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与评价

张元澧

关键词:炎琥宁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与评价
摘要:炎琥宁是从爵床科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得到穿心莲内酯后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炎琥宁通过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体液免疫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从而达到抑菌功效[1],具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疗效快、毒性小等优点[2].近年来,炎琥宁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报告也日渐增多,其安全性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3].为进一步阐明该制剂的不良反应概况,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炎琥宁注射剂的ADR进行系统性评价.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201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2年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00人)、2013年病例作为干预后组(100人),统计分析剖宫产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干预前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种药物滥用,干预后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合理率由32.08%提高至84.83%(P< 0.05);给药时机合理率由75%提高至98%(P<0.05);用法用量合理率由15%提高至95%(P<0.01);联合用药率由75%下降至25%(P< 0.01).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推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岳翠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我校临床见习的教改实践探索与思考

    结合我校开展临床见习的教改实践,指出临床见习的意义,阐述临床见习的实施方法、见习效果,就见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作者:崔娟;卓晓华;王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职卫校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

    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对具有双语能力护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因此,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抢占国际就业市场,迫切需要培养具备高水平的外语交际能力的国际化护理人才.护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护理学科,可以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获取新现代医护科技信息的能力,为胜任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丁伟伟;张亚东;王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微课在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 微课在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多数学者将微课描述为“关于单一主题的、短小精悍的、带有同步声音传输的动态数字影像”.人们的认识经历了“微资源构成”、“微教学过程”、“微网络课程”3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1].信息化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提升、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使微课成为一种高效、便利、不可或缺的教育与学习形式.

    作者:李玲;邵爱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校园隐翅虫皮炎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学生急性皮炎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一般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疾病的三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例集中在9月-10月天气湿热时期,在学生中聚集,且男女生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西两侧寝室及不同楼层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习惯中以夜间开小灯和使用手机的学生患病率高,占患病构成比的70.4%.结论 此次皮炎集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合临床诊断,符合隐翅虫皮炎流行规律.寝室未安装纱窗及学生夜间使用手机为遭到隐翅虫侵袭的主要因素.

    作者:岳晓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生理学教学浅析

    目的 探讨任务驱动教学应用于中职生理学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桂林市卫生学校2012级124名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并进行理论及实验考核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 任务驱动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学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能明显提高学生的理论及实验成绩.结论 中职生理学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良好,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燕虹;王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操作流程中常见问题探讨

    自动定量静脉采血技术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掌握正确的静脉采血方法可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够有效减少漏渗血、皮下淤血等常见问题,提高体检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笔者在体检工作中发现护士在采血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体检中心2011年5月-2013年11月共有38 560名体检者采血,均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使用7号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及标有刻度的无菌真空采血管.

    作者:田凤玲;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医学院校中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根据食品工艺学课程的特点,结合企业工作岗位群,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改革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改革结果表明,改革课程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赵永敢;张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思路

    在高职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中,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根据专业需求,对课程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使改革后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示范作用,促进高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作者:蒋建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形成性评价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和考核中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效果.方法 对我校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两个班学生牙体雕刻实训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法;试点班在教学和考核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方法.通过3个方面说明形成性评价在牙体雕刻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比较两班学生的实训总评成绩;(2)比较两班学生参加我校牙体雕刻技能比赛的结果;(3)对试点班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意见问卷调查.结果 试点班牙体雕刻实训总评成绩和牙体雕刻技能比赛结果优于对照班(P<0.05).试点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可和支持形成性评价体系.结论 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牙体雕刻实训教学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对牙体外形的掌握和牙体雕刻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作者:马晓丽;罗亚莉;王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通过对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天津医专)19~22岁大学生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等项目指标的测试,并与2012年、2013年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对比,了解天津医专大学生在性别、城乡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为指导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及课外锻炼提供可靠依据.开展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是关系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医学院校学生具有体育课学制时间短(1-1.5年)、学时数少(天津医专三年制学生体育总学时数约为72学时)、生活规律性差(前期课程紧,学习负担较重;后期临床实习,生活没有规律)的特点,且目前对医学专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专门性研究甚少.

    作者:齐贵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职护生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探索

    Seminar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是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Seminar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它所具有的启发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正日益被教育界所重视,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在中职护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了Seminar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解剖实验是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关键手段.从解剖实验标本建设、网络实验教学系统软件开发应用和创新型实验设计3个方面探讨和总结解剖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赵伟;吕炳强;潘建明;刘建卫;李平;章明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应用互动式教学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

    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课堂反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具体体现在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授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在授课即将结束时进行课堂总结.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和“我会学”,达到学生独立、自主、高效学习的效果,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作者:李强;狄柯坪;王沛;王红;杨新华;赵美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促进医学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每年都有数百万的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毕业生就业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也深受影响.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力量,如何顺应当前的就业新形势,扎实有效地推进就业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就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谈几点思考.

    作者:王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是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早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16号文件中就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示范校建设工作中,将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工作放在首位,并展开了一系列建设工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淑娟;张德芳;严军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以病例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护理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卫生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和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1].探索适合内科护理学教学的新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作者:吴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卫生训练机构教研室主任的培养

    我大队是一所专门为基层部队培养卫生干部和卫生学兵的训练机构,目前正经历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重大转型.由于这种转型,使一大批年轻教员走上了教研室主任的领导岗位.缩短教研室主任新老交替的周期,岗位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现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3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岗位培训进行探讨.1 厘清教研室主任的岗位职能教研室也称教学研究室,是院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基本的管理机构和重要载体,是承担一门或几门课程教学、从事学术科研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教研室主任扮演着指挥者、管理者和领军人的角色.

    作者:王煜辉;黄应堂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参与国家示范校建设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保障.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和教改有无后劲的关键.顺应当前中职示范学校发展的趋势,针对现阶段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以及我校参与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情况,提出在示范校后建设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作者:庞伟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社会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育人创新研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新时期、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和法律素质.

    作者: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