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忠;安裕文;姚茵;陈惠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阳性率、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本科固定时间收集新入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一式两份.1份采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用于分析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1、2、3 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另1份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鼻病毒与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果 检出 hMPV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9.7%,主要分布在秋冬季;25例hMPV阳性标本中单纯hMPV感染10例,占40%,15例(60%)系hMPV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其中包括8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hMPV与鼻病毒、冠状病毒合并感染各2例,3例标本同时检出hMPV、RSV、鼻病毒为阳性;分析hMPV阳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男:女=16:9,12例(48%)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9例(36%)临床诊断为肺炎,4例(16%)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除hMPV和其他病毒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发热外,单纯hMPV感染与hMP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hMPV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与呼吸道其他常见病毒混合感染,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将hMPV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区别.
作者:刘恩梅;谢晓虹;邓兵;王莉佳;黄英;陈坤华;杨锡强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多肽序列.方法 以CD14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合筛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鉴定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与CD14的结合活性,取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其多肽序列并与LBP序列比对,再进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筛选噬菌体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效力.结果 挑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取6个亲和力高的克隆测序,得到3条不同编码的12肽序列(FHRWPTWPLPSP、MHRHPPPITLPL和AAFHRAHHLTSP),3条多肽与LBP一级结构同源性低,为模拟肽.6个噬菌体克隆有较高的竞争抑制率.结论 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出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模拟肽.
作者:冯起甲;徐智;吴国明;徐顺贵;李树钧;陈维中;郭芮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危重新生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而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则会造成损伤,现将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8 例危重新生儿血糖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华;王成秀;姜小华;易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的目标提取.方法 利用归一化阈值分割排除大部分背景,再结合边缘跟踪对目标边界附近保留的边缘特征进行识别、连接、去噪,构建一种准确、有效的目标提取算法.结果 基于边缘和阈值混合的分割技术有效地去除了数字化人体图像的背景.结论 通过与其他几种分割算法的比较,本计算法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作者:宁旭;张绍祥;谭立文;邱全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研究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寻找超声引起子宫收缩的适宜参数.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用不同声强、不同辐照时间的超声(频率0.8 MHz,声强1~3 W/cm2)辐照离体大鼠子宫肌条,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情况.结果 在相同的频率下,超声辐照时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张力及子宫活动力均明显高于辐照前(P<0.01),辐射停止后10 min,子宫收缩基本恢复至辐射前状态;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张力及活动力在2 W、10 min时达到大(P<0.05).结论 低强度超声可引发子宫平滑肌收缩,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2 W/cm2辐照10 min是适宜的辐照参数.
作者:张瑛;孙江川;常淑芳;王智彪;王光珍;刘亚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更年期是女性生理上的必经阶段,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及社会、心理、机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疲劳乏力等.有资料显示,更年期妇女60%左右有失眠症状[1].
作者:卢金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脏双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术期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术前合并心脏双支传导阻滞及1例特殊病例的围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能评估和测评房室传导功能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预置起搏器组(P组,n=25)和未置起搏器组(N组,n=15),分析两组麻醉手术期间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和心动过缓时阿托品的治疗效果.结果 40例双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无1例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前近期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暂缓麻醉和手术,终因抢救无效短期内死亡,提示有心肌严重损害.结论 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食道心房起搏对评价房室传导功能有量化效果且简单易行.
作者:莫怀忠;安裕文;姚茵;陈惠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1例患者中,乳腺癌8例,良性乳腺病13例.乳腺癌患者先按保乳手术的原则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腔镜辅助下行皮下腺体切除.良性疾病在腔镜辅助下完成乳房皮下腺体组织的切除.腺体切除后在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结果 21例患者共行皮下腺体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29侧.2例放疗患者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3个月后逐渐恢复,放疗后重建乳房外形及质地均未受到明显影响.乳腺癌术后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除1例乳腺癌因放植假体较小对称性欠佳外,其余病例在3个月后乳房形态更加逼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保乳条件的较早期乳腺癌和部分需要行乳房切除的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范林军;姜军;杨新华;张毅;陈莉;陈显春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心理护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总结了本科2006年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燕敏;张佳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维持在10%~35%[1].胆道结石是胆道并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有利于术后移植肝功能的维护.
