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于彬;马华;张红军;周德山
由于Willis动脉环[1,2]的存在,脑血液循环存在广泛侧支,双侧颈内动脉系统之间、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均存在侧支循环通路.正常情况下脑两侧血液压力相近,血液无相互混合,当一侧脑血流量迅速增加或减少时,两侧压力不平衡,一侧或一系统的血液可通过交通动脉流到另一侧或者另一系统.但由于吻合支的正常变异较多,或者吻合支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将导致侧支循环不能建立,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将本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发现的Willis动脉环变异进行总结,分析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张艳玲;迟路湘;陈康宁;史树贵;范文辉;陈贞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leptin mRNA表达,探讨leptin在胎盘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妊娠6~8周绒毛80份,分离、培养细胞滋养细胞并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滋养细胞leptin mRNA表达.结果①经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角蛋白-7(CK-7)染色强阳性,β-hCG染色个别细胞弱阳性,vimentin染色阴性,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滋养细胞.②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在235 bp处有区带.结论培养的早孕绒毛滋养细胞表达leptin mRNA,leptin可能在胚胎着床、滋养细胞浸润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作者:蒋立艳;李真;成娅;陈波洁;钟序素;林桂兰;杨桂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斯帕丰促进和加速产程的疗效以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 cm者97例随机分为斯帕丰组(51例)和安定组(46例),分别予以斯帕丰40 mg及安定10 mg静脉推注,观察各组的产程进展情况、对宫颈的作用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结果斯帕丰组活跃期平均时间为(3.14±0.27)h,安定组为(3.85±0.27)h,斯帕丰组短于安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2 h较用药前平均宫口开大斯帕丰组为(4.38±0.22)cm,安定组(2.67±0.12)cm,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程中静脉应用安定,新生儿窒息率高于静脉应用斯帕丰,斯帕丰无明显的母婴副作用.结论斯帕丰对促进宫口扩张效果优于安定,能有效地促进产程,同时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荣凯;成娅;程湘;陈正琼;钟序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肺结核继发曲菌感染的病例时有所见.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7例分析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的注意和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8~35岁.全部患者均经过含RFP化疗方案治疗过.疗程短者1年10个月,长者5年.7例患者术前痰厚涂片中,抗酸杆菌全部呈阳性,4例术前发生过与体位变化关系密切的反复大咯血,2例术前反复发生过中等量咯血,1例反复发生过小量咯血.
作者:蔡颖;吴小梅;揭晓敏;赵庆波;邓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吗啡依赖的SK-N-SH细胞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及fosB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细胞模型,体外合成含cAMP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序列的寡核苷酸,经硫代磷酸化修饰,作为单链寡核苷酸(CRE-transcription factor decoy oligodeoxynucleotide,CRE-decoy ODN).分别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及RT-PCR技术,检测CRE-decoy ODN对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使SK-N-SH细胞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明显升高,CRE-decoy ODN可特异抑制上述指标升高.结论CREB的激活介导了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 mRNA表达上调.
作者:苏彦君;丛斌;张国忠;张瑾;李淑瑾;姚玉霞;付丽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方法联合运用多种方法对MUC1的二级结构和表面特性,如理化性质、亲水性、可塑性、溶剂可及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MUC1的抗原表位.结果MUC1存在有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位点,可能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区域:1-10,24-54,65-77,84-91,108-134,140-156,159-174,179-196,199-210,220-233,237-265,270-299,316-337,351-362,369-396,411-420,445-502.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MUC1抗原的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MUC1结构和功能、构建MUC1突变体和选择表达新型MUC1分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清浩;王祥卫;金燕;张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预测因素及术后疗效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本院1985-2003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共204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电话、信函及门诊随访完成疗效评分资料的收集.将随访病例分为4组:术后1~2年组、术后2~4年组、术后4~8年组及术后8年以上组,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组进行疗效相关因素分析,并组间比较以分析疗效变化特点.结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疗效与年龄、性别、腱反射改变、术前肌力有无改变、直腿抬高试验角度、职业、外伤史、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全或半椎板切除、椎板间开窗法,术中小关节切除小于1/3)、手术节段数、有无侧隐窝狭窄、采用椎间盘镜或传统手术方式等情况无相关性,与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相关.根据Prolo标准评分,术后1~2年、术后2~4年、术后4~8年及术后8年以上等各时段疗效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与术前症状出现时间相关,其术后疗效在手术2年以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
作者:王明贵;周跃;初同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Ma)及Ma联合长春新碱(VCR)、阿糖胞苷(Ara-c)、三尖杉酯碱(HRT)、阿霉素(ADM)、柔红霉素(DNR)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比色法测定Ma及Ma联合常用抗肿瘤药物对K562细胞的抑制率.结果Ma(160~400μg/ml)对K56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Ma(80 μg/ml)与VCR、Ara-c、HRT、ADM、DNR分别合用时抑制率较单用VCR、Ara-c、HRT时的抑制率高(P<0.05),但较单用ADM、DNR时无明显增加抑制作用.结论Ma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Ma能增强VCR、Ara-c、HRT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戴碧涛;蒋纪恺;王付丽;张彦;张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明确肾移植患者术前CMV感染的发生率和术后活动性CMV感染的发生规律.方法检测27例健康成人、以及我院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138例尿毒症患者肾移植前血清抗CMV抗体(抗CMV-IgG、CMV-IgM);观察肾移植后CMV-pp65抗原血症的动态变化.结果27例健康成人血清抗CMV-IgM均为阴性、抗CMV-IgG的阳性率为70.4%、外周血CMV-pp65(+)白细胞数为0~4个/5×10 4 WBC;尿毒症患者术前CMV-IgG、CMV-IgM阳性率分别为93.5%、7.1%,肾移植后外周血CMV-pp65(+)白细胞数为0~2 280个/5×10 4 WBC(其中>5者占87.0%)、其高峰期在术后第6~8周.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前CMV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至少有7.1%存在着活动性CMV感染;肾移植患者术后6个月内,活动性CMV感染发生率高达86.96%;术后第6~8周是活动性CMV感染严重的时期.
