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舰;刘勇;杨永福
目的 探讨数字化可视人体图像的目标提取.方法 利用归一化阈值分割排除大部分背景,再结合边缘跟踪对目标边界附近保留的边缘特征进行识别、连接、去噪,构建一种准确、有效的目标提取算法.结果 基于边缘和阈值混合的分割技术有效地去除了数字化人体图像的背景.结论 通过与其他几种分割算法的比较,本计算法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作者:宁旭;张绍祥;谭立文;邱全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 genistein 抑制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系 SKOV3体外侵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微孔滤膜培养小室进行双室联合培养,建立体外趋化运动模型,观察 genistein 对SKOV3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genistein 对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MMP-9/TIMP-1,MMP-2/TIMP-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20 μmol/L和40 μmol/L genistein处理SKOV3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 (46.9±5.8)%和(28.3±4.7)%,差异显著(P<0.01).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20 μmol/L genistein处理SKOV3细胞后48 h,CD44v6、 MMP-9及M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减弱(P<0.05),而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结论 genistein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降低SKOV3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下调MMP-9与MMP-2表达,并上调TIMP-1与TIMP-2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体外侵袭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
作者:李昱;米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应用闭胸式冠状动脉插管法建立犬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杂种犬11只,麻醉后经右侧颈总动脉置入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至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堵闭120 min,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注入手术逢线或细颗粒状明胶海绵,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梗死及正常区域取标本进行TTC大体染色及HE染色观察.结果 3只犬成功建立了急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模型,5只犬成功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存活3 d,TTC染色发现梗死范围与左前降支供血范围一致,HE染色证实心肌梗死区域.1只因麻醉过量死亡;1只误栓入右冠状动脉;1只误栓入左冠状动脉主干,栓塞后4 min诱发心室颤动而死亡.结论 闭胸式冠状动脉插管法建立犬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具有创伤小、动物生存时间长,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可重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电生理检查等优点,此种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可;刘卫金;邹利光;戚跃勇;张启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正常人环绕视乳头圆周3.0 mm直径和3.46 mm直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评价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科行OCT检查的正常人98人112眼,采用Zeiss OCT 3000对同一检查者分别进行以视乳头为中心3.0 mm直径和3.46 mm直径的圆周环行扫描,结果用RNFL THICKNESS AVERAGE程序分析RNFL厚度.结果 正常人不同年龄组之间的RNFL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种扫描直径所测量的各象限RNFL厚度之间差异显著(P<0.01);上、下象限之间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鼻、颞侧象限厚度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OCT定量检测正常人RNFL厚度重复性较好,采用不同的扫描直径可提供不同的RNFL厚度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敏芳;刘波;孟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3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IPPV治疗,对照组53例仅给予常规抗炎、解痉、吸氧等治疗,观察血气指标、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及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PaCO2、PaO2、心率和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降低PaCO2、呼吸频率和提高PaO2方面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结论 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红军;李红兵;王平飞;张雪漫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从新生鼠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rotoplasmic astrocyte,PAS)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fibrous astrocyte,FAS).方法 新生大鼠皮层分离的混合星形胶质细胞,经差速振荡法得到纯化的PAS和FAS;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观察到两种细胞均特异性的标记为阳性.PAS外观扁平似圆盘状,细胞体较大,突起宽而扁,分支少,均匀排列生长;FAS细胞体较小,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突起较多,细长并有分支,呈交错生长.结论 采用差速振荡法体外纯化培养两种AS,方法可行、有效,同时纯度达95%以上.
作者:李民;曾琳;刘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1例患者中,乳腺癌8例,良性乳腺病13例.乳腺癌患者先按保乳手术的原则行肿瘤局部扩大切除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腔镜辅助下行皮下腺体切除.良性疾病在腔镜辅助下完成乳房皮下腺体组织的切除.腺体切除后在胸大肌后间隙植入假体.结果 21例患者共行皮下腺体切除假体植入重建乳房29侧.2例放疗患者曾出现皮肤色素沉着,3个月后逐渐恢复,放疗后重建乳房外形及质地均未受到明显影响.乳腺癌术后在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复发转移.除1例乳腺癌因放植假体较小对称性欠佳外,其余病例在3个月后乳房形态更加逼真,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腔镜辅助乳房皮下切除假体植入一期乳房重建对于符合保乳条件的较早期乳腺癌和部分需要行乳房切除的良性疾病是安全可行且美容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法.
作者:范林军;姜军;杨新华;张毅;陈莉;陈显春 刊期: 2007年第16期
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满意应用日益增多,随着器械、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适应证日益扩大.
作者:马小干;秦荣;马丹;蔡瑜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从神经递质角度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模型,观察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48、72 h和7 d海马GABA含量和GAD67 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Mel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PILO诱导大鼠SE后6 h至7 d,海马GABA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GAD67 mRNA的表达于SE后6~72 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E后7 d,GAD67 mRNA的表达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ILO+Mel组大鼠SE后6 h至7 d,海马GABA水平显著高于PILO组(P<0.01),并且GAD67 mRNA的表达在SE后6~72 h,也显著高于PILO组大鼠(P<0.05).结论 Mel可能通过上调GAD67 mRNA的表达,使GABA合成增加,抑制功能增强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作者:张映琦;廖维宏;龙在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去势后大鼠的血脂和胆固醇及子宫质量/体质量值的改变,探讨腹腔注入不同剂量的改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对大鼠的影响.方法 3月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造模组(造模组)、雌二醇组(E2组)、不同浓度的F11组(低、中、高剂量F1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用药10周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取血清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称体质量及子宫质量,计算其比值.结果 F11各处理组与造模组比较,大鼠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5),而体质量较造模组大鼠下降,子宫质量增加.结论 改构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影响血脂及胆固醇,控制体质量,轻微改善阴道及子宫萎缩.
