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

曾惠;刘勇;朱明学;张黎明;董兆君

关键词:硫芥, 脾脏, 氧化应激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硫芥诱导大鼠脾脏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皮下注射硫芥,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脾线粒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ROS、SOD、MDA及细胞色素含量;荧光分光法检测细胞内GSH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脾脏病理损伤.结果低剂量硫芥作用下,脾脏出现水肿;组织和线粒体内ROS、SOD、MDA、GSH、GSSG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成分(细胞色素)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丢失.结论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变是低剂量硫芥诱导机体免疫器官(脾)损伤的毒作用机制之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失禁患者进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测定、漏尿点压测定(LPP)和尿道压力图(UPP)测定,比较其结果.结果在134例患者中,经尿动力学检查确诊为急迫性尿失禁122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者10例,混合型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者2例.急迫性尿失禁组和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MV、VFD、BC、PdetQmax、MUP、CA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对BPH术后尿失禁患者的膀胱功能、尿失禁类型、程度以及尿控能力作出准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方强;宋波;金锡御;张家华;熊恩庆;李为兵;卢根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基因疫苗对人黑色素瘤的免疫作用

    目的研究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人黑色素瘤基因疫苗免疫学作用.方法建立及鉴定人/鼠嵌合模型(trimera),将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mage-3基因疫苗免疫动物,检测动物体内特异抗体滴度;用标准4 h51Cr释放实验检测动物体内特异CTL活性.结果FACS分析显示,trimera小鼠腹腔细胞中人白细胞占总细胞的88.84%,脾脏细胞中人白细胞的比例占57%,同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基于α-病毒复制酶的重组基因疫苗mage-3/pSMART2a对trimera小鼠免疫后,小鼠腹腔细胞的CTL在效靶比为100:l时杀伤率达到70%左右,此时的对照组mage-3/pCI-neo组大杀伤率为40%左右.ELISA结果显示,重组基因疫苗mage-3/pSMART2a组产生的mage-3抗原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512,mage-3/pCI-neo组为1:256.结论成功建立了人/鼠嵌合模型,并在动物体内激发出针对人黑色素瘤基因疫苗的初次免疫应答.

    作者:倪兵;姜曼;黎万玲;毛丽伟;何仰东;肖宇;吴玉章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CT、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作者:孙清荣;卫静;王文献;邹利光;陈垦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损伤大鼠IL-6、IL-1影响及可能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疗法对脑缺血损伤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组织形态结构、血清IL-6含量以及海马区IL-1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纯电针治疗比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与单纯电针疗法均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显著降低脑缺血损伤后血清IL-6含量,促进海马区IL-1的释放,而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效应更强.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损伤,促进机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田家林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多囊肾并发尿毒症肾移植8例

    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PKD)是一类遗传性肾脏疾病,其病程发展的终结果是并发尿毒症[1].PKD中5%~10%的透析患者原发病为PKD[2].肾移植是终末期PKD理想的治疗方法.现将我院自1993年开展肾移植以来收治的8例PKD施行肾移植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孙煦勇;赵月涛;文宁;赖彦华;文海涛;谭刘欣;曲海燕;叶常青;李壮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ATP对正常及DI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ATP对正常及DI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逼尿肌不稳定模型,采用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观察ATP对正常及DI大鼠逼尿肌收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大鼠DI模型,成功率76.67%.DI组离体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力明显高于对照组;ATP可以明显加快DI组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频率,而对收缩力无明显影响.结论ATP主要调节大鼠逼尿肌兴奋性方面,而在收缩力方面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为兵;方强;杨昕;宋波;金锡御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基底动脉瘤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的应用和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根据7例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手术中脑氧饱和度(rS02)以及体温、心电图等监测指标的变化,调控围术期的管理措施,以期维护术中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氧供需平衡;并观察、记录术后患者的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即使在深低温的条件下,停循环也可使rS02明显降低,恢复循环后可逐渐得以改善.低流量灌注与停循环相比较,前者可使脑氧供需平衡得以更好的维持.本组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停循环所致全脑缺氧的情况,尽管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DHCA辅以相应的脑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可有效的应用于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的手术,而在避免全脑缺氧的同时,降低局部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也是改善手术预后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宝伟;米卫东;李佳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缺氧复合氯霉素处理对大鼠脑皮质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及COX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经不同时间低压缺氧并复合线粒体蛋白翻译特异抑制剂氯霉素(CAP)处理后,脑组织线粒体呼吸功能和COX活性的变化以及CAP处理对缺氧过程中线粒体氧化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处理组和缺氧复合药物处理组,后者为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连续低压缺氧暴露1、5、15 d和30d,分别于动物处死前7 d按10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0.5%CAP.高速离心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脑皮质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活性,极谱法测量COX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CAP处理大鼠脑线粒体ST3、RCR、OPR及COX活性显著降低;复合缺氧后则线粒体呼吸功能及COX活性明显改善,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基本恢复到平原对照组水平.结论缺氧可以改善氯霉素处理大鼠脑皮质COX活性及线粒体的氧化呼吸功能,提高氧化磷酸化效率,其改善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恢复.

