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董昱;米坤;杨晓军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早期诊治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降低AMI的病死率及病残率.目前诊断AMI的主要依据是临床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增高.因部分患者心电图早期无特异性改变,检测心肌标志物在AMI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的研究认为肌钙蛋白(cTn)是目前用于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确定标志物,但肌钙蛋白Ⅰ (cTn Ⅰ)在AMI 6 h后才出现增高.寻找早期诊断AMI的标志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和肽素、肌钙蛋白浓度的变化及与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旨在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情判断提供借鉴.
作者:余俊;朱武军;李红霞;杜燕;杨秀林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3种阿片受体亚型(MOR、DOR、KOR)在泻剂结肠大鼠模型结肠内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7~8周龄Wistar大鼠20只,体质量(200±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及泻剂结肠组(n=10),单只分笼饲养(环境温度18 ~28℃,相对湿度40%~ 80%).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泻剂结肠组饲以含酚酞饲料.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法对阿片受体在结肠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3种阿片受体亚型在泻剂结肠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qPCR检测显示泻剂结肠组MOR、DOR及KO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093±1.410) vs (1.092±0.222),(2.612±0.612) vs (1.032±0.082),(2.607±0.327) vs (0.995±0.109),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泻剂结肠组MOR、DOR及KOR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361 ±0.023) vs (0.152 ±0.021),(0.246 ±0.059) vs (0.159 ±0.005),(0.309 ±0.018) vs(0.201 ±0.015),P<0.01].结论 各阿片受体亚型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表达均明显增强,提示其对泻剂结肠大鼠结肠运动及分泌功能可能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吴劲松;刘宝华;童卫东;李凡;张安平;付涛;李春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结肠传输试验在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诊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结肠传输试验的414例受检者的资料,包括男性87例,女性327例,年龄13~82岁,平均45.9岁,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减少、便意减弱,可伴随有大便于结、排便费力,部分患者需要手助排便,病程3~37年,平均10.7年,病情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受检者口服含有20粒不透光标记物的胶囊,观察其在服药后24、48、72 h腹部立位片中标记物的分布情况,比较各组标记物数量的差异.结果 414例按72 h残留于大肠的标记物的数量进行分组,>20%为阳性组,≤20%为阴性组,阳性组197例,阴性组217例.两组在各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传输试验可以如实地反映在人群结肠传输功能方面确实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结肠传输试验宜反复、多次检查,使结果更为准确.
作者:赵松;刘宝华;付涛;李光焰;龚水根;王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NF-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GFP+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链脲佐菌素诱导C57小鼠糖尿病.小鼠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皮肤缺损创面.实验动物分为4组:①NC组:正常小鼠对照;②DC组:糖尿病小鼠对照;③MSC1组:糖尿病小鼠移植MSCs(每个创面2.5×105个细胞注射于创缘皮下);④MSC2组:糖尿病小鼠移植MSCs,同时腹腔注射PDTC(50 mg/kg).细胞移植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同时切取创面组织制备切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SC2组小鼠创面的愈合率明显高于MSC1组和DC组(P<0.05).HE染色发现MSC2组创面愈合过程及血管形成优于MSC1组和DC组.免疫组织化学VEGF检测显示创面形成第11天,MSC2组(33.51±2.40)的表达明显增强,与DC组(26.07±4.50)和MSC1组(18.71 ±7.14)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MSC2组NF-кB p65荧光强度(35.20±18.77)明显减弱,与DC组(130.64±16.35)和MSC1组(56.80±16.35)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4天创面中GFP荧光信号显示MSC2组创面中GFP+阳性细胞IOD值(135.20±11.84)明显大于MSC1组(46.81±22.37),差异显著(P<0.05).结论PDTC阻断NF-кB通路,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加速创面愈合.
