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翕
目的观测恶性胶质瘤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图片处理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微血管构筑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微血管的三维结构.胶质瘤微血管与正常脑微血管迥然不同,其分布、分枝和走行怪异,在三维构筑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完全遵从由大到小的分级规律,而且某段可向外呈盲管状膨出,部分血管为两端均不通的盲管. 结论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微血管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这一特点对于认识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三维结构特性、构建数字化肿瘤微血管模型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上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良;卞修武;蒋雪峰;张绍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2型糖尿病(T2DM)正呈快速上升趋势,T2DM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均常见于老年人,T2DM是否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有争议[1],现总结我院4年来T2DM的相关资料,以探讨T2DM患者OP的临床特点.
作者:杜小梅;王华;吴让兵;陈文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动性结核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特征及与患者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本科住院的结核患者97例,其中活动型结核患者57例,静止期患者40例,对照组为41例健康成年体检者.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1和IL-6)及相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IL-1、IL-6、TNF-α水平分别为(15.3±1.3)、(80.5±7.3)、(77.2±9.8)ng /ml,活动性结核组为(33.7±3.6)、(293.6±30.5)和(190.7±25.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静止性结核组.活动性结核组患者外周血CD4比例及CD4/CD8比值为(32.3±2.9)%和(0.83±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及免疫功能下降是活动型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之一,两者呈反向依赖关系.
作者:陈志;林明贵;梁建琴;王金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长春新碱、阿霉素、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苦参碱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以喉癌KBV200耐药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观察5种抗肿瘤药物对其增殖抑制作用;并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结果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差,而阿霉素和顺铂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好;当苦参碱浓度大于200 μg/ml时对KBV200耐药细胞株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苦参碱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耐药的作用较强,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作用较弱.结论 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3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苦参碱能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的耐药.
作者:陈鸿雁;王驰;余晓燕;沈娜;张潜英;蒋纪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构建细菌内同源重组型的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 扩增大鼠Cubilin起始编码区767 bp 的DNA 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序鉴定连接方向,通过选择反向和同向的双酶切位点与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CMV 同时酶切和连接,构建反向插入(正向插入作为对照)的腺病毒穿梭载体.将PmeⅠ线性化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ACUB和pAdtack-CUB转染包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 的受体菌BJ5183(AdEasyTMXL) 进行同源重组.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 平板筛选同源重组阳性的克隆, PacⅠ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包装细胞(293细胞),经病毒扩增和纯化后,再以OD 法和GFP 法计算重组腺病毒的滴度.经免疫印迹法分析Cubilin反义RNA 对Cubilin 蛋白质诱导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ACUB)和对照正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CUB),滴度为2.0 ×1010pfu/ ml、1.8×1010pfu/ ml;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可明显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Cubilin 蛋白的诱导表达.结论 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明显抑制作用,为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和治疗蛋白尿引起的肾间质损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海君;何娅妮;杨聚荣;丁涵露;李开龙;张建国;李新伦;林静;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健择联合顺铂进行腹腔区域性热化疗治疗恶性胆系肿瘤的疗效,寻找合适的恶性胆系肿瘤内科治疗方案.方法分别选择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试验组,n=24)、全身静脉应用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照组,n=25)对胆系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应用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照组(P<0.05, P<0.01);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对恶性胆系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作者:刘都户;刘文超;范黎;盛蓉;薛妍;王微;王锦;黄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以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临床确诊的MODS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5 例, 评价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痊愈12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死亡)1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是治疗MODS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疗效确切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建琼;邓朝霞;张雷;文亮;谢先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NOS/NO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饲喂普通饮食,罗格列酮组给予10 mg·kg-1·d-1罗格列酮,12周后获取静脉血和主动脉标本.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及NOS.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主动脉病变.结果 AS模型组主动脉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罗格列酮干预组病变较AS组轻;AS组血浆NO、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干预组NO、NOS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且其抗AS作用可能与其逆转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高凌云;何作云;牟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MTT法与BrdU 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可靠性. 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在细胞60%汇合和80%汇合时, 以250 pg/ml TGF-β刺激细胞增殖, 48 h后分别用MTT法和BrdU ELISA法,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细胞60%汇合时MTT检测组和BrdU ELISA检测组与各自的对照组比较,比值分别为1.46和1.70,检测值近似;细胞80%汇合时二者分别为1.0和2.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刺激组蓝染的增殖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与MTT法相比,BrdU ELISA更能客观地反映细胞增殖情况.
