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玲;迟路湘;陈康宁;史树贵;范文辉;陈贞芳
相对封闭而又严格管理的军校生活和艰苦紧张的学习任务使部分军校学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加之,青年学员正处于成人成材的重要时期,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因此,军队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定向西藏的军医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应激能力以及心态,更是应引起大多数人关注.本研究旨在为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景璐石;冯军;韦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豚鼠空肠壁内ICCs再生及细胞网络重新形成过程.方法利用手术切断的方法,制造ICCs损伤丢失、网络断裂动物模型,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术后30~50 d,断端KIT阳性细胞开始增多;术后70 d左右,KIT阳性细胞在断端形成以正常肠壁为底面,顶端向吻合部位的三角形增生区域,在该区域中部KIT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多,且排列不规则,呈团状,突起较短,胞浆丰富,细胞核较大;而靠近三角形底部的KIT阳性细胞逐渐与肌间神经丛周围和深肌丛附近的ICCs相延续.在术后6个月,近端和远端的肠壁已逐渐恢复延续性,肠壁各层结构基本正常,此时KIT阳性细胞亦趋于恢复正常细胞网络分布模式.结论当肠壁内ICCs及其网络损伤后,ICCs可通过再生恢复正常的细胞网络和分布模式.
作者:梅峰;于彬;马华;张红军;周德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可调节脂代谢,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丙蓉;郑宏庭;邓华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睫状体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捐献的新鲜眼球15个,1/3眼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排除HSV-1急性感染.取出剩余的睫状体,1/3睫状体组织进行离心,取上清液与Vero细胞共培养,另外2/3睫状体组织提取DNA作PCR和凝胶电泳检测HSV-1的DNA和LAT.结果15个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皆阴性,Vero细胞与睫状体组织上清液共培养结果为阴性,未观察到细胞病理学改变,PCR检测的15个标本中4、5、7号标本的HSV-1 DNA阳性,HSV-1 LAT阴性,其他12个标本PCR检测HSV-1 DNA阴性,HSV-1 LAT阴性.结论正常人睫状体存在HSV-1 DNA.
作者:陈康;谢汉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预测因素及术后疗效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本院1985-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共2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信函及门诊随访完成疗效评分资料的收集.将随访病例分为4组:术后1~2年组、术后2~4年组、术后4~8年组及术后8年以上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组进行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并组间比较以分析疗效变化特点.结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疗效与年龄、性别、腱反射改变、术前肌力有无改变、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职业、外伤史、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全或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法,术中小关节切除小于1/3)、手术节段数、有无侧隐窝狭窄、采用椎间盘镜或传统手术方式等情况无相关性,与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根据Prolo标准评分,术后1~2年、术后2~4年、术后4~8年及术后8年以上等各时段疗效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与术前症状出现时间相关,其术后疗效在手术2年以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者:王明贵;周跃;初同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探讨leptin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妊娠6~8周绒毛80份,分离、培养细胞滋养细胞并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滋养细胞leptin mRNA表达.结果①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角蛋白-7(CK-7)染色强阳性,β-hCG染色个别细胞弱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滋养细胞.②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在235 bp处有区带.结论培养的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leptin可能在胚胎着床、滋养细胞浸润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作者:蒋立艳;李真;成娅;陈波洁;钟序素;林桂兰;杨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来,绝大多数使用局部麻醉的方法,随着疾病复杂化,年龄的老龄化,以及肺癌发病率的增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明显增多和适应证明显扩大,但其中不乏有部分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恐惧、痛苦及不易接受等.针对上述原因我院采用无痛苦全麻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方法,对我院1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社怀;林海龙;葛衡江;周蒙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HBsAg阳性患者手术后的器械上通常都粘有大量血液或组织液,是一种危险的感染源.为了解这些器械在清洗消毒后乙肝病毒(HBV)的残留情况,我科作了较详细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静蓉;陈斌;向国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和钙调素(CaM)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G)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NSGLG中LN和CaM的表达.结果LN和CaM的表达在NSCLC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LN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69.7%(P<0.05),CaM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57.6%(P>0.05);LN在低分化的肿瘤标本和中高分化的肿瘤标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61.7%(P<0.05),而CaM分别为73.3%、41.1%(P<0.05);LN在Ⅲ~Ⅳ期和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56.0%(P<0.05),而CaM分别为75.7%、48.3%(P<0.05);LN在无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33.3%(P<0.05),而CaM分别为32%、69.2%(P<0.05).结论LN和CaM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其表达的水平对判断NSCL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国祥;黄英;孙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及生存时间的延长,乳腺癌的多原发性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乳腺癌的多原发性主要表现在双侧乳腺癌与单侧多中心性乳腺癌,后者与目前日益增多的保留乳房手术有密切关系,多原发性乳腺癌在临床特性及诊断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张毅;姜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体外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BIU-87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及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用染料划痕标记技术观察ATRA对BIU-87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MTT法观察ATRA处理后HSV-TK/GCV对BIU-87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改善BIU-87细胞GJIC功能,并提高HSV-TK/GCV的旁观者杀伤作用.结论ATRA可以改善BIU-87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ATRA增强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罗顺文;叶钢;张荣贵;江永浩;刘为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或用残余的腮腺嚼肌筋膜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与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屏障,是否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筋膜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及碘-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在调查的52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发现有潮红和出汗现象,较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生率仅为9.61%.结论切除腮腺时,用毗邻肌筋膜瓣预防Frey综合征不仅有显著效果,而且还能纠正面侧部的凹陷畸形.
