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周紫垣;刘胜学;曹佳
目的构建细菌内同源重组型的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PCR 扩增大鼠Cubilin起始编码区767 bp 的DNA 片段,与T载体连接,测序鉴定连接方向,通过选择反向和同向的双酶切位点与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CMV 同时酶切和连接,构建反向插入(正向插入作为对照)的腺病毒穿梭载体.将PmeⅠ线性化的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ack-ACUB和pAdtack-CUB转染包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 的受体菌BJ5183(AdEasyTMXL) 进行同源重组.用含有卡那霉素的LB 平板筛选同源重组阳性的克隆, PacⅠ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染包装细胞(293细胞),经病毒扩增和纯化后,再以OD 法和GFP 法计算重组腺病毒的滴度.经免疫印迹法分析Cubilin反义RNA 对Cubilin 蛋白质诱导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ACUB)和对照正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CUB),滴度为2.0 ×1010pfu/ ml、1.8×1010pfu/ ml;Cubilin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可明显抑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Cubilin 蛋白的诱导表达.结论 Cubilin的反义RNA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ubilin蛋白诱导表达的明显抑制作用,为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和治疗蛋白尿引起的肾间质损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梁海君;何娅妮;杨聚荣;丁涵露;李开龙;张建国;李新伦;林静;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中筛选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研究FGFR3信号通路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构建FGFR3胞内区的真核表达载体R3-PI,转化酵母菌AH109.毒性实验及自激活实验证实FGFR3胞内区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存在自激活现象.将小鼠17.5 d全胚胎cDNA质粒文库转入AH109/R3-PI酵母菌中,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通过初步筛选得到3种能够与FGFR3胞内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经回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筛选发现CLK4与FGFR3胞内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提示FGFR3可能通过CLK4参与能量代谢调节,而CLK4可能通过对FGFR3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FGFR3的活性.
作者:宋瑞华;王建民;苏楠;黄留红;陈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在成年大鼠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代干细胞培养技术观察COX-2在毛囊皮脂腺单位的表达情况. 结果成年大鼠毛囊皮脂腺单位中,bulge(隆突)区弱表达,皮脂腺高表达,而毛球部未见表达. 结论 COX-2在正常成年大鼠皮脂腺中呈特异性的表达,并且它的表达模式联系毛囊干细胞从bulge到皮脂腺迁移分化通路,提示COX-2在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皮脂腺细胞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徐远旭;杨恬;黄恩毅;杨力;向明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结肠癌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MGB1和VEGF-C/D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MGB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85.2%,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C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74%,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率为38.9%,二者差异显著.而且,HMGB1表达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肠癌HMGB1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转移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无相关性.结论 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观测指标.
作者:李焱;蒋勇;史立群;史爱学;彭亦良;梁后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对体外培养的滋养细胞侵袭力及细胞内局灶黏附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活性的影响.方法用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处理体外培养滋养细胞,用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体外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FAK(tyr397)的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量效及时效关系.结果 AngⅡ浓度为10-6 mol/L时,细胞侵袭力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1),浓度为10-5mol/L时,细胞侵袭力低于对照组(P<0.05).10-5 mol/L AngⅡ处理细胞12 h时侵袭力达高峰,而对照组于48 h时达高峰.FAK(tyr397)的磷酸化水平随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而增强,10 min时活性强,同时发现缬沙坦能显著阻断AngⅡ的作用.结论 AngⅡ通过与受体AT1R结合,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FAK,促进滋养细胞的侵袭力.推测过度升高的AngⅡ通过干扰滋养细胞正常的浸润机制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作者:王美;李力;俞丽丽;郑英如;王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体外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佳声学剂量.方法根据不同的辐照剂量,将15例离体恶性胶质瘤标本分为10 s组、20 s组和30 s组, 用频率9.7 MHz,焦距4.5 mm,声强2 500 W/cm2的HIFU以不同剂量进行定点辐照,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及电镜对比观察.结果 10 s组胶质瘤组织辐照区无明显变化;20 s组辐照区凝固性坏死,边缘区无明显变化;30 s组辐照区及边缘区均凝固性坏死. 结论在本试验设定参数情况下,20 s为佳声学剂量,HIFU能够准确有效杀灭胶质瘤,而对未辐照的瘤组织无影响.