作者:闫宏宪;李立;李朝辉;徐敬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去势后大鼠的血脂和胆固醇及子宫质量/体质量值的改变,探讨腹腔注入不同剂量的改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对大鼠的影响.方法 3月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造模组(造模组)、雌二醇组(E2组)、不同浓度的F11组(低、中、高剂量F1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用药10周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取血清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称体质量及子宫质量,计算其比值.结果 F11各处理组与造模组比较,大鼠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5),而体质量较造模组大鼠下降,子宫质量增加.结论 改构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影响血脂及胆固醇,控制体质量,轻微改善阴道及子宫萎缩.
作者:陈秀明;艾国平;粟永萍;张丽龙;常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尸体解剖(简称尸检)是对死亡人体进行系统性全身性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技术,目的在于查明死因,验证生前诊断,治疗是否得当,以便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
作者:余舰;刘勇;杨永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MSCs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LXSN-hTERT质粒,BamHⅠ酶切和测序鉴定,转染PT67包装细胞,G418抗性筛选获得产病毒阳性细胞克隆.用产病毒细胞珠和hMSCs共培养的方法转染hMSCs,G418抗性筛选.以未转染hMSCs作为对照,用TRAPEZE方法检测hTERT基因转染hMSCs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观察转染hMSCs的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重组pLXSN-hTERT质粒,建立了产病毒 pLXSN-hTER-PT67细胞株.获得了hTERT-hMSCs细胞群,与未转染的hMSCs相比,hTERT -hMSCs细胞群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hTERT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细胞传代至46代,形态无明显改变,生长良好.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TERT基因转染可增强hMSCs的端粒酶活性,提高hMSCs的增殖能力.
作者:石东文;代飞;池君;陈希炜;贺伟峰;胡晓红;罗高兴;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裸鼠 A549 肺腺癌移植瘤耐药情况的影响,同时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建立荷 A549 肺癌的 BALB/c裸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 CTX 腹腔注射干预,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和毒副作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GST-π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快,后逐渐延缓,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肿瘤生长缓慢;大剂量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慢,后生长加快.从化疗副作用来看: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裸鼠无明显体质量减轻及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神食欲差等毒副反应,大剂量 CTX治疗组则毒副反应较明显.免疫组化结果示:小剂量、高频率C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程度稍强(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表达程度均明显增强(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高频率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增强(P<0.05).结论 CTX 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与传统的大剂量给药模式相比,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能够更显著、持久地抑制肿瘤增长,且毒副反应小,裸鼠耐受性好.
作者:李娜;梅同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
作者:刘文波;谢增华;吴珊;刘豫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从新生鼠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方法 新生大鼠皮层分离的混合星形胶质细胞,经差速振荡法得到纯化的PAS和FAS;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观察到两种细胞均特异性的标记为阳性.PAS外观扁平似圆盘状,细胞体较大,突起宽而扁,分支少,均匀排列生长;FAS细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突起较多,细长并有分支,呈交错生长.结论 采用差速振荡法体外纯化培养两种AS,方法可行、有效,同时纯度达95%以上.
作者:李民;曾琳;刘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盐酸乌拉地尔(urapidil hydrochloride,URA)是一种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具有外周和中枢的双重降压作用,由于作用迅速且缓和,尤其适用于围术期高血压的处理,故我们采用国产盐酸乌拉地尔治疗围术期高血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山;孙新春;徐伟民;董红果;郑观荣;宫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布比卡因的中枢神经及心脏毒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硬膜外麻醉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随着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推出,这一顾虑可望大大减低.
作者:赵彩明;陈希霞;肖实;涂盎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吲哚-3-甲醇(I3C)对球囊损伤术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3C诱导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建立35只SD大白鼠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5):不给药;实验组(n=30):给予I3C(I3C给药量为12.5、25 mg/d和50 mg/d,给药时间为4 d和7 d,共6个亚组,n=5).术后14 d取材.免疫组化检测Bcl-1、NF-κB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4 d,各组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Bcl-1和Bcl-X/L蛋白表达的25 mg 7 d组,50 mg 4 d组和50 mg 7 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蛋白表达12.5 mg 4 d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时间和剂量增加时,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I3C诱导血管损伤后VSMC凋亡的机制主要是通过PI3K-PKB/Akt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下调关键性核因子NF-κB和凋亡抑制蛋白Bcl-X/L表达.
作者:李莉;高大中;江永红;黄晶;刘地川;李进嵩 刊期: 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