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1-1246
  • 国内刊号:62-1167/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83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4-8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在高职病理学教学中加强与临床学科联系的探讨

    病理学课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教学中需要依赖基础、联系临床.病理学在学习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因此,在病理学的讲授过程中无法割裂与临床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应利用学生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渴求,并结合高职医学教育的特点,抓住基础与临床学科之间的衔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徐春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翻转课堂模式下口腔医学美学案例式教学探索

    口腔医学美学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考核形式,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尚书;徐晶心;王凯;董晛;陈凤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PBL与CBS相结合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给日常教学提出挑战,故在预防医学本科生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引入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文;王春华;杨巧云;张强;陈曦;李琛;汤乃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RBL模式在西部高等医学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使用探讨

    目的 提高西部高等医学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方法 以桂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中引入RBL(Research-Based Learning)教学,对比分析RBL模式(实验组)和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后学生的期末成绩,以探索RBL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中的成效.结果 实验组的考核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客观题的基本正确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观题的基本正确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BL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宋家乐;钱波;任源;曾榛;李晶晶;莫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媒体时代下翻转课堂微课资源的制作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热点.从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含义及特点入手,着眼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服务于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田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职卫校化学教学的困难与对策

    目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困难,阻碍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卫生职业人才的培养.就中职卫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作者:苏镇元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化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由于知识点繁多且相对独立,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感觉化学结构式难记,理论知识较枯燥,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校教师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将思维导图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四化教学法: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和化理论为应用,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者:蒋梅香;李达;毛群芳;狄庆峰;杨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警院现场急救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情景模拟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警院现场急救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级4个班191名警察类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情景教学组,另选一个班作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情景教学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空白对照组不授课.授课结束后,以理论、操作考试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传统教学组操作考试成绩明显低于情景教学组(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情景教学组操作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传统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和情景教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景教学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在警院现场急救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但传统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上仍有一定优势.

    作者:宋健文;廖柏林;罗光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微课的医学机能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微课是医学机能学实验翻转课堂的主要视频载体,包括原理介绍型、操作演示型、模拟实验型、探索延伸型和知识复习型等.基于微课的医学机能学实验翻转课堂模式包括课前知识传授、课堂知识内化与实验操作、课后总结强化3个环节,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及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崔艳秋;郝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职助产专业临床课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针对我校助产专业,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从讲解示范、实训指导、实训评价、实训组织、实训总结5个方面分析当今中职助产专业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浪辉;陈伦;李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导致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导致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更好的防治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妇产科行常规孕检且住院分娩的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妊娠期糖筛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提示无血糖升高;选取于本院行常规孕检且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孕妇的单因素分析发现,空腹血糖、胆固醇、胰岛素、孕期增重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对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空腹血糖、胆固醇、胰岛素为巨大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应加强其孕期体重和空腹血糖水平的监护及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及改善相关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鲁明霞;刘畅;吴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情智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情智干预对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收住我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法,将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期间入院的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将2016年10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入院的34例患者设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情智干预.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所得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情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桂珍;王婉;蔡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冥想训练对孕妇分娩恐惧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冥想训练对减轻孕妇分娩恐惧及改善焦虑情绪的效果,为临床护士减轻孕妇的紧张、焦虑心理采取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等组实验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0月30日期间到我院产检的孕妇88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前宣教,提供医疗信息,合理使用心理护理,解答孕妇及其家属的疑问等;观察组在常规产前宣教的基础上给予冥想训练.干预2周后对两组孕妇采用分娩恐惧量表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恐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冥想训练可以减轻孕妇分娩恐惧及改善焦虑情绪,减轻孕妇心理压力,有望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陈翠辉;李世玉;白淑秋;叶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职卫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以临夏州某学校为例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为今后教师培训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选择临夏州某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问卷和访谈形式的调查,使用SPSS 16.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态度方面,有83.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很重要和重要;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教师对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软件使用为熟练,而对于网页制作软件和二维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熟练度为0.0%;在对本校信息化建设满意度方面,70%左右的教师对本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满意和非常满意;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方面,63.3%的教师认为课件制作能力不强是大的阻碍.结论 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对学校提供的软硬件设施也很满意,但需要加强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能力.

