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配合的体会

王庆梅;陈小丽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配合, 护理
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新进展[1,2].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开展在体外循环下CABG 33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他莫西芬对转染VDRE-Tk-ERα表达载体的MDA-MB-23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构建受1,25二羟维生素D3调控的雌激素受体α真核表达载体(VDRE-Tk-ERα),并观察其对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分布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法体外构建得到含有4个拷贝VDRE和Tk启动子的VDRE-Tk-ERα表达载体,并将其和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入MDA-MB-231细胞中,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周期相的分布,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结果 1,25二羟维生素D3和他莫西芬联合作用较对照组和单独作用组能够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周期进程,并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结论利用1,25二羟维生素D3靶控雌激素受体α表达载体联合他莫西芬可以阻止雌激素受体α阴性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周期进程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使原本对他莫西芬耐受的乳腺癌细胞恢复对其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郎海滨;糜漫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分析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2型糖尿病(T2DM)正呈快速上升趋势,T2DM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均常见于老年人,T2DM是否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有争议[1],现总结我院4年来T2DM的相关资料,以探讨T2DM患者OP的临床特点.

    作者:杜小梅;王华;吴让兵;陈文道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MUC1黏蛋白模拟表位的筛选和原核表达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MUC1抗原的模拟表位,构建MUC1模拟表位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淘洗、基因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筛选出模拟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1b(+),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筛选到的模拟表位与MUC1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BL21(DE3)plysS中得到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特异的单一条带,Western印迹也检测到目的蛋白特异条带.结论筛选到了MUC1的模拟表位,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UC1模拟表位蛋白,为研究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崔志刚;宋波;张立新;路浩军;李春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多孔聚醚砜平板膜培养肝细胞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观察一种多孔聚醚砜平板膜上支持人肝细胞系L02细胞生长能力,探讨聚醚砜膜材料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方法将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接种在多孔聚醚砜平板膜片上,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L02细胞在此种平板膜上的贴壁和生长情况.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L02细胞能够在多孔聚醚砜平板膜较好生长,细胞培养到7 d时,细胞仍然保持良好生长增殖状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了该结果,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可呈多细胞聚集状态生长,保持活性.扫描电镜下膜表面微孔和微小孔结构得以观察,并能观察到部分细胞可以向微孔中延伸密集生长. 结论多孔聚醚砜平板膜能够有效的支持L02细胞在其表面生长,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作者:刘涛;王英杰;张世昌;陈志;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表达的观察

    目的比较慢性房颤与窦性心律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改变,探讨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特点.方法选择43例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风心病患者,慢性房颤者24例,窦性心律者19例,于体外循环建立初采集右心房游离壁组织,应用半定量RT-PCR测定α1c 亚基Ⅰ-Ⅱ跨膜区连接对应的mRNA片段表达.结果慢性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基mRNA的表达较窦性心律心房肌无明显差异.结论房颤心房肌L型钙通道的离子重构可能与α1c亚基的亚型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曾祥君;肖颖彬;钟前进;陈林;王学锋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FGF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FGFR3信号通路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构建FGFR3胞内区的真核表达载体R3-PI,转化酵母菌AH109.毒性实验及自激活实验证实FGFR3胞内区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存在自激活现象.将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转入AH109/R3-PI酵母菌中,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通过初步筛选得到3种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经回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筛选发现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FGFR3可能通过CLK4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而CLK4可能通过对FGFR3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FGFR3的活性.

    作者:宋瑞华;王建民;苏楠;黄留红;陈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ORC1基因RNA干扰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以RNA干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ORC1基因,探讨ORC1基因表达抑制后VSMCs增殖的变化.方法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siRNA组及阳性(ORC1+A、ORC1+B、ORC1+C)siRNA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ORC1基因表达的变化;应用MTT比色试验、3H-TdR掺入试验检测VSMCs增殖的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达.结果①siRNA转染后,3个阳性siRNA转染组ORC1基因表达水平均降低,尤以第2对阳性siRNA抑制效果为显著,而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间ORC1基因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②siRNA转染使ORC1表达减弱后,VSMCs的MTT吸光度值、3H-TdR掺入量和PCNA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RNA干扰介导的ORC1基因沉寂可显著抑制VSMCs增殖.

    作者:覃跃龙;舒茂琴;江明宏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前列腺炎疼痛对背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表达的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炎症疼痛3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产生自发性动作电位.炎症疼痛10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可以达到阈值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约有10.26%(4/39)神经元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炎症3 d后P2X3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炎症10 d后P2X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相应节段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及P2X3受体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前列腺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占松;宋波;黄华;阮怀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体外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关节软骨细胞复合壳聚糖-磷酸甘油(chitosan/glycerophosphate, C/GP)凝胶,体外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为微创方式治疗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依据.方法以体外培养扩增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自制温固化可注射C/GP凝胶为支架,按5×107/ml细胞浓度复合体外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与分布,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计算培养1周时种子细胞存活率,培养4周时样本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软骨细胞在7:1(体积分数)C/GP凝胶中保持球形,细胞存活率95%以上;HE染色可见软骨较为典型的陷窝样结构、软骨囊及同源细胞群等现象;甲苯胺蓝异染及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结论软骨细胞在C/GP凝胶中可存活并保持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形成类软骨组织.温固化可注射性C/GP凝胶能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

    作者:王东武;杨柳;段小军;李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计算机辅助的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微血管构筑三维重建

