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来;胡煜明;王玉霞;谭敏;钟华美;涂冰
目的:分析临床教学查房应用于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教学组(35人)和对照组(30人),对两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及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进行对比,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教学方式的评价。结果教学组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医患沟通能力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组大部分学员认为教学查房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激发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教学查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员综合能力。
作者:李蕾;董延华;徐清华;高桂香;杨立;陈宁宁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探讨在血液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贺艳杰;李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学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后进生的成因、转化工作的意义及转化措施3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后进生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葛萍;吴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早接触临床让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尽早体会口腔医生角色,了解今后要从事职业的具体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本文重点探讨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早接触临床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期望通过改革临床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认可度,增强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教育方法及解决措施,为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以达到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作者:叶万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全真实训与仿真实训在灌肠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2014级大专护理专业一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仿真、全真实训教学,从操作考核成绩及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两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t=9.753,P=0.000);实验组在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情感体验3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生总体得分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全真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仿真实训,值得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推广。同时,男生技能训练效果有待提升。
作者:岳晓艳;黄棋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通过对卫生中专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办法。
作者:刘艳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分析将仿真实验应用到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并通过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仿真实验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度。
作者:程阳;王阿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卫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文政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根据实践经验,将基础教育中的尝试教学法与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融入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与临床相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实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学会独立思考。
作者:孙琦;董敏俊;陶晓峰;吴利忠;周进祝;沈秀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属于医工结合专业,课程门类多,专业内容丰富。传统医学教育采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三阶段式、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间重复交叉现象明显。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围绕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影像诊断、疾病治疗等问题进行追溯性教学,减少了各学科间内容的重复,强化了基础教学和临床的联系,渗透了知识和技能。以器官系统定位为中心的系统疾病影像学课程体系建设是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个重大课程改革项目。
作者:姚建新;殷燕;刘冬梅;姚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阐述国内外灾害护理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促进我国灾害护理学发展,提高护理本科生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金玥;罗珊;彭欢;顾再婷;鲁杨杨;杨美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人表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在试验组培养基中加入KGF,于48、96、144 h后观察表皮细胞的迁移距离,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KGF可有效促进表皮细胞迁移。144 h后,试验组细胞迁移的距离几乎是对照组的2倍。结论 KGF是一种特异性较强、能够促使上皮细胞迁移的生长因子,应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医学伦理学科研及教学不仅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也引起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社会公众及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必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医学伦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许偏差,其现状及应对措施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
作者:李征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更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对PBL教学法在高职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改革要点进行探讨。
作者:陆春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技术型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我校刚升格为医学类高职院校,面临着提高护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的严峻问题。充分利用高职护生对实训场所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实训场所规划合理化及利用率大化,可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方瑞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及信息资源使用现状。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74.9%的医务人员知晓医院有数字图书馆,医技人员知晓率、使用率高于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使用目的主要为专业学习、科研和撰写论文,61.0%的人员认为目前医院数字图书馆不能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经常登录(每周5次以上)的人员仅占15.7%。结论医务人员医院数字图书馆知晓率、使用率不高,应拓展平台,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骆书秀;吴显儒;禤丽萍;甘家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究“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样本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完善服务体系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对该县25个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对妇幼卫生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职称较低,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高,健康管理及疾病普查率相对较低;儿童保健及管理工作还需加大力度。结论要加快妇幼卫生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加大妇幼健康管理工作力度,促进卫生服务工作发展。
作者:张银霞;曲红梅;魁发瑞;马维正;赵晶;赵国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针对目前多数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性知识匮乏以及对性知识渴求的现象,妇产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渗透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培养健全人格。
作者:李翠琼;黄珍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