    作者:石国华;赵文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索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主要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以期大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高敬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药高职院校人文护理教育体系科学构建的探讨 ——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中医药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精湛的医疗护理技能,还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可以从构建人文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文化及中医护理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强化专业教师人文修养等方面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文护理教育体系.

    作者:宋双;窦守强;朱琳;栾雅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职高专合作科研现状及对策

    合作科研是当今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高职高专科研工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走合作科研的道路.对高职高专当前合作科研现状、形成原因以及推进合作科研的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樊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循证医学与精确医学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对循证医学和精确医学探索研究的不断发展,其人文精神内涵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不断影响和启发着临床实践和医学教学.阐释循证医学与精确医学的概念及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内核,提出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和做法:明确教学目标,以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临床实践需要;重点使用PBL教学方法,教学以论证证据和精确治疗方案为目标转变;多元化评估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和全面.利用循证医学和精确医学的理念对传统的临床实践模式和医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人文素养,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作者:胡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九型人格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探讨九型人格在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期为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方法.方法 利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相关性保留部分文献后再对九型人格相关理论和各型人格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 将九型人格应用于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结合传统的培养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其教学、实践、管理以及科研和创新能力.结论 将九型人格应用于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可以对其教学、实践、管理、科研以及学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作者:孔伟伟;崔香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职院校浅层次校企合作的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职校企合作伙伴选择是校企合作稳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浅层次校企合作类型为基础,针对松散型校企合作和伙伴型校企合作,分析浅层次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表现方面和利益诉求等,从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视角,分别构建松散型校企合作和伙伴型校企合作的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刘徽;刘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青年教师是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能力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他们对教学投入精力不够,课堂授课重点把握不好,教学安排不太合理、衔接较差,教学方法使用单一,缺乏与行业生产实际的联系等,同时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系统培训.针对以上情况,从主观能动性、培养制度、实践锻炼和教学反馈方面提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对策,为我校及我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李丹丹;刘璐;赵会仁;贾美多;张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近十九年我国医学创新教育研究的开展状况及趋势分析

    基于近十九年国内医学创新教育领域发表文献,描述并分析我国医学创新教育现状,找出医学创新教育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培养医疗卫生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作者:裴泓波;常璞;李艳芬;李嘉佳;尉芝苗;赵娜娟;程永聪;白亚娜;郑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关于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讨

    课程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课堂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一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与检验.当前,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有不少新的理念与方法,但这些教学改革理念与方法并未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建设国家优质校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来实现.

    作者:易忠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院校图书馆特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

    广泛调研、搜集、整理、加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医学院校图书馆特色教学资源库,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做好资源保障.

    作者:孙士宏;唐春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综述自我效能理论的概念、功能以及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了解自我效能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现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自我效能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以便更好地推广自我效能理论,提高我国护理教育的质量.

    作者:张博;崔香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在五年制临床专业的实施和分析

    传统的医学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被动等问题,自基于疾病多学科融合PBL课程在新乡医学院五年制本科临床专业中开设以来,可以提高学生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是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的重要平台.但是传统教学依然有自己的优势,PBL仍是传统教学有益的补充.

    作者:赵林静;靳艳;郭志坤;闫云辉;冯志伟;付升旗;高福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宁夏某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的 通过对宁夏某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寻找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从而为医学院校完善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提出建议.方法 运用频数与构成比等统计学描述的方法对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65.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更新较少,54.3%的学生认为医学课程的学时比例过高.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只有25.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社会对卫生管理人才的需求联系紧密,76.4%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不合理.结论 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决策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整合相关医学课程.

    作者:汤榕;张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教研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思路——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

    实验室建设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科研工作的必备条件.作为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教学以及科研实验室如何建设是新建专业所要面临的问题.为此,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按照应用型本科要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立足教学与科研需要,整理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方案与思路,借此助力学科及专业发展.

