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的一维二维电泳法分析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质的差异表达

许颖;张锡林;段建华;黄复生

关键词:斯氏按蚊, 约氏疟原虫, 子孢子, SDS-PAGE, 二维电泳
摘要:目的建立及优化一维和二维凝胶电泳技术显示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的蛋白差异表达的实验条件,为进一步研究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优化的蛋白质抽提试剂、方法分别获得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对不同时期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进行分析比较,建立约氏疟原虫子孢子蛋白质一维、二维电泳图谱.结果采用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技术能够有效显示疟原虫具有感染性的唾液腺子孢子和不具感染性的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子孢子侵入相关蛋白,进行功能学的分析奠定基础.结论所采用的一维和二维蛋白电泳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斯氏按蚊中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和卵囊成熟子孢子蛋白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分辨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LXR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我校自行研制的LXR激动剂(MHEC)和进口LXR激动剂(T-0901317)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以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MHEC干预组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1·d-1),每组6只,灌胃6周.检测血脂、分析主动脉壁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T-0901317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MHEC组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动脉壁中ABCA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MHEC与T-0901317相比,有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二者均能显著抑制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这可能与它们能促进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作者:颜伟;胡厚源;周林;周向东;何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预测因素及术后疗效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本院1985-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共2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信函及门诊随访完成疗效评分资料的收集.将随访病例分为4组:术后1~2年组、术后2~4年组、术后4~8年组及术后8年以上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组进行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并组间比较以分析疗效变化特点.结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疗效与年龄、性别、腱反射改变、术前肌力有无改变、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职业、外伤史、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全或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法,术中小关节切除小于1/3)、手术节段数、有无侧隐窝狭窄、采用椎间盘镜或传统手术方式等情况无相关性,与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根据Prolo标准评分,术后1~2年、术后2~4年、术后4~8年及术后8年以上等各时段疗效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与术前症状出现时间相关,其术后疗效在手术2年以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者:王明贵;周跃;初同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出血超早期血肿周围病变的MRI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MRI研究脑出血超早期血肿周围病变的性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离体脑出血(n=4)和猪脑叶出血模型(n=15)30~60 min和3 h进行MR多序列成像,观察血肿周围组织信号的变化,并结合透射电镜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伊文思蓝的通透性观察BBB完整性.对2例经CT证实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9 h时进行MR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病变的信号特点.结果离体脑出血和猪脑叶出血1 h内其血肿周围在FLIAR和T2WI上均显示存在高信号,3 h时更为明显.猪脑叶出血1 h内和3 h血肿周围ADC值升高;电镜显示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对伊文思蓝无通透性,即无BBB破坏.MRI显示2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存在水样信号.结论脑出血超早期MRI所见血肿周围病变,其实质是血肿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血清析出和外渗的结果,而非真正的脑水肿.

    作者:王苇;张新江;殷小平;李澄;常丽英;张苏明;姜亚平;方思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BsAg阳性患者术后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观察

    HBsAg阳性患者手术后的器械上通常都粘有大量血液或组织液,是一种危险的感染源.为了解这些器械在清洗消毒后乙肝病毒(HBV)的残留情况,我科作了较详细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静蓉;陈斌;向国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排尿梗阻大鼠尿动力学及逼尿肌不稳定动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排尿梗阻后膀胱功能的动态变化以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发展进程,确定选择不稳定膀胱模型的佳时期.方法结扎膀胱颈部形成膀胱出口不完全性梗阻,留置膀胱造瘘,清醒状态下进行不同时期膀胱功能尿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梗阻组动物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均显著增加,排尿压与顺应性增加,出现膀胱白发性收缩.在梗阻的第5、6周,96%的动物发生膀胱不稳定性收缩,并有一相对稳定期,而到第8周,排尿压、顺应性与自发性收缩因膀胱功能严重损害呈下降趋势.结论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功能呈进行性损害;梗阻第5、6周的动物是用来研究DI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的良好模型.

    作者:范立新;宋波;李龙坤;周逢海;李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结核继发曲菌感染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结核继发曲菌感染的病例时有所见.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7例分析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的注意和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8~35岁.全部患者均经过含RFP化疗方案治疗过.疗程短者1年10个月,长者5年.7例患者术前痰厚涂片中,抗酸杆菌全部呈阳性,4例术前发生过与体位变化关系密切的反复大咯血,2例术前反复发生过中等量咯血,1例反复发生过小量咯血.

    作者:蔡颖;吴小梅;揭晓敏;赵庆波;邓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肾移植受者活动性CMV感染的发生状况

    目的明确肾移植患者术前CMV感染的发生率和术后活动性CMV感染的发生规律.方法检测27例健康成人、以及我院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138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血清抗CMV抗体(抗CMV-IgG、CMV-IgM);观察肾移植后CMV-pp65抗原血症的动态变化.结果27例健康成人血清抗CMV-IgM均为阴性、抗CMV-IgG的阳性率为70.4%、外周血CMV-pp65(+)白细胞数为0~4个/5×10 4 WBC;尿毒症患者术前CMV-IgG、CMV-IgM阳性率分别为93.5%、7.1%,肾移植后外周血CMV-pp65(+)白细胞数为0~2 280个/5×10 4 WBC(其中>5者占87.0%)、其高峰期在术后第6~8周.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CMV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至少有7.1%存在着活动性CMV感染;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活动性CMV感染发生率高达86.96%;术后第6~8周是活动性CMV感染严重的时期.

