民教育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现实问题,德育与公民教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德育课中渗透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将重点探讨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中,渗透公民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作者:谢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加强实习教学管理 适应教学改革需要

    在实习教学管理方面加强力度,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从加强领导、完善管理机构和制度;注重师德队伍建设,确保带教质量;做好岗前培训、培养实习兴趣;抓好病历书写质量是完成实习的关键;抓紧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基本技能训练;规范教学查房;师生相互交流、教学相长7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白琳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模块的构建与实践

    目的 探索构建中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专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方法 根据本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技能考核模块,该模块由7部分组成:(1)建立多媒体实验室;(2)以评分考核项目为参考,调整实验内容,制作各主要专业科目课程实训课件及相对应实验指导与报告,并用于教学实践;(3)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4)举办医学检验技能操作竞赛;(5)实习前强化培训及临床见习;(6)实习前技能考核;(7)实习生临床岗位技能考核.在此培训模块中,我们优化考核项目、建立技能考核题库、制订评分细则,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制订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与考核的方法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 该技能考核模块的构建与实践,适合于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评价,经过该技能考核模块培训,(2008级、2009级)学生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其实习前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未实施教改前的2007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q =5.439~11.854,P<0.01).结论 该技能教学模块的构建与实践,对培养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技能操作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富南;包欢欢;宁德强;陈永坚;沈小波;岑春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某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运用《老年人健康评估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对某老年福利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老年人综合健康评估较差;8.9%老人对生活不满,42.2%希望与子女同住;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高(4.06±0.80).结论 老年福利机构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社会功能,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作者:王末英;狄婷婷;徐国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再议班级管理模式制度化

    班级管理模式制度化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稳定和巩固班级心理架构、提升班级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制度化的班级管理,不只需要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机构和资源,更需要长期的班级心理建设和师生的紧密配合.现从学生需求和概况分析入手,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班级管理制度化实施方法和建设重点.通过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促进学生与班级的同步成长与进步.

    作者:梁晓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传染病院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 了解传染病院职业暴露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避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前瞻性调查分析我院5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伤害者,包括医生18名、护士34名、实习生1名、检验师1名,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结论 强化传染病院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执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的评估和合理有效的用药是避免血源性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生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广河县艾滋病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我县自1996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至2005年艾滋病患者剧增至15例,此时国家将我县确定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通过项目干预疾控部门对吸毒人群的检测发现,2006年以后感染者报告人数明显增加,主要是通过感染者家属筛查、临床患者检测、无偿献血人员检测等途径发现,特别是近几年来,女性感染者报告人数逐年增多,我县艾滋病疫情已经开始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作者:马文孝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育龄期妇女月经量变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对引起育龄期妇女月经量变化的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育龄期妇女月经量变化的流行趋势及影响月经量变化的不良因素.方法 对来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的育龄期妇女随机抽取2 000例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体重指数、睡眠时间、工作强度、心理问卷评估焦虑与抑郁、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等与月经量的相关性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育龄期妇女月经量变化的流行趋势及具体影响因素.结果 自身的身体素质、精神心理因素、遗传、环境、职业、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等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育龄期妇女的月经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 由于受到个体的基本情况、月经婚育史、流产生产史、精神心理及生理情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年龄阶段、受孕生产的不同时期、合并不同的妇科疾病,个体的月经量变化的类型、特点、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有显著差异,与多种妇科疾病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晶莹;孟繁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理论教学存在内容繁杂、专业名词丰富、枯燥死板、易学难记等问题,是药学教育的难点之一.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及课下作业的安排3个方面探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作者:吴韶梅;哈婧;李建晨;高子彬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对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出院前健康教育的研究

    目的 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加强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均使用健康教育处方进行健康教育,而加强组在患者出院前增加出院健康教育处方,加强出院健康指导.结果 加强组患者经双重性健康知识强化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获得,对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前积极实施出院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唐少兰;程木带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新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还存在着教育管理不严格、宣传教育不到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创造性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作者:张小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武威市2011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武威市吸毒人群艾滋病、丙肝、梅毒感染状况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制定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武威市戒毒所及社区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结果 共调查合格问卷420份,其中HIV阳性率为1.25%,HCV阳性率为7.6%,梅毒阳性率为7.6%.结论 应进一步加大干预覆盖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干预,降低其危险行为,切断吸毒人群在我市艾滋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作者:李晓春;段晓虹;海燕;周开春;王兴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分析

    目的 通过调研为医学营养专业建设提供依据,促进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对接.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个人访谈、专题讨论、文献复习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结果 医学营养学专业就业岗位群广泛,不同岗位对相应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控中心、健康管理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而集体就餐单位、酒店、食品保健品企业要求则相对较低,集体供餐单位还增加了领导管理能力的要求.结论 符合需求的医学营养专业人才数量还处在严重缺乏的阶段,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设置宽口径课程体系,以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兼顾学生发展意愿与用人单位需求的结合,实现“零距离”就业.

    作者:刘岩;秦华;周恒忠;李淑玲;张希林;张黎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高职护生实习前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研究

    目的 探讨高职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专科层次两个班为实验组,两个班为对照组,在第4学期进行周学时为两学时的护理技能训练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单项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对训练的评价和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职护生实习前采用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能提高护生的认同度和缩短护生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

    作者:余菊芬;谯时文;董玉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心理社会因素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其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22个省市随机选取1 051例45~5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Kupperman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 1 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在婚姻质量、工作压力、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睡眠等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更年期综合征发生率高,其发生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应加强围绝经期妇女及相关人员的健康教育,改善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李淑杏;张海艳;陈长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初探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启发式、分析讨论式、交互式、结合问题式等教育模式,通过描述典型案例,有意识的引导学习者将学到的生物化学知识与实际病案结合,加强生物化学与临床病例联系的了解,使学习者对病案实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提高学习者独立获取知识、科学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1]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提高了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其多方面的能力,也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

    作者:张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浅议中职学校宿舍文化的双向性

    中职学校宿舍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人格的形成.宿舍文化既有正向性,也有负向性,并且积极与消极交织一起.我们要扬长避短,做好引导工作,为中职生的成长创建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作者:周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中医师承临床带教模式的思考

    从中医学的学科特点来分析,研究中医传承规律和传承模式,对探索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实现中医药人才的良性循环,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方式向“多带一”(多个导师带一名学员)、“一带多”(多个学员跟一位导师)的教学方式转变.突破地域的限制,开展跨院、跨区域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吸纳不同领域人才,利用信息数据技术,促进临床经验分析,广泛收集、系统整理、临床验证、科学评价,实验研究,探索机理,进一步明确名老中医学术观点、学术特长和学术思想.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利于大批人才的培养等优点.

    作者:张杰生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的特点,指导临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取94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抗原和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AdV)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杯状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抗原和星状病毒(Astrovirus,HAstV)抗原.结果 检出病毒抗原阳性患者651例,总病毒阳性率为69.18%(651/941),RV阳性率为46.97% (442/941);AdV阳性率为8.82%(83/941),12例合并RV感染;HuCV阳性率为6.80%(64/941),7例合并RV感染;HAstV阳性率为6.59%(62/941),4例合并RV感染.结论 RV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次是AdV、HuCV和HAstV,且存在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

    作者:王芳;韦统友;张广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医改形势下临床护理人员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随着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多,护理工作开始面临新的考验.护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不但纳入医院的考核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引发护患纠纷的诱因之一.笔者结合自己在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现简要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

    作者:王晓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