    作者:姚旭峰;李伟;黄清明;李哲旭;沈秀明;何培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以情景模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在本科护生内科护理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内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在实验课程中引入以情景模拟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以期通过改革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涉外护理能力以及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曹迎东;李慧;李欢;李晖;侯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CBL联合MDT模式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名实行CBL联合MDT教学模式的学生为研究组,既往实行传统教学模式的20名学生为对照组,通过理论考核、病原诊断分析、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CBL联合MDT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学生出组考核总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病原诊断分析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L联合MDT教学模式可加强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未来的工作.CBL联合MDT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微生物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可推广应用.

    作者:曹敬荣;闵嵘;王岩;段园园;陈典典;王培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洁白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洁白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微生物计数采用1 ml(1:10)、0.2 ml(1:10)、1 ml(1:100)注皿方法计算回收率;控制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生长实验.结果 采用1:100供试液1 ml注皿,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控制菌按常规法可检出相应阳性菌.结论 采用1 ml(1:100)注皿方法,可以进行洁白丸微生物计数检查,可以采用常规法检查控制菌.

    作者:杜海娟;滕宝霞;牟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指标与膝关节滑膜病变高频超声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病变中的表现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102名RA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滑膜厚度及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组膝关节滑膜厚度明显增加(P<0.01);滑膜厚度、能量多普勒血流分级与AKA、CRP、ESR、Anti-ccp呈正相关(P<0.01).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膝关节病变高频超声表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杨洁;王学斌;邵晴荷;吴杰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共166例,经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溶栓24小时后查头颅MRI,明确病灶数目及部位,溶栓前、溶栓时及溶栓后应用经颅多普勒经颞窗进行微栓子监测,监测时间1小时,溶栓7天再次监测1小时.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后24小时、溶栓后7天、溶栓后3个月进行NIHSS评分,比较微栓子阳性组与微栓子阴性组预后差别.结果 166例入组患者中,31例监测到微栓子(18.7%),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数据无差别.溶栓后微栓子阳性组预后好,溶栓后7天微栓子阳性组预后差.微栓子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患者明显多于微栓子阴性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后,微栓子阳性组多部位梗死患者更多,提示血栓溶解,预后较好.

    作者:赵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冲洗治疗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的效果观察

    对3例起搏器术后囊袋破溃感染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患者评估、生命体征观察、负压选择及吸引效果观察、积极预防感染、基础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健康指导.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康复出院.

    作者:何勤利;毛晓润;王彩霞;刘飞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开放性与腹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膀胱癌患者尿动力学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开放性与腹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41例,行腹腔镜下手术;B组41例,行开放性手术.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尿动力学及膀胱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尿动力学及膀胱功能相关指标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及膀胱功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于开放性手术.

    作者:陈先国;冯振华;黄强;彭业平;梁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胰腺坏死组织感染阶段式外科微创手术引流管护理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 研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阶段式外科微创手术引流管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在我院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护理配合医疗实施PCD、MID、VAD、开腹手术4个阶段的引流管护理,记录人口学资料、疾病的严重程度、CT影像学资料、手术信息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结果 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腺坏死比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ADL评分是影响手术阶段的因素(P<0.05).结论 阶段式外科微创技术是治疗IPN较好的一种手段,良好的引流管护理在保证治疗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疾病的复杂性,如何更好地改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欣然;张晓雪;张宇;张琰;杨洋;王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蓝墨云班课结合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出现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被广泛应用,而蓝墨云班课也应运而生.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传教学资料,同时还能利用手机时刻保持与学生互动,对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网络上的支持,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辅助平台.

    作者:叶少芝;陈梓珊;杨芷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训练的策略探讨

    总结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的经验,从训练的整体规划、阶段性任务以及案例分析等几方面进行策略探讨.

    作者:殷金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服务性学习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孕产妇健康教育为例

    目的 以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为例,探讨服务性学习在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级护理1班到6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到3班作为实验组,4班到6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并在学习前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量表调查,观察服务性学习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服务性学习后,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实施服务性学习前(P<0.05).结论 服务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丘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应用网上预约系统加强护理实训室开放管理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为社会输送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仅靠原有的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训室应面向学生开放.但在学生预约人数、时间和开放实训室个数与指导教师素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使开放管理工作量大、工作程序混乱,实训室开放管理难度大.因此,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进行实训室开放管理,学生应用校园网预约选课,实现了预约网络化,解决了以上问题,促进了实训室开放有效进行.