    作者:王平贤;龚桂芝;张艮甫;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方针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作者书写数字须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癌临床发展与cyclin D1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

    Cyclin D1基因是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原癌基因,其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周期关键限速点G1-S转换中起重要正调控作用[1].此外,细胞凋亡的发生及细胞增殖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2,3].本研究通过检测cyclin D1表达、细胞凋亡发生和细胞DNA含量,探讨三者与肝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为寻找对临床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作者:张伟;杜成友;徐尔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在正常人眼睫状体潜伏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睫状体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潜伏.方法采用健康志愿者捐献的新鲜眼球15个,1/3眼球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排除HSV-1急性感染.取出剩余的睫状体,1/3睫状体组织进行离心,取上清液与Vero细胞共培养,另外2/3睫状体组织提取DNA作PCR和凝胶电泳检测HSV-1的DNA和LAT.结果15个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皆阴性,Vero细胞与睫状体组织上清液共培养结果为阴性,未观察到细胞病理学改变,PCR检测的15个标本中4、5、7号标本的HSV-1 DNA阳性,HSV-1 LAT阴性,其他12个标本PCR检测HSV-1 DNA阴性,HSV-1 LAT阴性.结论正常人睫状体存在HSV-1 DNA.

    作者:陈康;谢汉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或用残余的腮腺嚼肌筋膜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与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屏障,是否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筋膜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及碘-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在调查的52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发现有潮红和出汗现象,较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生率仅为9.61%.结论切除腮腺时,用毗邻肌筋膜瓣预防Frey综合征不仅有显著效果,而且还能纠正面侧部的凹陷畸形.

    作者:杨茂进;柴鉴深;陈渝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eptin mRNA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探讨leptin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妊娠6~8周绒毛80份,分离、培养细胞滋养细胞并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滋养细胞leptin mRNA表达.结果①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角蛋白-7(CK-7)染色强阳性,β-hCG染色个别细胞弱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滋养细胞.②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在235 bp处有区带.结论培养的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leptin可能在胚胎着床、滋养细胞浸润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作者:蒋立艳;李真;成娅;陈波洁;钟序素;林桂兰;杨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DAT1的LIM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组织中能与多巴胺相关转录因子DAT1的LIM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初步了解DAT1的功能.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LexA-LIM2,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并用酵母交配试验初步验证.结果获得3个能与DAT1的第2个LIM结构域LIM2结合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酵母结合试验证实了它们在酵母中的结合.结论DAT1的第2个LIM结构域LIM2可与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基因2(Similar to Down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2,DSCR2)、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CIB)、和HSPC170(CD34+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结合.

    作者:惠玲;季朝能;蔡文琴;顾少华;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PD-L1蛋白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目的克隆人PD-L1的基因,纯化Flp-In CHO系统表达PD-L1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制备PD-L1基因,以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载体pSec/WG为载体构建重组PD-L1/pSec/WG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为测序引物,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转染Flp-In CHO细胞收集上清,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用免疫印迹法鉴定转化细胞所分泌上清的PD-L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PD-L1/pSec/WG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细胞所分泌的上清中检测出了PD-L1基因的表达.亲和层析法成功纯化出PD-L1蛋白,分子量为40×10 3.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D-L1/pSec/WG重组质粒,纯化出PD-L1蛋白,可进行下一步mAb制备,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作者:毛丽伟;倪兵;姜曼;黎万玲;肖宇;吴玉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转录因子CREB激活介导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的SK-N-SH细胞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及fosB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细胞模型,体外合成含cAMP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序列的寡核苷酸,经硫代磷酸化修饰,作为单链寡核苷酸(CRE-transcription factor 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CRE-decoy ODN).分别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及RT-PCR技术,检测CRE-decoy ODN对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使SK-N-SH细胞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明显升高,CRE-decoy ODN可特异抑制上述指标升高.结论CREB的激活介导了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 mRNA表达上调.

    作者:苏彦君;丛斌;张国忠;张瑾;李淑瑾;姚玉霞;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定向西藏的军校医学生实习阶段心理健康调查

    相对封闭而又严格管理的军校生活和艰苦紧张的学习任务使部分军校学员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加之,青年学员正处于成人成材的重要时期,心理压力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因此,军队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定向西藏的军医学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应激能力以及心态,更是应引起大多数人关注.本研究旨在为军队医学院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景璐石;冯军;韦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NGPTL3研究进展

    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可调节脂代谢,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丙蓉;郑宏庭;邓华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斯帕丰促进产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斯帕丰促进和加速产程的疗效以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者97例随机分为斯帕丰组(51例)和安定组(46例),分别予以斯帕丰40 mg及安定10 mg静脉推注,观察各组的产程进展情况、对宫颈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结果斯帕丰组活跃期平均时间为(3.14±0.27)h,安定组为(3.85±0.27)h,斯帕丰组短于安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 h较用药前平均宫口开大斯帕丰组为(4.38±0.22)cm,安定组(2.67±0.12)cm,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程中静脉应用安定,新生儿窒息率高于静脉应用斯帕丰,斯帕丰无明显的母婴副作用.结论斯帕丰对促进宫口扩张效果优于安定,能有效地促进产程,同时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荣凯;成娅;程湘;陈正琼;钟序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网球肘的综合康复治疗

    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不适及上肢功能障碍,持物困难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57例网球肘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家林;蔡永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7例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骨坏死回顾性调查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可减轻症状,度过急性肺损伤期,然而激素应用出现的骨坏死令医学同仁关注及担忧,我们就我院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出现的7例骨坏死进行随访10个月,现就随访到的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游绍莉;辛绍杰;李保森;荣义辉;王岩;赵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