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曾琳;刘媛;龙在云;李书林;伍亚民
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其创伤小、疗效满意应用日益增多,随着器械、技术的改进、经验的积累,适应证日益扩大.
作者:马小干;秦荣;马丹;蔡瑜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66例(70个),4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发生血栓,1例发生微弹簧圈误栓,5例发生血管痉挛,分别进行对症处理.结果 因并发症而死亡2例(3.03%),因脑血管痉挛而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2例(3.03%),经积极处理后,预后良好.结论 栓塞技术的提高,栓塞材料的改进,术中发生情况的正确处理,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立朝;许民辉;杨东虹;邹咏文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吲哚-3-甲醇(I3C)对球囊损伤术后大鼠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I3C诱导VSMC凋亡的机制.方法 建立35只SD大白鼠颈动脉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n=5):不给药;实验组(n=30):给予I3C(I3C给药量为12.5、25 mg/d和50 mg/d,给药时间为4 d和7 d,共6个亚组,n=5).术后14 d取材.免疫组化检测Bcl-1、NF-κB和Bcl-X/L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4 d,各组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Bcl-1和Bcl-X/L蛋白表达的25 mg 7 d组,50 mg 4 d组和50 mg 7 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F-κB蛋白表达12.5 mg 4 d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时间和剂量增加时,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I3C诱导血管损伤后VSMC凋亡的机制主要是通过PI3K-PKB/Akt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下调关键性核因子NF-κB和凋亡抑制蛋白Bcl-X/L表达.
作者:李莉;高大中;江永红;黄晶;刘地川;李进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中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来验证整合素4结合蛋白(ITGB4BP)和P311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ITGB4BP的绿色荧光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表达P311的红色荧光融合蛋白P311-DsRed的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正确后,共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48 h后,采用受体漂白方法(P311-DsRed),检测ITGB4BP和P311间的能量转移率(E)和相互间的作用距离(R).结果 重组载体pITGB4BP-EGFP和pP311-DsRed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转染293细胞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能分别表达融合蛋白ITGB4BP-EGFP和P311-DsRed,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存在着共定位,FRET检测结果显示其能量转移率为14%,两个分子间的作用距离为6.3 nm.结论 成功构建了ITGB4BP-EGFP和P311-DsRed融合蛋白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了表达后,利用FRET技术证实了活体细胞内ITGB4BP和P311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作者:袁顺宗;谭江琳;彭旭;马兵;曹红卫;贺伟峰;陈希炜;易绍萱;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库筛选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多肽序列.方法 以CD14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12肽库进行4轮亲合筛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鉴定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与CD14的结合活性,取结合活性较高的克隆进行DNA测序,推导其多肽序列并与LBP序列比对,再进行竞争抑制实验检测筛选噬菌体与LBP竞争结合CD14的效力.结果 挑取的20个噬菌体克隆中,16个结合实验鉴定阳性,取6个亲和力高的克隆测序,得到3条不同编码的12肽序列(FHRWPTWPLPSP、MHRHPPPITLPL和AAFHRAHHLTSP),3条多肽与LBP一级结构同源性低,为模拟肽.6个噬菌体克隆有较高的竞争抑制率.结论 用噬菌体12肽库成功筛选出LBP与CD14结合位点的模拟肽.
作者:冯起甲;徐智;吴国明;徐顺贵;李树钧;陈维中;郭芮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布比卡因的中枢神经及心脏毒性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硬膜外麻醉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随着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推出,这一顾虑可望大大减低.
作者:赵彩明;陈希霞;肖实;涂盎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更年期是女性生理上的必经阶段,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及社会、心理、机体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疲劳乏力等.有资料显示,更年期妇女60%左右有失眠症状[1].
