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童燕敏;张佳思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摘要:心理护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总结了本科2006年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后路椎间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迟发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我们对1997年3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退变后凸畸形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生原因及后路经椎弓根行椎体间隙截骨矫形术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铭华;李波;郑华;何盛江;周南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hTERT基因转染显著延长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MSCs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LXSN-hTERT质粒,BamHⅠ酶切和测序鉴定,转染PT67包装细胞,G418抗性筛选获得产病毒阳性细胞克隆.用产病毒细胞珠和hMSCs共培养的方法转染hMSCs,G418抗性筛选.以未转染hMSCs作为对照,用TRAPEZE方法检测hTERT基因转染hMSCs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观察转染hMSCs的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重组pLXSN-hTERT质粒,建立了产病毒 pLXSN-hTER-PT67细胞株.获得了hTERT-hMSCs细胞群,与未转染的hMSCs相比,hTERT -hMSCs细胞群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hTERT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细胞传代至46代,形态无明显改变,生长良好.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TERT基因转染可增强hMSCs的端粒酶活性,提高hMSCs的增殖能力.

    作者:石东文;代飞;池君;陈希炜;贺伟峰;胡晓红;罗高兴;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国产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围术期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盐酸乌拉地尔(urapidil hydrochloride,URA)是一种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的双重降压作用,由于作用迅速且缓和,尤其适用于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故我们采用国产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山;孙新春;徐伟民;董红果;郑观荣;宫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双侧髂动脉狭窄1例

    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满意应用日益增多,随着器械、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适应证日益扩大.

    作者:马小干;秦荣;马丹;蔡瑜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石成因的分析和治疗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维持在10%~35%[1].胆道结石是胆道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有利于术后移植肝功能的维护.

    作者:闫宏宪;李立;李朝辉;徐敬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体外不同培养体系的比较

    目的 探讨适合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mouse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MLEC)生长的体系.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乳化的不完全弗式佐剂(15 d后再注射1次),诱导形成良性淋巴管瘤.消化法分离MLEC,分别置于明胶、鼠尾胶、基质胶或纤维蛋白凝胶包被的培养板中生长,流式细胞术对MLEC进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成管样结构的差异,并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结果 从淋巴管瘤中分离得到MLEC.MLEC在明胶、鼠尾胶支持物上生长良好,其群体倍增时间均短于在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上生长的MLEC.MLEC在4种支持物上均可以形成管样结构,在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上形成的管分支数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明胶和鼠尾胶是MLEC生长的较好支持物,而基质胶和纤维蛋白凝胶是体外淋巴管形成的较好模型.

    作者:王俊;郭燕;章必成;陈芳琳;卓文磊;谢启超;陈正堂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21例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1例患者中,乳腺癌8例,良性乳腺病13例.乳腺癌患者先按保乳手术的原则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腔镜辅助下行皮下腺体切除.良性疾病在腔镜辅助下完成乳房皮下腺体组织的切除.腺体切除后在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结果 21例患者共行皮下腺体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29侧.2例放疗患者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3个月后逐渐恢复,放疗后重建乳房外形及质地均未受到明显影响.乳腺癌术后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除1例乳腺癌因放植假体较小对称性欠佳外,其余病例在3个月后乳房形态更加逼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保乳条件的较早期乳腺癌和部分需要行乳房切除的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范林军;姜军;杨新华;张毅;陈莉;陈显春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泌的细胞因子,探索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不同的抗原物质及抗体刺激培养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不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HBV携带者PBMCs细胞分泌的IFN-γ、IL-12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减少,而TGF-β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则明显升高;用抗体同时中和TGF-β和IL-10才能恢复IFN-γ的表达水平,而低剂量的外源性IL-12协同乙肝抗原能促进PBMCs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结论 PBMCs分泌IL-12减少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带毒的根本原因,联合使用IL-12和乙肝特异性抗原可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s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熊仕秋;王莉;李明昌;吴长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热性惊厥患儿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 复杂型热性惊厥组和单纯型热性惊厥组血浆AV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P<0.05).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VP水平与体温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测定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有助于鉴别热性惊厥的类型.精氨酸加压素可降低热性惊厥的阈值,提高惊厥的易感性,在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母发光;黄际远;张剑波;黄志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844例尸体解剖资料分析

    尸体解剖(简称尸检)是对死亡人体进行系统性全身性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技术,目的在于查明死因,验证生前诊断,治疗是否得当,以便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

    作者:余舰;刘勇;杨永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36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Pilon骨折是波及踝关节负重面的胫骨远端骨折,85%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1].本科采用Orthofix外支架联合使用微创小切口,透视下撬拨复位及腓骨、胫骨关节面的有效内固定治疗36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88.9%.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寿;龙兴敬;杨世林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JAB1表达下调对LPS诱导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讨JAB1基因表达下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特异性针对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RAW264.7细胞中降低其JAB1基因的表达,观察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结果 成功得到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PUR/U6-siJAB1),将其转染RAW264.7细胞后使JA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小鼠JAB1基因的低表达使RAW264.7细胞在经LPS诱导后的炎性因子产生降低,推测其在炎症反应中对致炎因素的影响更大.

