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燕;王茂清;张玉雪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护理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4班320人设为实验组,5—8班315人设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并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t=5.26,4.37,P<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评价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护理学采用基于CNP的任务引领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够使学生掌握疾病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护理实践、临床护理等多种职业核心能力。
作者:莫江萍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针对目前多数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性知识匮乏以及对性知识渴求的现象,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渗透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培养健全人格。
作者:李翠琼;黄珍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由于药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该课程时困难重重。在全程化药学服务背景下,急需对该课程重新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审核及调配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以及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及信息资源使用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74.9%的医务人员知晓医院有数字图书馆,医技人员知晓率、使用率高于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使用目的主要为专业学习、科研和撰写论文,61.0%的人员认为目前医院数字图书馆不能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经常登录(每周5次以上)的人员仅占15.7%。结论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应拓展平台,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骆书秀;吴显儒;禤丽萍;甘家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及相关部门开展临终关怀继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医护人员,对其临终关怀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整体水平较高。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年限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不同医院级别、学历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医院级别、学历越高,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水平越高。临终关怀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学校教育和媒体(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结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临终关怀哲理与原则不理解,且普遍缺乏疼痛控制相关知识,今后需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作者:张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团队合作模式在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护理专业2010级506名学生设为对照组,2011级536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在实习前的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法,实验组采用团队合作训练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对两种训练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对操作训练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团队合作模式运用于护理专科操作强化训练中,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专科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操作练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操作练习的满意度,受到学生欢迎。
作者:龚慧慧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文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二级综合医院骨科护士脆性骨折(BF)认知水平进行研究,为降低骨科住院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骨科及非骨科护士BF认知水平进行调查。结果骨科护士主要治疗预防措施、重点健康管理维度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非骨科护士,且差异有显著性;不同职称、工龄、学历、工作满意程度及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骨科护士,其BF认知水平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性;骨科护士职称越高、工龄越长、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则BF认知水平越高。结论医院护理部应有意识地进行骨科护士BF相关知识培训,提升低年资护士BF认知水平,从而减少医院骨科患者BF发生率,提高BF康复效果。
作者:梁玲玲;刘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针对医药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在论文撰写中的指导需求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方法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运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对调查项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0.19%的毕业生论文选题是依据个人兴趣自主确定的,66.42%的毕业生认为开题报告很重要,53.21%的毕业生认为选修文献信息检索课有助于论文写作,62.26%的毕业生认为在论文写作前开设论文写作课较好,64.53%的毕业生认为平时缺乏训练且写作有困难会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结论在毕业论文准备阶段,需要加强对选题与开题的重视;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需要强化写作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在毕业论文评价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答辩与互评机制。
作者:李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方法以开放式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方式确定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力模型要素条目、行为表现,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包含6个维度36项行为指标。结论构建了规范化护士培训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质量提高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同时为指导教师选拔、测评、培训提供依据。
作者:李雨昕;杨茜;罗珊;龚存勇;陈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阐述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构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内容及内涵进行探讨。
作者:郑璐璐;付达华;王二丽;陈桐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课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设计及教学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以传统教学为主、微课为辅的授课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并采用网上问卷方式调查试验组对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及两组对授课教师评价的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对教师授课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对康复护理微课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运用微课平台可提高康复护理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满意度。
作者:朱佳;廖桂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杭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对象及社区医护人员的实地走访调研,分析不同人员结构对应的医疗护理需求、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居家养老医疗护理现状,探讨社区医疗护理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依据及发展趋势。
作者:王依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高职护生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看法与建议,为完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山东省9所医院的18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高职护生就业主要是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应重点培养、方向培养,不建议宽泛式培养;高职护生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护理职业价值观十分重要,应重视培养正确职业价值观,加强实践培训,注重实习就业指导,并增加相关课程学时。结论高职护理教育要适应行业、产业特征和人才需求,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岗位特点和护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进一步完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加强高职护生核心竞争力培养。
作者:郑硕;苗茂云;杨志丽;刘淑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分析将仿真实验应用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仿真实验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度。
作者:程阳;王阿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TBL教学法在临床康复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探讨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改良教学方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了解15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网络TBL教学环境下学习临床康复学的感受。结果运用Colaizzi分析法得到5个主题:对网络多媒体的认识加深、沟通协作意识及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耗时与注意力分散。结论网络多媒体技术与TBL教学法融合,契合网络时代下学生认知需求的改变,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孙博;李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5例COPD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n=50例)和观察组(n=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自我管理计划,观察组分5个步骤(描述问题、建构目标、探查例外、给予反馈和效果评价)进行焦点解决模式干预。3个月后,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焦点解决模式为指导的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强社区老年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广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药物化学基础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4方面讨论教学体会:明确学好本学科的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作者:朱小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后进生的成因、转化工作的意义及转化措施3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后进生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葛萍;吴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问题大学生群体特征,探索精准帮扶策略。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查阅分析问题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定量调查法精准识别问题大学生群体。结果问题大学生主要包括思想问题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能力偏失学生;目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分析其特征有利于开展精准帮扶;精准帮扶策略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实施和精准评价。结论问题大学生群体必须得到广泛关注,精准帮扶策略的实施对于新时期高等教育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海霞;李新征;王玖;韩春蕾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