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其涛
对碘普罗胺致精神异常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5岁.2 a前始活动后偶有心悸、心前区针刺样疼痛,5个月前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先心病遂入院.在发病过程中,患者无运动后蹲踞、气短、咳嗽、咯血症状.查体:BP 120/70 mm Hg,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HR 64次/min,律整,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粗糙的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动脉传导,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杨丽;杨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6-01~2007-04采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7例9椎,其中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6椎,胸椎骨髓瘤1例2椎,胸椎转移瘤1例1椎,比较手术前后Cobbs角及疼痛程度变化(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伤椎高度恢复满意,Cobbs角较术前变小(P<0.01),随访3~12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应用Sky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强;龚维成;秦宏敏;王业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下颌第三磨牙阻生,临床上非常多见,常引起各种症状,而需拔除,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形态变异大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加上操作不当,常出现各种并发症,但下颌阻生牙拔除致下颌骨骨折较少见.对近10 a来我科所遇2例分析如下.
作者:廖宗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小肠扭转坏死,特别是大段小肠扭转坏死,是严重外科急腹症之一.其特点是疾病发展快,死亡率高,存活患者并发症多.我院外科1987-01~2005-12手术治疗大段小肠扭转坏死2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各类肠梗阻7.5%,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民;王清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胃肠钡餐透视及胃镜是胃癌主要确诊手段,但不能观察进展期胃癌肿块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及周围淋巴结和远处器官的转移.多层螺旋CT(MSCT)具有快速扫描和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可弥补这种不足.1 临床资料
作者:商秀林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了解本院2 a来血培养病原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经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血双相培养瓶培养,标本检出病菌按常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有临床意义病原菌60株,以内科,外科、传染科、血液科、儿科为病区统计,病原菌分布有明显不同,其中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为主要病原菌(45.00%和31.67%),肠杆菌科菌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36.84%和20.00%.葡萄球菌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5.0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了解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医师对败血症的诊治,并可根据所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为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提出依据.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男,78岁.因全身瘙痒10 a余加重3个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可见红皮病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潮红,伴脱屑并有多量小结节,淋巴结不大.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均正常大小.血常规显示WBC 46.0×109/L,涂片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80,中性粒细胞0.15,单核细胞0.03,嗜酸性粒细胞0.02;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刘晓静;姜永广;贺秋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低分子肝素钙致腹膜后血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6岁.因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3 d,于2005-04-01由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否认外伤史.
作者:许健瑞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超声诊断膀胱平滑肌瘤伴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44岁.体检发现膀胱内异物来院,无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血、尿常规正常,尿素氮、肌肝正常,院外B超示:膀胱内异物;盆腔CT示:宫底见结节影软组织影向膀胱底突出,病灶光滑界清,大小约10 mm,膀胱充盈好,其内密度正常、均匀,壁无增厚,未见结节或肿块,直肠、子宫、膀胱分界清楚,诊断:宫底结节影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子宫肌瘤,盆腔增强CT诊断为:子宫底软组织密度影考虑为浆膜下子宫肌瘤.
作者:陈松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Budd-chairi综合征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段血栓形成或纤维膜性狭窄、闭塞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或以下腔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且伴有淤血性肝硬化的临床综合征[1].患者如能及时诊断,采用手术或介入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控制或治愈.我们对近几年遇到的外院及本院误诊11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FI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培养上清液及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骨髓活检标本VEGF及受体KDR、FIt-1的表达.结果:(1)治疗前AML患者骨髓细胞VEGF的分泌量及血清VEGF表达水平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清VEGF含量低于治疗前(P<0.01).(2)AML患者BMMNC的VEGF、KDR、FIt-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 、62.5%和20.8%,对照组MMNC不表达VEGF及其受体.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AM L发病中起主要作用,VEGF的表达水平对AML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尹惠卿;刘新郑;姚亚琼 刊期: 2007年第25期
1 病历摘要男,65岁.因重锤敲击金属时铁块飞入右大腿6 h入院.伤时出现右大腿伤口喷射样出血,于当地医院局麻下取异物失败后纱垫填塞加压包扎止血后转诊我院.门诊X线检查示:右大腿上段内侧一金属异物存留.
作者:张峰;翟文亮;陈洋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防治.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予干扰素雾化和泛福舒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和口服泛福舒治疗RRTI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淑敏;庞淑兰;岳爱红;庞保东;曹丽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2000-05~2006-05我们共进行胸部疾病开胸手术162例,在围手术期治疗和处理方面取得了经验,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0例,女32例,年龄17~84(平均54.45)岁,70~84岁33例.
作者:冀绪广;姜华;刘石柱;张晓晶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本文对银杏叶片加小剂量茶碱治疗轻中度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轻中度哮喘患者72例,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年龄(30±11)岁;对照组36例,年龄(33±12)岁.
作者:白智勇;高秀玲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总结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7例单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转移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结果:骨质疏松性骨折好发在老年女性的胸椎,硬膜囊较少受压;肿瘤性病变硬膜囊多受压明显,附件往往受累,椎旁多有软组织肿块,信号分布也各有特点.结论:MRI能对单发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与单发转移瘤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作者:李宏亮;郎兆会;计学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对醛固酮正常的Batter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30岁.因四肢麻木、乏力伴搐搦近1 a,于2006-06-16入院.患者自2005-08始无明显诱因出血四肢麻木、乏力,尤以双下肢明显,伴肌肉酸痛,发作性四肢搐搦,多于夜间出现,曾先后4次在当地医院查血钾低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每次发作时给予补钾、补钙后症状缓解.
作者:虞艳芳;施珏;陈琼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局部应用激素而引起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观察及防治.方法:280例(548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近视度数-3.00~-15.00DS.术后局部滴0.1%艾氟龙滴眼液.第1周4次/d,第2周3次/d,第3周2次/d,第4周1次/d,然后停药,术后第1天,第3天、1周、2周、1个月同一人用非接触眼压计(日本拓普康 )测量眼压,用经验公式运算实际眼压值.结果:280例(548眼)中术后3例(6眼)眼压升高,高36 mm Hg,低28 mm Hg,=(32±2.26) mm Hg,占1.07%.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局部应用激素要密切观察眼压的变化情况,预防激素性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晁明伦;王红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血管性帕金森氏综合征(VP)是由于血管性病变导致脑内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功能异常所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群.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增高,VP越来越受到关注.我科近年来治疗的VP 63例,占同期住院帕金森氏综合征(PS)患者的43%,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静;赵燕;樊瑞敏 刊期: 2007年第25期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1 过敏反应男,71岁.因肺部感染给予5%葡萄糖液500 ml+阿奇霉素0.5 g静滴,9 d,用药3 d后患者双颜面和前胸出现皮肤发红、干燥伴瘙痒,双手背皮肤可见片状花白色斑块,前臂皮肤可见糠皮样鳞屑.即停药,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5 d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1].
作者:郭萍;李成建;沈滨;余彩明 刊期: 2007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