    作者:宋熔;柳君泽;陈丽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线粒体DNA缺失对人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线粒体DNA损伤对人肺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溴化乙锭处理获得线粒体DNA缺失细胞;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状态.结果线粒体DNA缺失细胞较之于其母本细胞系,具有更强的集落形成和侵袭能力,以及更明显的生长优势.结论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肺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形成.

    作者:凌贤龙;陆应麟;杜芝燕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缺氧预处理对L02肝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正常肝细胞株L02缺氧复氧损伤的抗凋亡细胞保护机制.方法建立缺氧预处理细胞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hypoxia reoxygenation,H/R组)和缺氧预处理组(hypoxic precondition,H/P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l、6、12、18、24 h细胞凋亡率,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缺氧复氧处理后12 h时bcl-2、bcl-xl、bax和P53蛋白的表达量,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H/P组和H/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bcl-2、bcl-x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5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结构基本维持正常.结论缺氧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导致的L02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肝缺氧预处理过程中,bcl-2、bcl-xl、bax及P53蛋白参与了细胞凋亡调控作用.

    作者:邹忠东;王瑜;王烈;刘庆宏;姚和祥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人毛乳头细胞HSPC016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鉴定

    目的构建人毛乳头细胞HSPC01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表达并对目的蛋白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用PCR从pET-28a(+)/HSPC016中扩增出195 bp目的基因,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PIC9K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G418-YPD平板筛选高拷贝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和目的蛋白N-端氨基酸测序鉴定.结果用PCR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pPIC9K/HSPC016转化GS115用G418-YPD平板筛选高拷贝转化子,甲醇诱导后,SDS-PAGE电泳鉴定:目的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7.2×103,与理论预测值相吻合;UVP扫描表明目的蛋白表达率约18%;Western blot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N-端氨基酸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结论HSPC016基因能通过酵母表达载体pPIC9K及宿主菌GS115进行高效、正确地表达,为研究HSPC016基因在真核细胞水平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作者:邹锋;郝飞;宋志强;易勇;杨希川;杨斌;叶庆佾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FGF8在神经胚形成和NTD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STAT3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FGF8在神经胚形成和神经管缺陷(NT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全胚胎原位杂交技术观察FGF8在胚胎神经胚形成中的表达;通过喂服过量的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NTD模型,观察NTD鼠胚FGF8和STAT3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在E8.75d整个鼠胚几乎没有FGF8的表达;到E9.5d、E10.5d,在前脑泡的前缘、脑峡部位和神经管的末端观察到较局限的紫蓝色阳性区域,但到E10.5d时,上述3个部位的染色较E9.5d减弱;E11.5d时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中脑部位.②FGF8在NTD鼠胚的表达,E9.5d时脑峡部位的染色减弱,前脑泡的前缘和神经管的尾端染色略有减弱;E10.5d,脑峡部位染色加深,且范围扩大,前脑泡的前缘和神经管的尾端染色较正常减弱.③STAT3在NTD鼠胚的表达,E9.5d和E10.5d时,STAT3的表达较正常鼠胚明显减少,在前脑泡和中脑泡均无明显的STAT3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结论FGF8可能作为STAT3的上游分子,二者共同参与了神经管的关闭.

    作者:纪华;李泽桂;丁震宇;马路;李红丽;蔡文琴;常智杰;刘力;傅新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黑熊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的检测

    目的对圈养的健康四川黑熊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活性进行测定,建立起黑熊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活性的生化参考指标,为研究黑熊积累资料,并为黑熊的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酶促反应速率原理,结合分光光度法,对CK和CK-MB的活性进行人工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求出酶活性的平均值、变异系数和期望值置信区间.结果在30℃条件下,雄性黑熊CK活性平均值为162.70 U/L,变异系数为11.90%,期望值置信区间为148.90~176.50 U/L;CK-MB活性平均值为17.4 U/L,变异系数为17%,期望值置信区间为15.26~19.54 U/L;雌性黑熊CK活性平均值为149.3 U/L,变异系数为8%,期望值置信区间为140.68~157.92 U/L;CK-MB活性平均值为15.8 U/L,变异系数为18.6%,期望值置信区间为13.70~17.90 U/L.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作为健康黑熊的部分生化指标.