作者:张玉龙;毋巨龙;高晓康;戴霞;杨忠;刘彦龙;李世荣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体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局部解剖特征.方法 5例成人尸体头颅行头颅CT和MRI扫描,动脉系统和静脉系统依次灌注混合造影剂乳胶.分别于2次灌注后再次行头颅CT扫描.按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解剖两侧尸体头颅,切除部分小脑半球显露脑干和颅神经,再次行头颅MRI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并且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分别于尸体头颅和计算机模型中选择内听道入口上缘,颈静脉孔前缘,颈静脉孔后缘为骨性标志点测量距离,采用Bland-Altman方法进行测量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 虚拟现实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中神经、血管和骨性结构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尸体头颅标本和计算机模型中测量内听道入口上缘-颈静脉孔前缘、内听道入口上缘-颈静脉孔后缘以及颈静脉孔前后缘之间连线距离,经Bland-Altman检验,偏倚分别为0.060、0.062和0.01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55 ~0.375、-0.357~0.481和-0.265~0.299,绘制散点图显示一致性良好.结论 颈静脉孔区的三维解剖模型数据测量经尸体头颅解剖验证其准确性良好.
作者:汤可;周敬安;周青;赵亚群;刘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作者:刘宝华;付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初步探讨EphrinB2/EphB4信号在牙槽骨吸收及骨重建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前后、小鼠MC3T3-E1细胞骨吸收上清处理前后EphrinB2及EphB4的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S-P)法、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大鼠实验性牙槽骨吸收模型牙体牙周联合标本中EphrinB2、EphB4的表达情况.结果 EphrinB2和EphB4在小鼠RAW264.7细胞、MC3T3-E1细胞中均有明显的表达,骨吸收上清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分化的成骨细胞EphrinB2表达量(17.53±0.43)较阴性对照组(15.67±0.45)有显著升高(P<0.01);采用E-LPS注射法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的实验性大鼠牙槽骨吸收模型,模型中免疫荧光结果可见EphB4和EphrinB2分别在牙槽骨缘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存在区的高信号.结论 EphrinB2/EphB4信号参与了骨吸收-重建过程,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可共表达EphrinB2/EphB4并可能存在成骨细胞间的EphrinB2/EphB4传导完成促进成骨活动.
作者:雷利红;黄玫;吴燕岷;陈莉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的性别、年级特点.方法 整群抽取某军校一至四年级大学生930名,采用大学生社会自我问卷、青少年一般学业自我量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为测试工具.结果 ①军校大学生社会自我的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男生与女生在人际威信、陌生人关系、团体地位、师生关系、异性同学关系、角色体验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各年级在10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②军校大学生的学业自我发展状况良好,男生与女生在各维度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各年级在4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呈现大二>大三>大四>大一的发展特点.③军校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发展整体水平较高,男生与女生在运动特征、身材特征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年级在5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④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在总均分上达到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的军校大学生社会、学业和身体自我的发展有差异,应因材施教以取得好的发展.
作者:卢祖静;冯正直;李清;李嘉雯;朱姝;黄玲巧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本研究所行腹腔镜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每天排便次数(BM)、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IS)、Wexner便秘评分(WCS)、胃肠生活质量指数(GIQLI)、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腹胀和腹痛频率评分、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CD)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包括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72.9±2.7)岁,术前便秘症状严重,WCS值为(16.62±1.24),生活质量较差,GILQI 值非常低,为(63.58±4.84).患者都安全、顺利进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1.85±3.73) min,首次排气排便时间(3.92±1.92)d,住院时间(8.62±1.70)d,没有发生吻合口瘘,CD>Ⅰ级并发症3例,均为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无粘连性肠梗阻.术后3、6个月无严重腹泻,无肛门失禁.术后6个月每天排便(3.20±2.02)次,WIS评分为(2.50±1.94).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6、12个月WCS评分、GIQLI指数、腹痛和腹胀频率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6、12个月腹痛强度NR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52、0.245、0.501),其中NRS≥7的仍有7例占26.92%.结论 腹腔镜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心肺脑疾病严重的原发性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是较理想的方法,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确保术后效果.