    作者:鲍芳;陈久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索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模式,推动护理人文教育质量发展,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关怀品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理人文教育模式,以本校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共297人)为研究对象,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能力的教育,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问卷和教学反馈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 护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99.7%的护生对人文关怀教学给予正性评价;55.6%的护生表示喜欢这种教学,17.8%的护生表示很喜欢这种教学.结论 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得到护生的认可,但是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没有得到显著改变,仅在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感知方面有所突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探索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方式,全面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

    作者:杨希;李莹;干敏;王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改良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职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改良案例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不断探索、实施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罗贤通;张菊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践对护生死亡焦虑及临终照护态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践对护生死亡焦虑及临终照护态度的影响.方法 某医学高校二年级护生自愿报名参与研究后抽取85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5人).两组护生均参与相同志愿服务培训,实验组培训后继续完成志愿服务实践,对照组不参与实践.培训前后及实践后分别采用CT-DAS和FATCOD-B量表评价护生死亡焦虑及临终照护态度.结果(1)培训后两组护生死亡焦虑水平均有所降低,但与培训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践后实验组死亡焦虑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培训后两组护生临终照护态度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实践后实验组临终关怀态度进一步提升(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实践有助于护生降低死亡焦虑水平和改善临终照护态度.

    作者:李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反思日记在护理高职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在护理教育中应用反思日记的方法,并验证反思日记在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高职护生教育中应用反思日记法,通过问卷调查验证其效果.结果 课程结束后,两组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S1、S2、S6、S8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在课程开始前与课程结束后人文关怀能力S1、S3、S4、S6、S7、S8维度得分和总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反思日记可以更好地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作者:申洪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翻转课堂在高职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信息技术与高职护理课程教学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翻转课堂作为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在逐渐代替传统教学模式.成人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资源缺乏、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成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谢巧玉;何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全面二胎政策下对大专学生儿科护理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背景下,对目前儿科护理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儿科护理学科特殊性,从多方面思考如何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儿科护理人才.

    作者:闵芬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3D数字人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卫生职业学校解剖学教学存在着尸源缺乏、标本模型不完整和维护困难等问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随着3D数字人系统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课堂和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优势明显.

    作者:周建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抑制肿瘤的机制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我国慢性病中死亡率高的疾病,因为其发生机制复杂,对其抑制的药物也一直处于研究状态.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诸多肿瘤抑制剂,但是作为广谱的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的效果虽已被初步证实,但是具体的机制仍在研究之中,从目前新的研究进展出发,重点阐述5-氮杂-2'-脱氧胞苷对肿瘤的关键抑制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陈涵;万守谦;张红霞;崔治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我国临床药师培训模式现状的探讨

    临床药师培训采取岗位培训模式,经过十来年的不断改革和进步,目前已为国家卫生医疗系统培养上万名有资格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人才及上千名临床药师带教人才.培养临床药师的过程,既是提高培训基地教学能力的过程,又是加强培训基地自身建设的过程.

    作者:黄珊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康复效果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美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一套适用于评价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订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修订、完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88、0.838.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W=0.492、W=0.471、W=0.384,各指标均值>3.50分,标准差<1.00,变异系数<0.25.终确定的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6项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较高,专家意见相对集中,构建的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