作者:卢金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锌对宫内外铅暴露幼鼠微量元素铁、血红蛋白含量及学习记忆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16只受孕Wistar健康大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高铅组(B组)、高锌+高铅组(C组)、低锌+高铅组(D组).从受孕第14天起分别给予相应饲料及饮用水,子代断乳后饲以与其母亲相同的饲料和饮用水.于生后8周测体质量,训练主动回避反应习得率、保持率,测全血及海马铅、铁、锌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①全血及海马的铅含量:B、D组均显著高于A、C组,C组与A组间无显著差异.②全血及海马的锌含量:C组与A组相近,B、D组均显著低于A、C组.③全血铁含量:C组虽略低于A组,但无显著差异;B组显著低于A组;D组则显著低于A、C组.海马铁含量:C组与A组无显著差异,但B、D组均显著低于上述2组,以D组更甚.④血红蛋白含量:B、C组与A组间无显著差异,D组显著低于上述3组.⑤AAR习得率与保持率:C组与A组相近,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A、C组,其中又以D组明显.结论 亚临床铅中毒时,全血铁及海马铁、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又以低锌高铅组更明显.适当增加饲料锌含量可改善机体铁营养状况.
作者:杨龙;周红梅;孔祥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 genistein 抑制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系 SKOV3体外侵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微孔滤膜培养小室进行双室联合培养,建立体外趋化运动模型,观察 genistein 对SKOV3趋化运动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genistein 对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物MMP-9/TIMP-1,MMP-2/TIMP-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20 μmol/L和40 μmol/L genistein处理SKOV3细胞后,细胞的运动能力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 (46.9±5.8)%和(28.3±4.7)%,差异显著(P<0.01).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20 μmol/L genistein处理SKOV3细胞后48 h,CD44v6、 MMP-9及M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减弱(P<0.05),而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强(P<0.05).结论 genistein明显抑制SKOV3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降低SKOV3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下调MMP-9与MMP-2表达,并上调TIMP-1与TIMP-2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体外侵袭作用的重要分子基础.
作者:李昱;米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尸体解剖(简称尸检)是对死亡人体进行系统性全身性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技术,目的在于查明死因,验证生前诊断,治疗是否得当,以便总结经验,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
作者:余舰;刘勇;杨永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去势后大鼠的血脂和胆固醇及子宫质量/体质量值的改变,探讨腹腔注入不同剂量的改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对大鼠的影响.方法 3月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造模组(造模组)、雌二醇组(E2组)、不同浓度的F11组(低、中、高剂量F11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各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用药10周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取血清测定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称体质量及子宫质量,计算其比值.结果 F11各处理组与造模组比较,大鼠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显著变化(P<0.05),而体质量较造模组大鼠下降,子宫质量增加.结论 改构后的异黄酮类化合物(F11)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影响血脂及胆固醇,控制体质量,轻微改善阴道及子宫萎缩.
作者:陈秀明;艾国平;粟永萍;张丽龙;常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心理护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总结了本科2006年1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和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童燕敏;张佳思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阳性率、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在本科固定时间收集新入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一式两份.1份采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用于分析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1、2、3 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另1份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鼻病毒与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果 检出 hMPV阳性标本25例,阳性率为9.7%,主要分布在秋冬季;25例hMPV阳性标本中单纯hMPV感染10例,占40%,15例(60%)系hMPV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其中包括8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hMPV与鼻病毒、冠状病毒合并感染各2例,3例标本同时检出hMPV、RSV、鼻病毒为阳性;分析hMPV阳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男:女=16:9,12例(48%)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9例(36%)临床诊断为肺炎,4例(16%)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除hMPV和其他病毒合并感染更容易出现发热外,单纯hMPV感染与hMPV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hMPV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与呼吸道其他常见病毒混合感染,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将hMPV感染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区别.
