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部手术162例围手术期处理分析

冀绪广;姜华;刘石柱;张晓晶

关键词:胸廓切开术, 围手术期医护
摘要:2000-05~2006-05我们共进行胸部疾病开胸手术162例,在围手术期治疗和处理方面取得了经验,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0例,女32例,年龄17~84(平均54.45)岁,70~84岁33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硬化症肺损害49例分析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以皮肤、血管和内脏器官出现异常纤维化为特点的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内脏受累以胃肠道和肺脏多见,其次为心脏和肾脏.2000-01~2007-05到我院就诊的SSc患者87例,其临床表现有肺损害49例,分析如下.

    作者:麦垚;寿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胡柚皮熏洗外敷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其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酸胀疼痛,轻者影响行走,严重时呈针刺样痛,步履困难,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李玉新;彭丽云;方丽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血培养病原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2 a来血培养病原菌在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血培养标本经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血双相培养瓶培养,标本检出病菌按常规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有临床意义病原菌60株,以内科,外科、传染科、血液科、儿科为病区统计,病原菌分布有明显不同,其中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为主要病原菌(45.00%和31.67%),肠杆菌科菌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粘质沙雷氏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36.84%和20.00%.葡萄球菌属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25.0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了解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医师对败血症的诊治,并可根据所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为制定经验治疗方案提出依据.

    作者:杨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股动脉内金属异物1例

    1 病历摘要男,65岁.因重锤敲击金属时铁块飞入右大腿6 h入院.伤时出现右大腿伤口喷射样出血,于当地医院局麻下取异物失败后纱垫填塞加压包扎止血后转诊我院.门诊X线检查示:右大腿上段内侧一金属异物存留.

    作者:张峰;翟文亮;陈洋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多年妇女宫内取环32例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绝经多年妇女宫内取环术的应用.方法:对于绝经多年妇女分别在取环前连续3 d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第4天取环.结果:服用米非司酮32例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均获成功.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多年妇女取环可改善宫颈条件,减少取环痛苦,提高取环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琳;陈荣;韩春花;钱木英;李鹛;高慧芬;刘容源;王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异位胰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1例分析

    对异位胰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71岁.因间断呕血,黑便5 d于2005-12-07收治我院.既往有慢性胃炎、冠心病病史,无乙肝病史.查体:BP 120/70 mm Hg,神志清楚,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HR 90次/min,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剑突下无压痛,肠鸣音4~5次/min,查Hb 70 g/L,RBC 2.18×1012/L.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1)消化性溃疡;(2)消化道肿瘤?入院第2天晚又开始呕血,一次量约300 ml,解柏油样便400 ml,给予输血、制酸、止血治疗,次日早上行急诊胃镜检查,提示:(1)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其上可见溃疡;(2)胃黏膜贫血像.

    作者:龙辉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控制骨科急诊漏诊发生的相关措施探讨

    骨科急诊工作中,患者就诊时间、同时就诊人数及伤情轻重程度等因素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特殊性,接诊时漏掉某些诊断的现象时有发生[1].漏诊一旦出现,不仅延误了患者的及时治疗,也极易造成医患纠纷.如何使漏诊率降到低是急诊科重要的一项工作[2,3].为此,我们用质量控制的树图方法对漏诊发生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漏诊率.

    作者:石忠琪;李梦彤;匡澜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肝脏原发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

    对肝脏原发恶性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1岁.体检时超声发现肝右叶一实性肿物,该患无特殊不适感,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否认肝炎、肝硬化病史.超声:肝右前叶可见一约4.7 cm×3.6 cm不均质回声团,边界清,形态尚规整,余实质回声均,血管网络清,门脉主干内径不宽,腹腔未见包块回声,考虑肝实质性占位病变.

    作者:郭英瑜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男性乳腺癌2例分析

    对男性乳腺癌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60岁.以发现右胸前包块1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右侧乳头下一约2.5 cm×2.5 cm大包块,界限不清,质硬,活动度尚可,无压痛,无乳头溢液.彩超提示:男性乳腺增生,不除外恶性肿瘤.遂行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后行乳腺癌根治术.病理回报:(右侧)乳腺浸润性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12/22),免疫组化:ER(+),PR(+),cerb-B2(+).