作者:霍钢;李九州;郑履平;李发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NS的生物学功能和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以及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特异性转染试剂和合成的NS短发夹状RNA(NS-shRNA)体外直接转染HL-60细胞,采用RT-PCR判断基因阻断效果, 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分化抗原,形态学观察细胞形状和生长状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大小、粒度.结果合成的2条NS-shRNA均能明显阻断NS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7.82%和71.88%;NS-shRNA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48 h和10 nmol/L浓度佳.转染后:分化抗原CD11b、CD33、CD14、CD64、HLA-DR增高,CD38降低,显示有向粒系继续成熟和向单核系重新分化趋势;细胞聚团性减弱,碎片增多,一部分细胞形态变成梭形和长尾形,染色后细胞核紧密,凹陷,髓过氧化物酶(MPO)和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活性增强;大小和粒度分析小体积细胞和核碎裂细胞增多.结论 NS-shRNA通过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分化作用,改变了细胞的生物学性质,使细胞恶性程度有所减弱,并有可能诱发凋亡,在白血病的基因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岳保红;朱晓燕;张功员;孙玲;赵小强;王清霞;刘帅;张秋堂;张钦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清NOS/NO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饲喂普通饮食,罗格列酮组给予10 mg·kg-1·d-1罗格列酮,12周后获取静脉血和主动脉标本.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及NOS.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水平.HE染色后镜下观察主动脉病变.结果 AS模型组主动脉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罗格列酮干预组病变较AS组轻;AS组血浆NO、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干预组NO、NOS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AS作用,且其抗AS作用可能与其逆转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高凌云;何作云;牟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对胆道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禁食16~18 h(可自由饮水),成年杂种犬麻醉后,实验组行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对照组仅行幽门成形术.手术8周后,超声检查测定胆总管内径,并行Oddi括约肌测压(SO manometry,SOM),后取胆囊内胆汁肉眼观察.结果实验组胆总管内压明显升高,内径明显增粗,胆汁内全部出现絮状泥沙样沉淀;实验组SO 基础压(SOBP)明显升高,SO收缩幅度、频率及收缩时间未观察到显著性变化.结论膈肌水平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致使SOBP明显提高,胆道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禹建峰;李智华;李晓武;刘永康;徐世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对P2X介导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细胞兴奋性的影响及P2X3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对急性分离的DRG细胞ATP所激发的自发放电反应及P2X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炎症疼痛3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都较小,不能产生自发性动作电位.炎症疼痛10 d组神经元膜电位波动明显,部分神经元膜电位波动幅度较大,可以达到阈值产生自发动作电位,约有10.26%(4/39)神经元出现自发性电活动.炎症3 d后P2X3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炎症10 d后P2X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结论相应节段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及P2X3受体表达的增加可能在前列腺炎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占松;宋波;黄华;阮怀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出MUC1抗原的模拟表位,构建MUC1模拟表位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生物淘洗、基因测序和氨基酸序列比较,筛选出模拟表位,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1b(+),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鉴定其抗原性.结果筛选到的模拟表位与MUC1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重组蛋白在BL21(DE3)plysS中得到诱导表达,纯化的目的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特异的单一条带,Western印迹也检测到目的蛋白特异条带.结论筛选到了MUC1的模拟表位,成功表达和纯化了MUC1模拟表位蛋白,为研究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崔志刚;宋波;张立新;路浩军;李春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56例高位胆管癌患者,现将手术治疗对策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邢雅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种常用抗肿瘤药长春新碱、阿霉素、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苦参碱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以喉癌KBV200耐药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观察5种抗肿瘤药物对其增殖抑制作用;并采用MTT法观察苦参碱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耐药逆转作用.结果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差,而阿霉素和顺铂对KBV200耐药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好;当苦参碱浓度大于200 μg/ml时对KBV200耐药细胞株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苦参碱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耐药的作用较强,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平阳霉素、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作用较弱.结论 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平阳霉素、环磷酰胺3种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苦参碱能逆转KBV200耐药细胞株对长春新碱、阿霉素的耐药.
作者:陈鸿雁;王驰;余晓燕;沈娜;张潜英;蒋纪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人成骨细胞株HOS TE85致瘤性转化的模型, 作为骨肉瘤癌变过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对HOS TE85细胞转化浓度后,以MNNG作启动剂,佛波酯(12-0-Te-tradecanoyl phorbol 13-acetate, TPA)作促进剂对其进行转化,66 d后通过细胞形态、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和TPA协同处理HOS TE85细胞66 d后,细胞中出现形态异常的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转化细胞凝集性增强;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转化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骨肉瘤.结论模拟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建立了HOS TE85的恶性转化模型.