作者:刘恩梅;谢晓虹;邓兵;王莉佳;黄英;陈坤华;杨锡强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泌的细胞因子,探索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不同的抗原物质及抗体刺激培养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不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HBV携带者PBMCs细胞分泌的IFN-γ、IL-12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减少,而TGF-β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则明显升高;用抗体同时中和TGF-β和IL-10才能恢复IFN-γ的表达水平,而低剂量的外源性IL-12协同乙肝抗原能促进PBMCs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结论 PBMCs分泌IL-12减少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带毒的根本原因,联合使用IL-12和乙肝特异性抗原可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s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熊仕秋;王莉;李明昌;吴长有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对裸鼠 A549 肺腺癌移植瘤耐药情况的影响,同时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 建立荷 A549 肺癌的 BALB/c裸小鼠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 CTX 腹腔注射干预,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质量和毒副作用.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组织中GST-π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快,后逐渐延缓,且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肿瘤生长缓慢;大剂量 CTX治疗组用药初期肿瘤生长较慢,后生长加快.从化疗副作用来看:小剂量、高频率 CTX治疗组裸鼠无明显体质量减轻及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精神食欲差等毒副反应,大剂量 CTX治疗组则毒副反应较明显.免疫组化结果示:小剂量、高频率CTX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程度稍强(P》0.05);大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 GST-π和 LRP表达程度均明显增强(P<0.01);大剂量组与小剂量、高频率组相比 GST-π和 LRP 表达增强(P<0.05).结论 CTX 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不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与传统的大剂量给药模式相比,小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模式能够更显著、持久地抑制肿瘤增长,且毒副反应小,裸鼠耐受性好.
作者:李娜;梅同华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构建含有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在hMSCs中的表达及其对hMSCs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pLXSN-hTERT质粒,BamHⅠ酶切和测序鉴定,转染PT67包装细胞,G418抗性筛选获得产病毒阳性细胞克隆.用产病毒细胞珠和hMSCs共培养的方法转染hMSCs,G418抗性筛选.以未转染hMSCs作为对照,用TRAPEZE方法检测hTERT基因转染hMSCs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观察转染hMSCs的生长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重组pLXSN-hTERT质粒,建立了产病毒 pLXSN-hTER-PT67细胞株.获得了hTERT-hMSCs细胞群,与未转染的hMSCs相比,hTERT -hMSCs细胞群端粒酶活性明显增强,hTERT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提高,细胞的生命周期显著延长,细胞传代至46代,形态无明显改变,生长良好.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TERT基因转染可增强hMSCs的端粒酶活性,提高hMSCs的增殖能力.
作者:石东文;代飞;池君;陈希炜;贺伟峰;胡晓红;罗高兴;吴军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热性惊厥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4例复杂型热性惊厥和32例单纯型热性惊厥以及20例上呼吸道感染和18例正常对照儿童的AVP水平,并同时测定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结果 复杂型热性惊厥组和单纯型热性惊厥组血浆AVP水平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高于单纯型热性惊厥组(P<0.05).血钠和血浆渗透压水平均表现为复杂型热性惊厥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AVP水平与体温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测定血浆精氨酸加压素水平有助于鉴别热性惊厥的类型.精氨酸加压素可降低热性惊厥的阈值,提高惊厥的易感性,在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母发光;黄际远;张剑波;黄志 刊期: 2007年第16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目的 初步探讨JAB1基因表达下调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特异性针对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RAW264.7细胞中降低其JAB1基因的表达,观察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变化.结果 成功得到小鼠JAB1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PUR/U6-siJAB1),将其转染RAW264.7细胞后使JAB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经LPS刺激后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浓度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结论 小鼠JAB1基因的低表达使RAW264.7细胞在经LPS诱导后的炎性因子产生降低,推测其在炎症反应中对致炎因素的影响更大.
作者:任泂;粟永萍;李洪涛;李军;王军平;邹仲敏 刊期: 2007年第16期
Pilon骨折是波及踝关节负重面的胫骨远端骨折,85%有腓骨骨折和下胫腓联合分离[1].本科采用Orthofix外支架联合使用微创小切口,透视下撬拨复位及腓骨、胫骨关节面的有效内固定治疗36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88.9%.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国寿;龙兴敬;杨世林 刊期: 200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