作者:刘苹;李平;熊仁平;周元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初步探讨贫血对风心病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1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风心病病例.根据患者术前Hb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患者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用血量的差异.结果风心病患者总体贫血发生率为17.4%.整个围手术期贫血组Hb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围手术期贫血组用血量明显高于非贫血组.结论慢性风心病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机制尚不清楚,贫血对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影响显著,患者Hb水平显著降低,用血量显著增加.
作者:洪毅;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通过构建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 MGMT)基因的特异性siRNA(small interfere RNA)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观察对人MGMT(hMGMT)基因的沉默作用.方法将合成的发卡样特异性hMGMT RNA干扰寡核苷酸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体外HelaS3细胞株,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hMGMT mRNA的表达水平,以MTT法检测转染后HelaS3细胞对BCNU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MGMT 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所构建的载体能够特异性降低hMGMT mRNA的表达水平,转染后HelaS3细胞对BCNU的敏感性增加.结论该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可以特异性干扰hMGMT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芳;周紫垣;刘胜学;曹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炎症疼痛3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产生自发性动作电位.炎症疼痛10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可以达到阈值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约有10.26%(4/39)神经元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炎症3 d后P2X3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炎症10 d后P2X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相应节段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及P2X3受体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前列腺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占松;宋波;黄华;阮怀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分析正常人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蛋白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 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分离正常人及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2-DE软件分析图像,比较2种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胶图差异分析显示36个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选取15个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6个表达上调蛋白质.结论正常人及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表达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
作者:柏干苹;周丽娜;贺伟峰;罗高兴;陈烯伟;易绍萱;胡晓红;石东文;陈光兴;方勇飞;吴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体外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佳声学剂量.方法根据不同的辐照剂量,将15例离体恶性胶质瘤标本分为10 s组、20 s组和30 s组, 用频率9.7 MHz,焦距4.5 mm,声强2 500 W/cm2的HIFU以不同剂量进行定点辐照,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及电镜对比观察.结果 10 s组胶质瘤组织辐照区无明显变化;20 s组辐照区凝固性坏死,边缘区无明显变化;30 s组辐照区及边缘区均凝固性坏死. 结论在本试验设定参数情况下,20 s为佳声学剂量,HIFU能够准确有效杀灭胶质瘤,而对未辐照的瘤组织无影响.
作者:霍钢;李九州;郑履平;李发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FGFR3信号通路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构建FGFR3胞内区的真核表达载体R3-PI,转化酵母菌AH109.毒性实验及自激活实验证实FGFR3胞内区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存在自激活现象.将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转入AH109/R3-PI酵母菌中,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通过初步筛选得到3种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经回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筛选发现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FGFR3可能通过CLK4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而CLK4可能通过对FGFR3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FGFR3的活性.
作者:宋瑞华;王建民;苏楠;黄留红;陈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鼠皮内接种H37Ra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及机体能否产生针对结核菌的免疫力. 方法用H37Ra皮内免疫小鼠后15、30、60 d,检测结核菌在小鼠体内脏器的定植;免疫后第30、60天,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的增殖转化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受PPD刺激后IL-2、sIL-2R的表达量. 结果小鼠脾、肺脏中有结核菌定植,并至少存活60 d;脾淋巴细胞30、60 d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81±0.63)、(2.16±0.52),与BCG皮内接种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免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淋巴细胞IL-2、sIL-2R表达量分别为(126.88±8.11)、(91.26±7.29)pg/ml和(138.58±7.67)、(127.09±5.47)pg/ml,与BCG皮内接种组、未免疫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H37Ra免疫小鼠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结核免疫力,且免疫效果略优于BCG.
作者:陶昆;卢贤瑜;陈思静;夏长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联合三羟异黄酮(Genistein)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ATRA、Genistein及两者联合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观察A549 细胞生长情况并运用MTT法检测其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率检测.结果 A549 肺癌细胞经ATRA、Genistein及两者联合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更多的细胞被阻滞于G2/M 期,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中以两者联合用药为显著.结论 ATRA联合Genistein能协同抑制肺癌A549 细胞的恶性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周人杰;廖卫公;杨镇洲;戴纪纲;肖颖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比较慢性房颤与窦性心律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改变,探讨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特点.方法选择4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患者,慢性房颤者24例,窦性心律者19例,于体外循环建立初采集右心房游离壁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测定α1c 亚基Ⅰ-Ⅱ跨膜区连接对应的mRNA片段表达.结果慢性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心房肌无明显差异.结论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可能与α1c亚基的亚型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曾祥君;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新进展[1,2].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开展在体外循环下CABG 33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作者:王庆梅;陈小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结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MGB1和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MGB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2%,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74%,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38.9%,二者差异显著.而且,HMG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肠癌HMG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结论 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观测指标.
作者:李焱;蒋勇;史立群;史爱学;彭亦良;梁后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