作者:孟刚;李懿;郭乔楠;肖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法分析正常人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探讨差异蛋白在骨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 pH gradient, IPG)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分离正常人及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2-DE软件分析图像,比较2种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差异,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胶图差异分析显示36个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蛋白质,选取15个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6个表达上调蛋白质.结论正常人及骨关节炎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表达蛋白质组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
作者:柏干苹;周丽娜;贺伟峰;罗高兴;陈烯伟;易绍萱;胡晓红;石东文;陈光兴;方勇飞;吴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培养的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内Ca2+浓度([Ca2+])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Fluo-3/AM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测定周期性张应变对纤维环细胞内[Ca2+]的影响,并分析了EGTA、维拉帕米和氯化钆预处理对此作用的影响.结果应变为10%、频率为1 Hz的周期性张应变1 min使细胞内[Ca2+]增加1.13倍;EGTA可以阻断此作用;而维拉帕米和氯化钆仅可部分阻断.结论周期性张应变使纤维环细胞内[Ca2+]升高,细胞外钙内流起主要作用,且有不同的钙离子通道参与.
作者:郭志良;周跃;成敏;李华壮;曹国永;张伟;李兴鑫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初步观察一种多孔聚醚砜平板膜上支持人肝细胞系L02细胞生长能力,探讨聚醚砜膜材料用于生物人工肝的可行性.方法将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细胞接种在多孔聚醚砜平板膜片上,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L02细胞在此种平板膜上的贴壁和生长情况.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L02细胞能够在多孔聚醚砜平板膜较好生长,细胞培养到7 d时,细胞仍然保持良好生长增殖状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了该结果,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可呈多细胞聚集状态生长,保持活性.扫描电镜下膜表面微孔和微小孔结构得以观察,并能观察到部分细胞可以向微孔中延伸密集生长. 结论多孔聚醚砜平板膜能够有效的支持L02细胞在其表面生长,有望成为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
作者:刘涛;王英杰;张世昌;陈志;刘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模拟高原环境,研究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时诱发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的可能性.方法利用低压氧舱减压大鼠,观察大鼠在复合缺氧寒冷运动条件下的肺血流动力学、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在模拟高原海拔4 000 m、白昼10 ℃、夜间4 ℃、适度运动条件下,PaO2、SaO2、PaCO2均显著降低,24、48、72 h之间无显著差异;肺动脉压在72 h时显著升高,这与临床观察到HAPE通常在进入高原2~5 d发病相符.病理切片结果:缺氧寒冷运动组70.2%可见肺间质增厚、肿大,大量多核细胞,肺泡腔变小,肺泡腔内无液体渗出,呈间质性肺水肿改变,未见肺泡型肺水肿发生.结论可采用该实验模型复制间质性HAPE动物模型,而肺泡型HAPE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有;高钰琪;李素芝;赵忠诚;刘福玉;牟信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动性结核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特征及与患者免疫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本科住院的结核患者97例,其中活动型结核患者57例,静止期患者40例,对照组为41例健康成年体检者.ELISA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TNF-α、IL-1和IL-6)及相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IL-1、IL-6、TNF-α水平分别为(15.3±1.3)、(80.5±7.3)、(77.2±9.8)ng /ml,活动性结核组为(33.7±3.6)、(293.6±30.5)和(190.7±25.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静止性结核组.活动性结核组患者外周血CD4比例及CD4/CD8比值为(32.3±2.9)%和(0.83±0.1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炎性因子水平增高及免疫功能下降是活动型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之一,两者呈反向依赖关系.
作者:陈志;林明贵;梁建琴;王金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一种可行的建立包含真实螺纹形态的牙种植体即刻负载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采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在计算机上建立螺纹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实体模型,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过盈配合法模拟实现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初始应力,定义界面摩擦系数.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了真实螺纹形态牙种植体、下颌骨块的三维立体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随着过盈量的增加,界面初始应力相应逐渐增加.结论采用过盈配合法可模拟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的初始应力状态,所建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汪昆;李德华;周继祥;张从纪;宋应亮;刘宝林;李玉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