    作者:任泂;粟永萍;李洪涛;李军;王军平;邹仲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低强度超声引发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量效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寻找超声引起子宫收缩的适宜参数.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用不同声强、不同辐照时间的超声(频率0.8 MHz,声强1~3 W/cm2)辐照离体大鼠子宫肌条,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情况.结果 在相同的频率下,超声辐照时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张力及子宫活动力均明显高于辐照前(P<0.01),辐射停止后10 min,子宫收缩基本恢复至辐射前状态;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张力及活动力在2 W、10 min时达到大(P<0.05).结论 低强度超声可引发子宫平滑肌收缩,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2 W/cm2辐照10 min是适宜的辐照参数.

    作者:张瑛;孙江川;常淑芳;王智彪;王光珍;刘亚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闭胸式冠状动脉插管法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目的 探讨应用闭胸式冠状动脉插管法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杂种犬11只,麻醉后经右侧颈总动脉置入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堵闭120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注入手术逢线或细颗粒状明胶海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及正常区域取标本进行TTC大体染色及HE染色观察.结果 3只犬成功建立了急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5只犬成功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存活3 d,TTC染色发现梗死范围与左前降支供血范围一致,HE染色证实心肌梗死区域.1只因麻醉过量死亡;1只误栓入右冠状动脉;1只误栓入左冠状动脉主干,栓塞后4 min诱发心室颤动而死亡.结论 闭胸式冠状动脉插管法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具有创伤小、动物生存时间长,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可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电生理检查等优点,此种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可;刘卫金;邹利光;戚跃勇;张启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的目标提取

    目的 探讨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的目标提取.方法 利用归一化阈值分割排除大部分背景,再结合边缘跟踪对目标边界附近保留的边缘特征进行识别、连接、去噪,构建一种准确、有效的目标提取算法.结果 基于边缘和阈值混合的分割技术有效地去除了数字化人体图像的背景.结论 通过与其他几种分割算法的比较,本计算法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作者:宁旭;张绍祥;谭立文;邱全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心理护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总结了本科2006年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燕敏;张佳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肺癌裸鼠移植瘤耐药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裸鼠 A549 肺腺癌移植瘤耐药情况的影响,同时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建立荷 A549 肺癌的 BALB/c裸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 CTX 腹腔注射干预,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和毒副作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GST-π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快,后逐渐延缓,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肿瘤生长缓慢;大剂量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慢,后生长加快.从化疗副作用来看: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裸鼠无明显体质量减轻及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神食欲差等毒副反应,大剂量 CTX治疗组则毒副反应较明显.免疫组化结果示:小剂量、高频率C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程度稍强(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表达程度均明显增强(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高频率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增强(P<0.05).结论 CTX 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与传统的大剂量给药模式相比,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能够更显著、持久地抑制肿瘤增长,且毒副反应小,裸鼠耐受性好.

    作者:李娜;梅同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CD14结合位点模拟肽的初步筛选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多肽序列.方法 以CD14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合筛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鉴定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与CD14的结合活性,取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其多肽序列并与LBP序列比对,再进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筛选噬菌体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效力.结果 挑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取6个亲和力高的克隆测序,得到3条不同编码的12肽序列(FHRWPTWPLPSP、MHRHPPPITLPL和AAFHRAHHLTSP),3条多肽与LBP一级结构同源性低,为模拟肽.6个噬菌体克隆有较高的竞争抑制率.结论 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出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模拟肽.

    作者:冯起甲;徐智;吴国明;徐顺贵;李树钧;陈维中;郭芮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上纵隔区域的薄层横断层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有关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上下追踪,逐层观察其二维形态结构在连续图像上的变化,找出其重要结构在不同层面上的位置关系,并选用关键断层与相应的CT或MRI图作比较并在断层平面上进行必要的数据测量.结果 各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干及分支、上腔静脉及属支、气管和支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等结构及其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可以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上纵隔结构解剖学断面数据,该区域的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可为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金联洲;张绍祥;李恺;谭立文;张剑剀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褪黑素对癫痫状态大鼠海马GAD67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神经递质角度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模型,观察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48、72 h和7 d海马GABA含量和GAD67 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Mel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PILO诱导大鼠SE后6 h至7 d,海马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GAD67 mRNA的表达于SE后6~72 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E后7 d,GAD67 mRNA的表达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ILO+Mel组大鼠SE后6 h至7 d,海马GABA水平显著高于PILO组(P<0.01),并且GAD67 mRNA的表达在SE后6~72 h,也显著高于PILO组大鼠(P<0.05).结论 Mel可能通过上调GAD67 mRNA的表达,使GABA合成增加,抑制功能增强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作者:张映琦;廖维宏;龙在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