    作者:侯万儒;李家烈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实验研究进展

    和外周神经系统(PNS)相比,中枢神经系统(CNS)不能再生的原因主要在于:①CNS髓磷脂的几个糖蛋白成分对再生是抑制的;②CNS对损伤的生理反应与PNS不同,CNS损伤后,损伤部位的巨噬细胞浸润较慢,使抑制性的髓磷脂清除延迟,这主要是由于血-脊髓屏障的存在;③损伤脊髓的远端不能象PNS一样在损伤后上调表达细胞粘附分子;④CNS内星形胶质细胞扩增,变成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抑制再生的胶质疤痕.

    作者:初同伟;周跃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抗痫胶囊对抗不同癫痫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抗痫胶囊是天津中医学院李少川教授根据<证治准绳>涤痰之意,结合小儿痫证的病理特点,加减化裁而成,具有健脾顺气,豁痰熄风之效.自1984年应用于临床,经20余年的实践证明,对多种类型的癫痫有明显作用.为系统探讨其药效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作者:姚凤莉;马融;李新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食物过敏儿童肠道通透性研究

    目的通过双糖吸收试验评价食物过敏儿童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研究对象食物过敏患儿及正常儿童各19例,平均年龄(8.1±1.7)个月.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研究对象口服测试液2 ml/kg(每100 ml测试液含5 g乳果糖(L)和2 g甘露醇(M))后,5 h内尿中甘露醇和乳果糖的浓度,并计算乳果糖和甘露醇尿中排出率及其比值(L/M).结果食物过敏儿童5 h尿中L/M(0.18±0.06)较正常儿童(0.05±0.03)显著增高(P<0.001).其原因可能是患儿乳果糖透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增加,而甘露醇透过肠粘膜被吸收入血正常或略有下降.结论HPLC检测肠道通透性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是临床评价小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实用方法.食物过敏儿童肠道屏障功能发生改变.

    作者:胡燕;黎海芪;阳文琳;陈国民;瞿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微晶换肤术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面部皮肤的各种常见皮损,虽然不会引起功能障碍,但严重影响美观,影响人们的自信心,且某些皮损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自2003年3月以来,我科采用新型的微晶换肤术治疗面部皮肤的粗糙老化、粗大毛孔、青春痘痕、各种疤痕、色素斑、细小皱纹等共18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老年人严重创伤后免疫抑制的研究

    目的对比老年人与青中年人严重创伤后免疫指标与炎性介质的变化,探讨老年人群创伤后免疫抑制的程度与变化特征.方法31例年龄>65岁,平均(72.4±7.6)岁,ISS评分>20分,平均(27±5)分的老年创伤病人与中青年创伤病人[平均年龄(30.6±16.2)岁,平均ISS评分(29±6)分]配对分组,在来诊后和伤后2、4、6、8 d采用流式细胞术连续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同时观察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和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血浆水平.结果老年组伤后TNF-α、IL-6、IL-10低于青中年组,但持续上升时间延长,在6~8 d后IL-10血浆浓度已高于青中年组.老年组伤后4~8 d Th1/Th2比值下降明显,CD14+HLA-DR表达下调.结论老年人创伤后发生的免疫抑制比青中年人群更显著,表现为单核-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而抗炎细胞因子清除不利可能是导致这一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作者:孟海东;赵晓东;陈晓光;郭旭生;孙丹;果应菲;党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度米芬渗透泵型控释片包衣处方的优化研究

    目的制备度米芬渗透泵片,以控制体外释药维持零级释放达80%以上.方法采用均匀设计优化包衣处方,对度米芬渗透泵片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结果佳处方为:衣膜厚度(膜重表示)10.75 mg,致孔剂用量为12%.按优化处方制备的3批样品在12 h内体外释放曲线拟合符合零级过程.结论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能达到初设计要求.

    作者:何凤慈;陈亮;宋宏宇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柿叶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柿叶中含有黄酮甙类、三帖类、香豆素类、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主要功效为止咳定喘、生津止渴、活血止血[1].本研究初步观察了柿叶提取物(WESPL)对链脲佐菌素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血脂的影响.

    作者:张秋燕;刘秀萍;赵燕燕;王亮;王华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