作者:王平贤;龚桂芝;张艮甫;黄赤兵;范明齐;冯嘉瑜;肖亚;方针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型臂X线透视电子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腰椎滑脱4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型性改变等原因引起的腰椎失稳患者11例,共15例在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成椎弓根螺钉的植入,共植入椎弓根螺钉68枚,术后进行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掌握螺钉的方向和位置.结果68枚椎弓根螺钉均未穿破椎弓根,椎弓根螺钉的方向、深度、位置均相当理想,全部病例无硬膜、神经根损伤.结论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可以准确引导腰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避免椎弓根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章凯;王智运;尹庆水;夏虹;吴增晖;潘刚明;权日;昌耘冰;麦小红;李修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繁殖和鉴定SRC-3基因敲除小鼠.方法将所引进的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中将会出现野生型、杂合子以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雄性纯合子,就将其与雌性杂合子交配,依照孟德尔遗传定律就有可能获得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果SRC-3杂合子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亦获得了较多的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鉴定方法是从杂合子中获得SRC-3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的有效途径.
作者:杜智勇;粟永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体外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BIU-87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及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用染料划痕标记技术观察ATRA对BIU-87细胞GJIC功能的影响,MTT法观察ATRA处理后HSV-TK/GCV对BIU-87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改善BIU-87细胞GJIC功能,并提高HSV-TK/GCV的旁观者杀伤作用.结论ATRA可以改善BIU-87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ATRA增强HSV-TK/GCV旁观者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罗顺文;叶钢;张荣贵;江永浩;刘为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N)和钙调素(CaM)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G)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4例NSGLG中LN和CaM的表达.结果LN和CaM的表达在NSCLC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LN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1%、69.7%(P<0.05),CaM在腺癌和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57.6%(P>0.05);LN在低分化的肿瘤标本和中高分化的肿瘤标本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6%、61.7%(P<0.05),而CaM分别为73.3%、41.1%(P<0.05);LN在Ⅲ~Ⅳ期和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7%、56.0%(P<0.05),而CaM分别为75.7%、48.3%(P<0.05);LN在无或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1%、33.3%(P<0.05),而CaM分别为32%、69.2%(P<0.05).结论LN和CaM可能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其表达的水平对判断NSCL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国祥;黄英;孙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利用MRI研究脑出血超早期血肿周围病变的性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离体脑出血(n=4)和猪脑叶出血模型(n=15)30~60 min和3 h进行MR多序列成像,观察血肿周围组织信号的变化,并结合透射电镜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对伊文思蓝的通透性观察BBB完整性.对2例经CT证实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9 h时进行MR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病变的信号特点.结果离体脑出血和猪脑叶出血1 h内其血肿周围在FLIAR和T2WI上均显示存在高信号,3 h时更为明显.猪脑叶出血1 h内和3 h血肿周围ADC值升高;电镜显示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对伊文思蓝无通透性,即无BBB破坏.MRI显示2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存在水样信号.结论脑出血超早期MRI所见血肿周围病变,其实质是血肿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血清析出和外渗的结果,而非真正的脑水肿.
作者:王苇;张新江;殷小平;李澄;常丽英;张苏明;姜亚平;方思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状中学生自动思维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问卷法、放射免疫法检测49名抑郁症状中学生和32名正常中学生的抑郁程度、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①抑郁症状中学生的血清IL-2、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②抑郁症状中学生血清TNF-α、IL-2和IL-6与Beck、Zung氏抑郁总分和自主思维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与IL-8呈显著的正相关;③Beck抑郁量表和负性自主思维量表中的部分因子与血清IL-2、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抑郁症状伴有免疫抑制的表现,可能存在与临床抑郁症不同的免疫学机制.
作者:冯正直;张大均;杨国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克隆人PD-L1的基因,纯化Flp-In CHO系统表达PD-L1蛋白.方法用RT-PCR方法制备PD-L1基因,以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载体pSec/WG为载体构建重组PD-L1/pSec/WG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为测序引物,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转染Flp-In CHO细胞收集上清,G蛋白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用免疫印迹法鉴定转化细胞所分泌上清的PD-L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PD-L1/pSec/WG重组质粒,并且在转化细胞所分泌的上清中检测出了PD-L1基因的表达.亲和层析法成功纯化出PD-L1蛋白,分子量为40×10 3.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D-L1/pSec/WG重组质粒,纯化出PD-L1蛋白,可进行下一步mAb制备,进一步研究其功能.
作者:毛丽伟;倪兵;姜曼;黎万玲;肖宇;吴玉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中心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近发现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可调节脂代谢,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以下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丙蓉;郑宏庭;邓华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及肱桡关节附近疼痛不适及上肢功能障碍,持物困难常迁延不愈,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57例网球肘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家林;蔡永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