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球肘的综合康复治疗

田家林;蔡永丰

关键词:网球肘, 康复治疗, 封闭疗法, 物理治疗, 按摩
摘要: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不适及上肢功能障碍,持物困难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57例网球肘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多原发性乳腺癌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及生存时间的延长,乳腺癌的多原发性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乳腺癌的多原发性主要表现在双侧乳腺癌与单侧多中心性乳腺癌,后者与目前日益增多的保留乳房手术有密切关系,多原发性乳腺癌在临床特性及诊断治疗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张毅;姜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计量单位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层粘蛋白和钙调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和钙调素(CaM)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G)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NSGLG中LN和CaM的表达.结果LN和CaM的表达在NSCLC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LN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69.7%(P<0.05),CaM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57.6%(P>0.05);LN在低分化的肿瘤标本和中高分化的肿瘤标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61.7%(P<0.05),而CaM分别为73.3%、41.1%(P<0.05);LN在Ⅲ~Ⅳ期和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56.0%(P<0.05),而CaM分别为75.7%、48.3%(P<0.05);LN在无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33.3%(P<0.05),而CaM分别为32%、69.2%(P<0.05).结论LN和CaM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其表达的水平对判断NSCL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国祥;黄英;孙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两种LXR激动剂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我校自行研制的LXR激动剂(MHEC)和进口LXR激动剂(T-0901317)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方面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以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分为无药对照组、MHEC干预组和T-0901317干预组(10 mg·kg-1·d-1),每组6只,灌胃6周.检测血脂、分析主动脉壁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主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T-0901317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MHEC组仅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干预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动脉壁中ABCA1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MHEC与T-0901317相比,有更好的血脂改善效果,二者均能显著抑制高脂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这可能与它们能促进动脉壁中ABCA1蛋白的表达,增强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作者:颜伟;胡厚源;周林;周向东;何国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ANGPTL3研究进展

    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可调节脂代谢,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丙蓉;郑宏庭;邓华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RC-3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及鉴定

    目的繁殖和鉴定SRC-3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就将其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SRC-3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SRC-3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作者:杜智勇;粟永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数字的用法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网球肘的综合康复治疗

    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不适及上肢功能障碍,持物困难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57例网球肘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家林;蔡永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预测

    目的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10,24-54,65-77,84-91,108-134,140-156,159-174,179-196,199-210,220-233,237-265,270-299,316-337,351-362,369-396,411-420,445-502.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构建MUC1突变体和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清浩;王祥卫;金燕;张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医学符号的使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Leptin mRNA在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测定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探讨leptin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妊娠6~8周绒毛80份,分离、培养细胞滋养细胞并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滋养细胞leptin mRNA表达.结果①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角蛋白-7(CK-7)染色强阳性,β-hCG染色个别细胞弱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滋养细胞.②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在235 bp处有区带.结论培养的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leptin可能在胚胎着床、滋养细胞浸润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作者:蒋立艳;李真;成娅;陈波洁;钟序素;林桂兰;杨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豚鼠空肠吻合术后ICCs的再生及细胞网络再形成研究

    目的探讨豚鼠空肠壁内ICCs再生及细胞网络重新形成过程.方法利用手术切断的方法,制造ICCs损伤丢失、网络断裂动物模型,冰冻切片和全层铺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结果术后30~50 d,断端KIT阳性细胞开始增多;术后70 d左右,KIT阳性细胞在断端形成以正常肠壁为底面,顶端向吻合部位的三角形增生区域,在该区域中部KIT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多,且排列不规则,呈团状,突起较短,胞浆丰富,细胞核较大;而靠近三角形底部的KIT阳性细胞逐渐与肌间神经丛周围和深肌丛附近的ICCs相延续.在术后6个月,近端和远端的肠壁已逐渐恢复延续性,肠壁各层结构基本正常,此时KIT阳性细胞亦趋于恢复正常细胞网络分布模式.结论当肠壁内ICCs及其网络损伤后,ICCs可通过再生恢复正常的细胞网络和分布模式.