作者:陈秀明;艾国平;粟永萍;张丽龙;常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研究低强度超声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寻找超声引起子宫收缩的适宜参数.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用不同声强、不同辐照时间的超声(频率0.8 MHz,声强1~3 W/cm2)辐照离体大鼠子宫肌条,采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情况.结果 在相同的频率下,超声辐照时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张力及子宫活动力均明显高于辐照前(P<0.01),辐射停止后10 min,子宫收缩基本恢复至辐射前状态;子宫收缩的频率、幅度、张力及活动力在2 W、10 min时达到大(P<0.05).结论 低强度超声可引发子宫平滑肌收缩,在频率不变的情况下,2 W/cm2辐照10 min是适宜的辐照参数.
作者:张瑛;孙江川;常淑芳;王智彪;王光珍;刘亚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脏双支传导阻滞患者围术期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40例术前合并心脏双支传导阻滞及1例特殊病例的围术期处理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能评估和测评房室传导功能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预置起搏器组(P组,n=25)和未置起搏器组(N组,n=15),分析两组麻醉手术期间是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和心动过缓时阿托品的治疗效果.结果 40例双支阻滞患者麻醉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时均对药物治疗有效,无1例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前近期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患者暂缓麻醉和手术,终因抢救无效短期内死亡,提示有心肌严重损害.结论 术前无症状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慢性双支阻滞患者不必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食道心房起搏对评价房室传导功能有量化效果且简单易行.
作者:莫怀忠;安裕文;姚茵;陈惠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泌的细胞因子,探索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不同的抗原物质及抗体刺激培养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不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HBV携带者PBMCs细胞分泌的IFN-γ、IL-12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减少,而TGF-β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则明显升高;用抗体同时中和TGF-β和IL-10才能恢复IFN-γ的表达水平,而低剂量的外源性IL-12协同乙肝抗原能促进PBMCs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结论 PBMCs分泌IL-12减少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带毒的根本原因,联合使用IL-12和乙肝特异性抗原可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s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熊仕秋;王莉;李明昌;吴长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
作者:刘文波;谢增华;吴珊;刘豫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初步探讨JAB1基因表达下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特异性针对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RAW264.7细胞中降低其JAB1基因的表达,观察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结果 成功得到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PUR/U6-siJAB1),将其转染RAW264.7细胞后使JA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小鼠JAB1基因的低表达使RAW264.7细胞在经LPS诱导后的炎性因子产生降低,推测其在炎症反应中对致炎因素的影响更大.
作者:任泂;粟永萍;李洪涛;李军;王军平;邹仲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危重新生儿容易发生糖代谢紊乱,而血糖异常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则会造成损伤,现将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78 例危重新生儿血糖变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龙华;王成秀;姜小华;易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吲哚-3-甲醇(I3C)对球囊损伤术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3C诱导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建立35只SD大白鼠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5):不给药;实验组(n=30):给予I3C(I3C给药量为12.5、25 mg/d和50 mg/d,给药时间为4 d和7 d,共6个亚组,n=5).术后14 d取材.免疫组化检测Bcl-1、NF-κB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4 d,各组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Bcl-1和Bcl-X/L蛋白表达的25 mg 7 d组,50 mg 4 d组和50 mg 7 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蛋白表达12.5 mg 4 d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时间和剂量增加时,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I3C诱导血管损伤后VSMC凋亡的机制主要是通过PI3K-PKB/Akt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下调关键性核因子NF-κB和凋亡抑制蛋白Bcl-X/L表达.
作者:李莉;高大中;江永红;黄晶;刘地川;李进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因并发症而死亡2例(3.03%),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3.03%),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立朝;许民辉;杨东虹;邹咏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对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K562细胞经5 μmol/L 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处理24 h,ELISA和免疫组化检测VEGF蛋白水平.以正常K562细胞诱生的白血病DC作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AS-ODN处理的白血病DC的免疫表型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和RT-PCR分析培养12 h时白血病DC内NF-κB转录活性和Flt-1 mRNA水平.结果 AS-ODN处理使K562细胞VEGF蛋白分泌量较K562细胞组显著下降(P<0.05).与K562-DC比较,AS-ODN处理的免疫表型(CD40、CD86、CD83、HLA-DR)表达明显上调.在不同DC/T值(1:10~1:40)时,MLR实验中AS-K562-DC组刺激指数(S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培养12 h时AS-K562-DC NF-κB转录活性较K562-DC明显增高(P<0.05),而Flt-1 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可抑制白血病细胞VEGF表达,下调VEGF能够增强白血病DC免疫表型的表达,提高DC抗原提呈能力.
作者:张伶;李维;涂植光;黄宗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