    作者:刘斐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安全性和对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联合治疗组,A组)36例,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36例.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的控制情况,心电图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 d后,心电图改善及血小板活化状态(CD63 CD62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改善ACS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作者:刘万莲;王红秀;陈超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方法:99例TIA患者按病程划分为A、B、C三组,所有病例在起病24 h内检测血清CRP和D-D的水平,观察72 h内头CT或MRI后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IA患者血清CRP[A组(11.8±1.4) mg/L,B组(18.4±1.3) mg/L,C组(26.8±1.4) mg/L]和D-D[A组(0.57±0.15) mg/L,B组(1.03±0.19) mg/L,C组(1.38±0.22) m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RP(5.0±1.2) mg/L,D-D(0.26±0.11) mg/L](P<0.01),B、C组CRP和D-D的水平均高于A组(P<0.01),而B、C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TIA各组CRP和D-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RP与D-D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A组r=0.723,P<0.01;B组r=0.761,P<0.01;C组r=0.768,P<0.01.结论:(1)CRP是D-D水平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2)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能是TIA患者的危险因素;(3)CRP和D-D水平的升高可以对TIA患者的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较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艳敏;孙亚欣;李慧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1 病历摘要女,38岁.因肝区疼痛1个月余,伴呕吐、纳差入院.入院后体检示:巩膜轻度黄染,上腹稍膨隆,肝肋下约10 cm,质硬,中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腹水征(+).腹部彩超提示肝左叶实性占位及少量腹水.

    作者:吴磊;陈伦刚;陈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产后出血62例分析

    对我院产后出血6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03~2005-03分娩总数2 583例,发生产后出血62例,发生率2.4%.年龄小19岁,大43岁.孕周为28~41周,其中初产妇49例(79.03%),经产妇13例(21.07%).产后出血少550 ml,多4 000 ml.

    作者:冀淑英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外科治疗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分析

    对外科治疗女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0岁.主因会阴白斑10 a入院.患者于10 a前发现会阴部皮肤黏膜部分呈白色,瘙痒明显,每日搔抓,未作特殊检查治疗,白斑逐渐增大,于2003-03在衡水某医院诊断会阴黏膜白斑,多次行药物和激光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 a发现白斑面积扩大,瘙痒剧烈,于2006-10来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见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常冬青;谷廷敏;王文岭;赵志力;杨蓉娅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衰53例原因及处理分析

    目的:探讨上尿路梗阻致急性肾衰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患者的原因及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至出院时肾功恢复正常者22例,血肌酐178~265 μmol/L者12例.结论:上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以结石梗阻为主,占62.2%.其次是恶性肿瘤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压迫输尿管,占20.7%.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是急诊处理首选方法.肾造瘘术,输尿管手术,双J管置入是解除梗阻的主要方法.

    作者:孟庆国;刘颖;吕光耀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61例分析

    对B超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61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2004-01至今我们共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6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4月龄~2.5岁.

    作者:葛君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分析

    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2日龄.患儿生后37 d、50 d、72 d分别住院3次,每次住院均为突发性呼吸困难,颜面青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1次伴有抽搐,前2次诊断为肺炎.第3次入院检查:T 36 ℃,P 280次/min,神志恍惚,下颌式呼吸伴呻吟,颜面口唇重度青紫,鼻扇,三凹症,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无震颤,HR 280次/min,肝脏肋下5 cm,缘钝,Ⅱ度硬,双下肢无水肿.X线检查:心脏呈普大型,双室及右心房增大,肺动脉段膨隆,主动脉弓变小,肺纹理模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双室大,房性P波.临床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作者:宋艳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食管裂孔疝误诊86例分析

    对我院1985~2005年误诊的食管裂孔疝(HH)8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4例,女22例,年龄22~68(平均45)岁.误诊为慢性胃炎17例,消化性溃疡12例,食管炎19例,食管癌2例,冠心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胆囊炎胆石症5例,更年期综合征6例.

    作者:方碧艳;黄斌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Doula分娩产妇满意度调查

    我们2003-01开展Doula陪伴分娩,包括产前访视和产程陪护处理、产后随访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产妇及家属对助产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将产妇满意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枝 刊期: 2007年第25期

  • 严重Fournier坏疽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Fournier坏疽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Fournier坏疽的诊断和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外阴均红肿、疼痛,并迅速溃烂,累及肛周、会阴及阴囊,多次脓液培养为大肠杆菌生长,皮肤病理检查示:皮肤慢性炎症伴局部坏死.结论:Fournier坏疽是一种少见的,有潜在的致死性的坏疽性筋膜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包括外科清创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林挺;杨慧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