作者:魏东;蔡建;赵艇;张剑锋;张远耀;杨维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载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白蛋白为载体聚乳酸为骨架,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衍射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动态膜透析法观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制备的INH-RFP-BSA-NPs电镜下观察外观圆整,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粒径为(60.5 ±4.6)nm.异烟肼、利福平的载药量分别为19.8%、20.1%,包封率分别为87.8%、98%.INH至6d时累计释放97.02%,RFP至5d时完全释放.结论 以白蛋白和聚乳酸为载药基质,采用改良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可制备出粒径小、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体外释药显示载异烟肼、利福平白蛋白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作者:马荣;陈振;张惠勇;杨小英;王文萍;戈朝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寻找能够特异性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胞外区结合的纳米抗体.方法 通过RT-PCR技术在真核细胞HEK-293中重组表达PSMA胞外区.以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采用固相淘选的方法在天然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库中淘选能够与之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以Phage-ELISA方法筛选出具有结合活性的噬菌体克隆.通过细胞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再次验证分子水平淘选到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结果 测序证明编码PSMA的重组DNA片段序列正确,Western blot验证该重组蛋白成功表达.4轮固相淘选天然库使具有结合活性的噬菌体克隆得到了有效富集,阳性率从8.3%提高到64.6%.细胞ELISA测值表明PSMA表达阳性细胞明显高于阴性细胞[PSMA+:(0.621±0.043);PSMA-:(0.148±0.014),P<0.01];细胞免疫荧光亦证实分子水平淘选的阳性噬菌体与表达PSMA阳性细胞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 从天然纳米抗体噬菌体库中淘选得到了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均能与PSMA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
作者:范校周;郭燕丽;涂追;童海鹏;李浪;王洛夫;黄海韵;许杨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实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实体瘤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毒性反应.结果 共计16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分析,包括6种恶性肿瘤和10917例病例;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方案比较,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以降低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疾病进展风险(HR =0.70,95% CI:0.67 ~ 0.73,P<0.001)和疾病死亡风险(HR =0.89,95% CI:0.85 ~ 0.9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4级毒性反应方面,2组高血压(RR=6.58,95%CI:4.97~ 8.71,P<0.001)、蛋白尿(RR=10.85,95% CI:6.33~ 18.61,P<0.001)和出血(RR=1.76,95%CI:1.34 ~2.32,P<0.001)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静脉血栓栓塞(RR =1.00,95%CI:0.76 ~ 1.31,P=0.98)和动脉血栓栓塞(RR =1.28,95% CI:0.90~ 1.82,P=0.1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实体瘤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但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和出血的危险性更高,而不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作者:张旭东;董昱;米坤;杨晓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脉冲多普勒(PW)、M型(MME)、实时三维容积(RT-3 DE)超声心动图在右室双出口及法洛四联症胎儿右心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W、MME、RT-3DE三种方法,分别测量30例右室双出口及法洛四联症胎儿和30例正常胎儿的Tei指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W测量异常组胎儿右室Tei指数为(0.48±0.09),正常组为(0.36±0.05),异常组测值明显高于正常组;MME与RT-3DE测量的异常组胎儿右室EF分别为(60.04 ±7.69)、(52.04 ±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测量的Tei指数与RT-3DE的ROC诊断曲线较一致,与MME差异较大.结论 RT-3DE可不依赖于任何解剖假设准确地评价胎儿心功能,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由于右心室形态的不规则,MME在心室内径的测量上存在较大的误差,其相关测值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较RT-3DE差.
作者:李晓瑜;郑俊平;蒋演;李佩倞;高云华;夏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制温度敏感型眼用和厚朴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原位凝胶(HK-HPCD-Gel).方法 以溶液搅拌法制备和厚朴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HK-HPCD),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 (P188)为凝胶基质,冷溶法制备HK-HPCD-Gel;用不同方法分别考察凝胶的溶蚀与体外释药行为并进行数据拟合.结果 制备得到的HK-HPCD-Gel在室温下黏度为(0.1894±0.0999)Pa·s,流动性较好的液体,在眼部生理条件(34.2±0.1)℃时能够发生相转变形成黏度为(2.0822±0.6172)Pa·s的半固体状态,延长制剂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凝胶溶蚀与体外释放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无膜溶出法更适用于凝胶的体外性质考察,并且包合物的加入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结论 制得的温敏眼用和厚朴酚包合物原位凝胶能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延长制剂在眼部的滞留时间,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娄杰;徐才兵;田睿;刘玉祺;郭锋;张良珂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重组Meprinα慢病毒质粒对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15月龄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vMep1A组和LvGFP组,予高脂喂食,并于第11周分别给予病毒质粒.