作者:杨茂进;柴鉴深;陈渝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MRI研究脑出血超早期血肿周围病变的性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离体脑出血(n=4)和猪脑叶出血模型(n=15)30~60 min和3 h进行MR多序列成像,观察血肿周围组织信号的变化,并结合透射电镜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伊文思蓝的通透性观察BBB完整性.对2例经CT证实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9 h时进行MR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病变的信号特点.结果离体脑出血和猪脑叶出血1 h内其血肿周围在FLIAR和T2WI上均显示存在高信号,3 h时更为明显.猪脑叶出血1 h内和3 h血肿周围ADC值升高;电镜显示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对伊文思蓝无通透性,即无BBB破坏.MRI显示2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存在水样信号.结论脑出血超早期MRI所见血肿周围病变,其实质是血肿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血清析出和外渗的结果,而非真正的脑水肿.
作者:王苇;张新江;殷小平;李澄;常丽英;张苏明;姜亚平;方思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及优化一维和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显示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的蛋白差异表达的实验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优化的蛋白质抽提试剂、方法分别获得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对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进行分析比较,建立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质一维、二维电泳图谱.结果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能够有效显示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子孢子侵入相关蛋白,进行功能学的分析奠定基础.结论所采用的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斯氏按蚊中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和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分辨率.
作者:许颖;张锡林;段建华;黄复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医疗质量信息分析和管理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从设计医疗质量信息数据仓库的思路和理念出发,在详细阐述了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和数据转移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讨论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多维数据模型和多维分析处理技术等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面向医院管理者的医疗质量信息数据仓库.结果建立了数据仓库.结论数据仓库因其特点和优势,是未来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医院决策、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服务.
作者:杨帆;秦银河;董军;刘志敏;曹秀堂;刘广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排尿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进程,确定选择不稳定膀胱模型的佳时期.方法结扎膀胱颈部形成膀胱出口不完全性梗阻,留置膀胱造瘘,清醒状态下进行不同时期膀胱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梗阻组动物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显著增加,排尿压与顺应性增加,出现膀胱白发性收缩.在梗阻的第5、6周,96%的动物发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并有一相对稳定期,而到第8周,排尿压、顺应性与自发性收缩因膀胱功能严重损害呈下降趋势.结论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功能呈进行性损害;梗阻第5、6周的动物是用来研究DI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良好模型.
作者:范立新;宋波;李龙坤;周逢海;李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我校自行研制的LXR激动剂(MHEC)和进口LXR激动剂(T-0901317)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以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MHEC干预组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1·d-1),每组6只,灌胃6周.检测血脂、分析主动脉壁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T-0901317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MHEC组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动脉壁中ABCA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MHEC与T-0901317相比,有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二者均能显著抑制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这可能与它们能促进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作者:颜伟;胡厚源;周林;周向东;何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hnRNP A2/B1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hnRNP A2/B1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吸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1例肺癌、13例非肺癌组织中hnRNP A2/B1的表达情况.结果hnRNP A2/B1免疫组化肺癌组染色阳性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非肺癌组30.8%(4/13),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胞浆、胞核均有表达,主要在胞浆表达.4种类型肺癌组织均显示hnRNP A2/B1阳性染色,其中鳞癌细胞染色阳性率为86.9%(20/23),较腺癌细胞78.6%(11/14)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hnRNPA2/B1染色阳性率为88.9%(24/27),高于Ⅰ-Ⅱ期肺癌76.9%(10/13),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吸烟史组hnRNP A2/B1染色阳性率为80.0%(32/40)明显高于无吸烟史组50.0%(7/14),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hnRNP A2/B1与肺癌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无关,但与吸烟密切相关.hnRNP A2/B1检查敏感性、特异性高,可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作者:戴晓天;杨和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