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平;陈谱;乔红;李岩;么焕开;段静雨
牙体解剖学是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理论与实践技能,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评价模式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牙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周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6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常规组进行常规肝素封管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取定期尿激酶溶栓疗法,观察并比较定期尿激酶溶栓对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流量、尿素清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静脉压低于常规组(P<0.05);上机前抽吸导管不畅和透析过程中导管不畅的人数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导管使用寿命长的患者人数多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肝素加尿激酶混合封管,能够增加患者透析血流量,降低静脉压,安全性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武强荣;陈瑞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以成人心肺复苏术为例,详细介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在高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施,并作为信息化实训教学在高职医学教学中的一种探索.
作者:许婷;丁彩华;朱晓艳;吕广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了解当前糖尿病患者牙科焦虑的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使用Corah's牙科焦虑量表(DAS)以及访谈法对123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123名研究对象DAS得分的平均值为(9.05±3.09)分,得分高分为18分,低为4分,牙科焦虑症的发病率为11.4%;(2)DA发病率在性别和是否有牙科治疗史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学历不同的糖尿病患者DA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总的牙科焦虑状况并不严重,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存在对牙科治疗高度焦虑的患者;牙科焦虑症多见于女性和没有过牙科治疗史的患者.
作者:张玉惜;张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OOCs)的兴起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教学形态多样化提供可能.面对慕课热潮,是顺应潮流积极改革,还是墨守成规,亦或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科特色的新型教学道路,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丰富慕课资源,以实现医学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协调发展.
作者:吴雪;黄跃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教学在预选卫生士官军事训练伤救治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8月在某军校参与任职教育培训的预选卫生士官,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95人,实验组20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模式进行培训;实验组以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讲授、军事训练伤的诊治标准化操作视频教程编写及授课、军事训练伤诊治操作关键步骤细节分析视频教程编写及授课.学期结束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结果 学期结束,实验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预选卫生士官的培训特点,将案例教学结合视频教学模式运用于军事训练伤救治培训中,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友;赵志青;沈洪兴;李明;卓冬兰;李丽;刘佳;水锨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以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积极开展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建立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及整体思维,为进一步探索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樊建慧;孔英;田余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重构教学结构,使知识的传递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于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内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将翻转课堂应用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罗丽芳;寇桂香;李娜;张妤;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应用文写作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也是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必备的一项技能.而中职学生写作的态度、方法 、能力等欠缺,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培养.
作者:张玉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案例结合访谈教学模式秉承传统教学知识系统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切实可行,应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医药学学科教学中.
作者:张春平;陈谱;乔红;李岩;么焕开;段静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既能治病救人,又能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合格医学生,中医药院校预防医学课堂教学需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做一描述,并将此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分享、讨论.
作者:王梅;王晓波;董秀;王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查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卫生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以及疾病控制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疾病预防控制角度对卫生理化检验进行分析,并对疾病控制的作用及实现进行阐述,旨在实现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综合性发展.
作者: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骨科微创理念和技术在当今骨科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地位.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 是为各层次医院骨科临床输入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微创理念和技术,使他们符合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需求的标准.
作者:李彬;沈鹏;白伦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实习教学是完成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现就我校医学营养专业实习教学现况及改进实习教学的方法 和手段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李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Web Quest模式在高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校2014级三年制临床专业1班、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149人)为实验组,采用WebQuest模式实施实验教学,2班(148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实施实验教学.实验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考核并分析成绩,并对实验组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的实验考核总评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实验组学生对Web Quest模式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满意.结论 Web Quest模式应用于医学高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能显著提高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常陆林;朱宝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宫颈癌是全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宫颈癌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癌前病变过程.目前常采用的筛查方法 有宫颈涂片、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等,虽然可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但是其特异性、敏感性仍然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发现癌前病变过程中已出现一些生物分子的异常,故在宫颈癌前病变期寻找特异性好、敏感性高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阳性筛查率,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有效诊断标志物.
作者:董万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级统招三年制护理101班、102班学生为实验组,护理103班、104班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实验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学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基础护理学期末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学生对本组使用的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多于对照组学生对本组使用的传统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的人数比例(P<0.05).结论 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技能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仵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大专护生对目前开设临床见习课程的总体评价以及护生对护理技术临床见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方法 自制《大专护生对医院见习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表》,对156名大专二年级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专护生对医院见习教学效果总体评价很满意的占50.0%,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责任心很满意的占68.6%,对带教教师教学方法 很满意的占62.2%,对综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能力很满意的占45.5%.结论 大专护生的临床见习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精神不足、观念滞后等,高职院校临床见习质量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推进临床见习课程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修改完善临床见习计划,重组护生见习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作者:王臣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专科护士胜任力水平现状,分析影响其胜任力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5所地级市三级医院的部分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学历高、职称高、正式编制、获得糖尿病护理专科证书、担任带教教师、对护理专业兴趣高、已婚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胜任力得分更高(P<0.05);医院科室的选拔培训制度、护士的福利待遇是影响胜任力水平的主要外在因素(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可以尝试通过提高糖尿病专科护士相关待遇、改革医院选拔培训制度等方法 来激发护士专业兴趣,从而促进其胜任力水平的提升,同时加强对科室低职称护士胜任力的培养.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同情心疲乏是指通过对别人所遭受的痛苦进行反复移情反应而引起的衰弱,是一种情感与精神的疲劳,能完全占据一个人并减弱其感受快乐、同情或关心他人的能力[1].普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且普外科工作量较大,护士不仅要向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还需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因此护士可直接感受到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的经历, 若不能自我调节,则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从而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绩效降低、协调能力欠佳、精力衰竭、失望、沮丧、挫折、易怒、无助、行为退缩等[2]. 为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于2014年12月对本地区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普外科护士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敏;杨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