尾动脉测压法测量动脉血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壁Meprinα蛋白,血管HE染色观测粥样斑块面积,ELISA法检测血浆中Meprinα蛋白和炎症因子含量.TUNEL法检测血管壁粥样斑块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vMep1A组小鼠血浆和血管壁中Meprinα含量分别增高3.7倍、3.4倍(P<0.05);相较于对照组,LvMep1A组小鼠体质量、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显著降低(P <0.05);HE染色结果提示,LvMep1A组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与对照组比较,LvMep1A组小鼠粥样斑块内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约增加了58.25%(P<0.05);ELISA结果提示,LvMep1A组小鼠血浆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MP-9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MCP-1、IL-6则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LvGFP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Meprinα促进粥样斑块形成、进展,其机制可能与Meprinα促进小鼠体内炎症因子分泌,诱导粥样斑块内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郜攀;司良毅;王笑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Goltz-Gorlin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外中胚层异常,多与X连锁PORCN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诊断多基于特征性的眼部、皮肤、牙齿畸形和骨改变[1-2].其中眼部畸形包括小眼球、无眼、眼缺损、斜视和眼球震颤等.而合并泪道系统异常的病例罕有报道.目前,仅报道过2例Goltz-Gorlin综合征合并泪小管阻塞的病例[3-4].我科2009年6月收治了1例Goltz-Gorlin综合征合并双侧先天性多泪道系统异常(包括泪囊瘘、鼻泪管阻塞和泪囊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霍姝佳;杨红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调查军人情绪调节、情绪体验和心理应激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积极消极情绪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和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对153名男性通信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心理应激与消极情绪体验存在显著正相关(r =0.62,P<0.01),与表达抑制使用频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P<0.01),与积极情绪和认知重评使用频率不存在相关(P>0.05);②消极情绪体验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存在正相关(r=0.19,P<0.05),与积极情绪和认知重评使用策略不存在相关(P>0.05);③积极情绪体验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 =0.20,P<0.05);④军人的消极情绪体验在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频率与心理应激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 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通过影响个体的情绪体验来影响军人心理应激水平.
作者:赵鑫;马秀娟;周仁来;岳建忠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阿片受体信号调节相关蛋白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7~8周龄Wistar大鼠16只,体质量(200 ±20)g,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及泻剂结肠组(n=8),饲养环境温度18 ~ 28℃,相对湿度40% ~ 80%.对照组饲以普通软饲料,泻剂结肠组饲以混有酚酞的饲料,建立泻剂结肠大鼠模型.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对RGS-4和β-arrestin2在结肠中的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两种阿片受体信号调节蛋白在泻剂结肠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泻剂结肠组RGS-4和β-arrestin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183 ±0.2474) vs(0.9876 ±0.0341),(2.9744±0.2142) vs(0.9211 ±0.0401),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RGS-4和β-arrestin2的表达在泻剂结肠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4034±0.0499)vs(0.1153 ±0.0102),(0.9139±0.0611)vs(0.4676±0.0437),P<0.01].结论 RGS-4和β-arrestin2、在泻剂结肠大鼠结肠中表达均明显增强,提示其可能增强泻剂结肠大鼠结肠MOR信号传导调节功能.
作者:吴劲松;刘宝华;童卫东;李凡;张安平;付涛;李春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测压表现及肛门直肠测压在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便秘患者163例,将其分类为结肠慢传输型(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便秘46例,出口梗阻型(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便秘93例,混合型(mixed constipation,MC)便秘24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各组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大耐受容量以及肛管静息压、收缩压、咳嗽时肛管压和排便时肛管压,分析统计其测压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便秘组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量、初始便意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耐受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所有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咳嗽时肛管压及排便时肛管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O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OC型患者排便时肛管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便秘患者其肛肠测压表现不同,提示便秘患者存在着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和直肠感觉异常.
作者:王李;高羽;刘正勇;邓小炼;李光焰;吴劲松;谭智勇;王郜;付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经腰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本院住院或门诊的FDD患者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23 ~69(53.12±17.60)岁,病程(8.28±6.14)年;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9~35(25.67±7.32)岁.通过磁刺激腰骶部,记录肛门外括约肌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观察腰脊神经根到肛门外括约肌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检测波幅为400~1100(725.63±178.23) μV,潜伏期为2.6 ~3.7(3.35±0.41)ms.FDD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右侧MEP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DD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腰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敏;丁曙晴;皇甫少华;周惠芬;王岚 刊期: 201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