    作者:梅峰;于彬;马华;张红军;周德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或用残余的腮腺嚼肌筋膜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与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屏障,是否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通过对52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筋膜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及碘-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在调查的52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发现有潮红和出汗现象,较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生率仅为9.61%.结论切除腮腺时,用毗邻肌筋膜瓣预防Frey综合征不仅有显著效果,而且还能纠正面侧部的凹陷畸形.

    作者:杨茂进;柴鉴深;陈渝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7例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骨坏死回顾性调查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可减轻症状,度过急性肺损伤期,然而激素应用出现的骨坏死令医学同仁关注及担忧,我们就我院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出现的7例骨坏死进行随访10个月,现就随访到的情况进行探讨.

    作者:游绍莉;辛绍杰;李保森;荣义辉;王岩;赵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BsAg阳性患者术后器械清洗消毒效果观察

    HBsAg阳性患者手术后的器械上通常都粘有大量血液或组织液,是一种危险的感染源.为了解这些器械在清洗消毒后乙肝病毒(HBV)的残留情况,我科作了较详细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静蓉;陈斌;向国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癌临床发展与cyclin D1表达DNA含量及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

    Cyclin D1基因是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原癌基因,其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周期关键限速点G1-S转换中起重要正调控作用[1].此外,细胞凋亡的发生及细胞增殖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2,3].本研究通过检测cyclin D1表达、细胞凋亡发生和细胞DNA含量,探讨三者与肝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为寻找对临床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和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作者:张伟;杜成友;徐尔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转录因子CREB激活介导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的SK-N-SH细胞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及fosB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细胞模型,体外合成含cAMP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序列的寡核苷酸,经硫代磷酸化修饰,作为单链寡核苷酸(CRE-transcription factor 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CRE-decoy ODN).分别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及RT-PCR技术,检测CRE-decoy ODN对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使SK-N-SH细胞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明显升高,CRE-decoy ODN可特异抑制上述指标升高.结论CREB的激活介导了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 mRNA表达上调.

    作者:苏彦君;丛斌;张国忠;张瑾;李淑瑾;姚玉霞;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抑郁症状中学生的自动思维与血清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中学生自动思维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问卷法、放射免疫法检测49名抑郁症状中学生和32名正常中学生的抑郁程度、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①抑郁症状中学生的血清IL-2、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抑郁症状中学生血清TNF-α、IL-2和IL-6与Beck、Zung氏抑郁总分和自主思维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IL-8呈显著的正相关;③Beck抑郁量表和负性自主思维量表中的部分因子与血清IL-2、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状伴有免疫抑制的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抑郁症不同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冯正直;张大均;杨国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肺结核继发曲菌感染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肺结核继发曲菌感染的病例时有所见.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7例分析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的注意和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8~35岁.全部患者均经过含RFP化疗方案治疗过.疗程短者1年10个月,长者5年.7例患者术前痰厚涂片中,抗酸杆菌全部呈阳性,4例术前发生过与体位变化关系密切的反复大咯血,2例术前反复发生过中等量咯血,1例反复发生过小量咯血.

    作者:蔡颖;吴小梅;揭晓敏;赵庆波;邓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DAT1的LIM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组织中能与多巴胺相关转录因子DAT1的LIM2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初步了解DAT1的功能.方法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LexA-LIM2,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并用酵母交配试验初步验证.结果获得3个能与DAT1的第2个LIM结构域LIM2结合的相互作用蛋白,通过酵母结合试验证实了它们在酵母中的结合.结论DAT1的第2个LIM结构域LIM2可与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基因2(Similar to Down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2,DSCR2)、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CIB)、和HSPC170(CD34+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结合.

    作者:惠玲;季朝能;蔡文琴;顾少华;应康;谢毅;毛裕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