    作者:张钰鸿;李晓玲;李鹏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甘州区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的基本保障制度,是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的重要手段.做好药品网上采购工作是保障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主要举措. 甘州区从2010年9月开始在2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到目前在全区所有27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5家村卫生室、2家区直医疗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区直医疗机隔和药品配送企业,与医务工作者座谈,随访患者和群众,和药品配送企业负责人沟通,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调研显示,我区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网上采购总体情况良好,但同时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改革面临的阻力还很多,许多新的问题、难题亟待解决,期待政策不断完善,为改革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使基本药物制度这一惠民工程真正取得实效.现就我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网上药品采购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张鸿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谈心理干预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于彩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国内C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从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月所有国内有关CBL教学与以传统讲授式教学(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效果对比的研究.对纳入文献进行全面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0篇文献,共计588名研究对象,包含CBL组292名和LBL组296名.Meta分析后得出:与LBL教学法相比,CBL教学法不但能够提高理论考试(SMD=1.28,95%CI=0.17~2.39)、操作考试(SMD=1.42,95%CI=0.89~1.94)和综合考试成绩(SMD=3.05,95%CI=1.20~4.91),还能够提高规培生对CBL课程的感兴趣程度(RR=1.31,95%CI=1.08~1.60),并激发学习兴趣(RR=2.11,95%CI=1.35~3.31),与LBL教学法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能增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作者:刘晶;司斯;孟涛;宋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品管圈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产房进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品管圈进行产房护理质量管理)各90例.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产妇会阴伤口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中,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在产房护理中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周慧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职教师主观职业幸福感对从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主观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外在表征,它对教师从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它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宣泄不良情绪,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弃恶向善,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王振涛;郭东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时代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研究

    医学院校做好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划设置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等工作,不仅对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其他高等院校开展此项工作有参考价值,还是医学院校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作者:张志贤;罗丽娜;胡瑞平;王利敏;王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卫校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卫校学生的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卫校学生的性价值观和性适应维度得分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在性认知维度的性知识因素上,两个年级之间的得分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知识因素得分不同年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适应维度的3个因素得分男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态度因素得分男女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张盈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生物学检验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微生物学检验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后,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尝试,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作者:曹二龙;刘选梅;刘众齐;黄泽智;陈建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职业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药理学的内容相对枯燥且繁复,学习较为困难,应重视理论和实践应用.然而,药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多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详细分析目前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的可行性方向.

    作者:李姣锋;吕会茹;杜煜;申绯翡;何静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职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不断增加,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渐严峻.而学生的就业情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通过对济宁卫生学校中职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文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学生课堂非教学需要使用手机情况调研、分析及对策——以K职业学院为例

    通过对K职业学院学生课堂非教学需要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指出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解决对策,即加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成长;规范课堂管理,完善相关制度;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教育到位;加强综合治理,提倡齐抓共管.对学生非教学需要使用手机情况进行调研、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对课堂教学管理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作者:赵晓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班级文化建设对中职卫校学生作用的探析

    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的活动[1].班主任要提高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激发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

    作者:王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本科护生成就动机的特点研究

    目的 通过调查河南地区3所学校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成就动机情况,探讨如何改进本科护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高校护理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回收合格的问卷应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本科护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不同择业意向的护生,其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习成绩护生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护生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要显著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水平.本研究对于提高本科护生的成就动机具有参考价值,可以弥补国内成就动机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拓展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

    作者:张亚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感的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高职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为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对某高职2016级28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 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71.05±2.22)分,职业认同感总分为(33.93±2.42)分;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感呈正相关(P<0.01).结论 高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护理教育者应根据护生特点,引导其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以期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感.

    作者:董丽华;李春燕;吴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自身及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自身因素及校园因素与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关联,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在知情同意基础上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发生率为8.7%.影响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危险因素为不自信的生活态度(OR=1.380)、对专业的兴趣不大(OR=1.587)以及本年级本专业排名靠后(OR=1.343),其中好的师生关系为其保护性因素(OR=0.689).结论 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发生与自身及学校因素关系密切,强化大学生管理及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气氛可以有效阻止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症的发生.

    作者:胡晓斌;杨轶男;白亚娜;郑山;王敏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综合性评价体系在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机能实验学课程中的应用

    以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进行机能实验学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增加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内容,对照班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从实验结果可见,实验班学生无论是前期对知识的预习,还是实验过程的完成以及正确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或P<0.01),同时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参与性均有提升.可见,全方位多样性的评价是提高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祁文秀;乔海兵;赵成瑞;邓文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