    目的观测恶性胶质瘤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人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织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辅助的图片处理和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微血管构筑的三维重建.结果成功构建了星形胶质细胞瘤部分微血管的三维结构.胶质瘤微血管与正常脑微血管迥然不同,其分布、分枝和走行怪异,在三维构筑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完全遵从由大到小的分级规律,而且某段可向外呈盲管状膨出,部分血管为两端均不通的盲管. 结论恶性星形细胞肿瘤的微血管不仅丰富,而且具有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这一特点对于认识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三维结构特性、构建数字化肿瘤微血管模型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上可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清良;卞修武;蒋雪峰;张绍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离体恶性胶质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体外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佳声学剂量.方法根据不同的辐照剂量,将15例离体恶性胶质瘤标本分为10 s组、20 s组和30 s组, 用频率9.7 MHz,焦距4.5 mm,声强2 500 W/cm2的HIFU以不同剂量进行定点辐照,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及电镜对比观察.结果 10 s组胶质瘤组织辐照区无明显变化;20 s组辐照区凝固性坏死,边缘区无明显变化;30 s组辐照区及边缘区均凝固性坏死. 结论在本试验设定参数情况下,20 s为佳声学剂量,HIFU能够准确有效杀灭胶质瘤,而对未辐照的瘤组织无影响.

    作者:霍钢;李九州;郑履平;李发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位胆管癌56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56例高位胆管癌患者,现将手术治疗对策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邢雅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犬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SO manometry,SOM),后取胆囊内胆汁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胆总管内压明显升高,内径明显增粗,胆汁内全部出现絮状泥沙样沉淀;实验组SO 基础压(SOBP)明显升高,SO收缩幅度、频率及收缩时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致使SOBP明显提高,胆道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禹建峰;李智华;李晓武;刘永康;徐世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周期性张应变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培养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Ca2+浓度([Ca2+])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周期性张应变对纤维环细胞内[Ca2+]的影响,并分析了EGTA、维拉帕米和氯化钆预处理对此作用的影响.结果应变为10%、频率为1 Hz的周期性张应变1 min使细胞内[Ca2+]增加1.13倍;EGTA可以阻断此作用;而维拉帕米和氯化钆仅可部分阻断.结论周期性张应变使纤维环细胞内[Ca2+]升高,细胞外钙内流起主要作用,且有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参与.

    作者:郭志良;周跃;成敏;李华壮;曹国永;张伟;李兴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RNAi抑制IEC-6细胞中ERp29表达

    目的构建抑制大鼠ERp29基因表达的重组质粒,并在IEC-6细胞中发挥作用.方法根据大鼠ERp29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含有发夹结构的寡核苷酸片段,经退火形成双链后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对阳性重组子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正常IEC-6细胞,通过PCR方法对siERp29干扰片段进行鉴定,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Rp29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有目的条带出现,提示ERp29干扰片段已克隆至pAVU6+27载体质粒中,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与预先设计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IEC-6细胞后经G418筛选,成功获得阳性克隆,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Rp29的蛋白水平表达显著下降.结论成功构建ERp29基因RNA干扰表达质粒,并在IEC-6细胞中发挥抑制作用,这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电离辐射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媛;章波;王蒙;王军平;粟永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配合的体会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是近年来心血管外科的新进展[1,2].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0月开展在体外循环下CABG 33例,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并讨论如下.

    作者:王庆梅;陈小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腺病毒介导Cubilin反义RN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细菌内同源重组型的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 扩增大鼠Cubilin起始编码区767 bp 的DNA 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序鉴定连接方向,通过选择反向和同向的双酶切位点与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CMV 同时酶切和连接,构建反向插入(正向插入作为对照)的腺病毒穿梭载体.将PmeⅠ线性化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ACUB和pAdtack-CUB转染包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 的受体菌BJ5183(AdEasyTMXL) 进行同源重组.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 平板筛选同源重组阳性的克隆, PacⅠ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包装细胞(293细胞),经病毒扩增和纯化后,再以OD 法和GFP 法计算重组腺病毒的滴度.经免疫印迹法分析Cubilin反义RNA 对Cubilin 蛋白质诱导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ACUB)和对照正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CUB),滴度为2.0 ×1010pfu/ ml、1.8×1010pfu/ ml;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可明显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Cubilin 蛋白的诱导表达.结论 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明显抑制作用,为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和治疗蛋白尿引起的肾间质损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海君;何娅妮;杨聚荣;丁涵露;李开龙;张建国;李新伦;林静;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治疗胆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健择联合顺铂进行腹腔区域性热化疗治疗恶性胆系肿瘤的疗效,寻找合适的恶性胆系肿瘤内科治疗方案.方法分别选择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试验组,n=24)、全身静脉应用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照组,n=25)对胆系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实验组的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应用吡柔比星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对照组(P<0.05, P<0.01);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静脉应用健择联合腹腔灌注顺铂结合体外射频热疗对恶性胆系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患者可耐受.

    作者:刘都户;刘文超;范黎;盛蓉;薛妍;王微;王锦;黄颖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 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LN可保护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作者:王伟强;任成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0例喉癌患者喉鳞癌组织及外周血细胞中Livin的表达,并以声带息肉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作对照.结果在40例喉鳞癌标本中,Livin α在26例(65%)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在17例(42.5%)外周血细胞中表达阳性;Livin β在喉癌组织及外周血细胞和声带患者中均不表达.Livin α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凋亡抑制因子Livin α在喉鳞癌组织和血液中高表达且与喉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肖虹;姬长友;陈继川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