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给日常教学提出挑战,故在预防医学本科生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引入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文;王春华;杨巧云;张强;陈曦;李琛;汤乃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针对我校助产专业,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讲解示范、实训指导、实训评价、实训组织、实训总结5个方面分析当今中职助产专业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浪辉;陈伦;李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不断增加,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渐严峻.而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通过对济宁卫生学校中职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文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针对内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在实验课程中引入以情景模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涉外护理能力以及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曹迎东;李慧;李欢;李晖;侯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对3例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感染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患者评估、生命体征观察、负压选择及吸引效果观察、积极预防感染、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健康指导.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康复出院.
作者:何勤利;毛晓润;王彩霞;刘飞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综述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功能以及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了解自我效能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现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以便更好地推广自我效能理论,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质量.
作者:张博;崔香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慢性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因为其发生机制复杂,对其抑制的药物也一直处于研究状态.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诸多肿瘤抑制剂,但是作为广谱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的效果虽已被初步证实,但是具体的机制仍在研究之中,从目前新的研究进展出发,重点阐述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肿瘤的关键抑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陈涵;万守谦;张红霞;崔治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阶段式外科微创手术引流管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我院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护理配合医疗实施PCD、MID、VAD、开腹手术4个阶段的引流管护理,记录人口学资料、疾病的严重程度、CT影像学资料、手术信息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结果 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坏死比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ADL评分是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P<0.05).结论 阶段式外科微创技术是治疗IPN较好的一种手段,良好的引流管护理在保证治疗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疾病的复杂性,如何更好地改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欣然;张晓雪;张宇;张琰;杨洋;王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出现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而蓝墨云班课也应运而生.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传教学资料,同时还能利用手机时刻保持与学生互动,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网络上的支持,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平台.
作者:叶少芝;陈梓珊;杨芷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卫校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卫校学生的性价值观和性适应维度得分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在性认知维度的性知识因素上,两个年级之间的得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知识因素得分不同年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适应维度的3个因素得分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态度因素得分男女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张盈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难,阻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卫生职业人才的培养.就中职卫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作者:苏镇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合作科研是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高职高专科研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合作科研的道路.对高职高专当前合作科研现状、形成原因以及推进合作科研的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樊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情智干预对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收住我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法,将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入院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入院的34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智干预.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得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桂珍;王婉;蔡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康复效果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总结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的经验,从训练的整体规划、阶段性任务以及案例分析等几方面进行策略探讨.
作者:殷金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实验室建设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作为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教学以及科研实验室如何建设是新建专业所要面临的问题.为此,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按照应用型本科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立足教学与科研需要,整理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方案与思路,借此助力学科及专业发展.
作者:姚旭峰;李伟;黄清明;李哲旭;沈秀明;何培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冥想训练对减轻孕妇分娩恐惧及改善焦虑情绪的效果,为临床护士减轻孕妇的紧张、焦虑心理采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0月30日期间到我院产检的孕妇88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前宣教,提供医疗信息,合理使用心理护理,解答孕妇及其家属的疑问等;观察组在常规产前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冥想训练.干预2周后对两组孕妇采用分娩恐惧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恐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冥想训练可以减轻孕妇分娩恐惧及改善焦虑情绪,减轻孕妇心理压力,有望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陈翠辉;李世玉;白淑秋;叶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青年教师是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他们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够,课堂授课重点把握不好,教学安排不太合理、衔接较差,教学方法使用单一,缺乏与行业生产实际的联系等,同时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系统培训.针对以上情况,从主观能动性、培养制度、实践锻炼和教学反馈方面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为我校及我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李丹丹;刘璐;赵会仁;贾美多;张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由于知识点繁多且相对独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感觉化学结构式难记,理论知识较枯燥,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将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四化教学法: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和化理论为应用,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蒋梅香;李达;毛群芳;狄庆峰;杨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践对护生死亡焦虑及临终照护态度的影响.方法 某医学高校二年级护生自愿报名参与研究后抽取8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5人).两组护生均参与相同志愿服务培训,实验组培训后继续完成志愿服务实践,对照组不参与实践.培训前后及实践后分别采用CT-DAS和FATCOD-B量表评价护生死亡焦虑及临终照护态度.结果(1)培训后两组护生死亡焦虑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与培训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践后实验组死亡焦虑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培训后两组护生临终照护态度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实践后实验组临终关怀态度进一步提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践有助于护生降低死亡焦虑水平和改善临终照护态度.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