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晔;王旭开;杨成明;胡厚祥;王耀辉;石伟彬;付春江;方玉强
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极易被忽视,多数病人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不仅影响原发病的治疗,且极易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期影响患者生活,少数患者可发生肺栓塞,严重威胁生命安全.为提高对本病的治疗及预防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重点对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
作者:隆永效;孙英信;孔令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利多卡因是作用较强的局部麻醉剂,具有吸收快,扩散强的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联合官腔粘膜表面麻醉于孕10周以内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华琼;吴庆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肠套叠在小儿发生较多,成人较为少见[1],因而腹部侧伤后发生肠套叠报道甚少.我科于2003年抢救治愈成人腹部创伤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继发肠套叠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溦;文亮;尹昌林;阎伯刚;楚军;张渝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1].对CVA的治疗目前认为首先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果无效可给予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2,3].本研究旨在探讨H1拮抗剂和β2激动剂联合序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奇;寿志南;曹天凤;金礼忠;谷穗;丁黎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Smad2,3,4,7蛋白在5/6肾切除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方法Wistar大鼠行5/6肾切除,分别于模型4、8、12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检测Smad2、Smad3、Smad4和Smad7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来判断.结果Smad2、Smad3和Smad4主要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表达,而Smad7主要在肾小球表达.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肾小球Smad2、Smad3和Smad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而Smad7蛋白表达却逐渐下降,并伴有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明显增高.结论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进程,Smad2,3,4高表达和Smad7负调控不足是本模型TGF-β高表达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金海;黄云剑;蔡文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制具有消除抗坏血酸干扰的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方法用电化学法聚合邻苯二胺膜于铂电极上,并将葡萄糖氧化酶嵌合其中,制成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结果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很好的灵敏度、响应性、线形性、稳定性和抗抗坏血酸干扰性,灵敏度为0.39 mA·mmol-1·L-1,响应时间5 s,线性范围是3.5~7.5 mmol/L,稳定性为25d,抗坏血酸浓度低于80μmol/L时,对葡萄糖的测定结果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该传感器可有效地消除抗坏血酸的干扰,为研制实用型血糖检测仪奠定了基础.
作者:蒲晓允;邵方;李招权;黄辉;邓均;张春雷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分级、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6例临床可疑半月板损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研究,并将其中80例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根据半月板内部MR信号特征将半月板损伤分为0~Ⅲ级、按照形态分型和按照损伤部位划分.结果在306例患者612个内外侧半月板中,呈典型的0级表现195个(31.9%),Ⅰ级53个(8.7%),Ⅱ级207个(33.8%),Ⅲ级157个(25.6%),水平撕裂95个半月板,纵行撕裂57个半月板,5个半月板结构破碎.撕裂部位仅为半月板外1/3内35个半月板,其余撕裂半月板超出1/3或位于内侧2/3,55例62个半月板Ⅰ级和Ⅱ级信号病例以及8例9个半月板在MRI分级为ⅢA,撕裂部位半月板外侧1/3水平撕裂,经临床保守治疗,随访复查MRI信号正常.结论MRI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将逐渐成为骨科膝关节镜检查前必要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伟;杨柳;唐康来;文亚名;张绍祥;陆明;丁仕义;王健;张恩全;谢兵;张永克;何强;王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外周血TH1、TH2百分比及TH1/TH2比值,探讨其TH1/TH2模式.方法用CD3-TC、CD8-FITC、IFN-y-PE、ILA-PE抗体三重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20例妊高征患者(中度12例,重度8例)、15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TH1、TH2百分比.结果①妊高征组患者外周血TH1百分比为(20.50±4.02)%,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12.57±2.18)%,而TH2百分比(2.31±1.02)%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3.63±0.70)%,差异显著(P均<0.05);②妊高征组TH1/TH2比值(11.80±7.72).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3.66±1.15),P<0.01.结论中、重度妊高征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比较,其外周血TH1免疫增强,而TH2免疫减弱,属于TH1模式.
作者:朱景萍;高云荷;李敏 刊期: 2004年第13期
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27例.均为我院患者,年龄1岁4个月至12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均有发热(体温37.5~39.2℃)、咳嗽.阳性体征少,仅13例患者肺部听诊有干、湿性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
作者:田野;任建政;陈毓秀;冯晨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以自杀性质粒pUT携带的Mini-Tn5转座子对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转座诱变.方法转座采用双亲本接合法,对获得的接合子进行无抗性选择条件下的连续传代测定其稳定性,并测其氨苄青霉素耐性及进行质粒提取以排除质粒传代原因造成假阳性的可能.对接合子进行营养缺陷株和运动突变株的筛选.结果Mini-Tn5 Km转座率约为每受体菌9.2× 10-6,接合子在无抗性选择的情况下培养3代仍保持稳定,卡那霉素抗性不消失,说明插入到染色体上的转座序列是稳定传代的.接合子的抗性是染色体而非质粒编码的结果.对营养缺陷株的筛选和分析提示,转座子的插入是随机的,弗氏枸橼酸杆菌染色体中无明显的转座插入热区.使用该转座子能有效筛出运动突变株.结论Mini-Tn5系列转座子适于大规模筛选弗氏枸橼酸杆菌突变株.
作者:丛延广;徐启旺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和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由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48例接受含顺铂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于化疗前1 d开始给予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或进口盐酸托烷司琼,1次/d,5 mg/次,连用6 d,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人选患者全部按试验要求完成现察,国产盐酸托烷司琼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方面及发生其它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盐酸托烷司琼在控制含顺铂化疗所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反应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与进口盐酸托烷司琼相当.
作者:梁后杰;边志衡;黄海辉;胡绍毅;陈世旭;张艳玲;蒋金妍;左文伟;沈健;赵晓昕;康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患者,女性,20岁.发现右肺进行增大结节病灶7个月,无咳嗽、咯血、胸痛及其他症状.入院前31个月曾行T11-12胸椎神经鞘瘤切除术.人院前16个月局部神经鞘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化疗2个周期,局部病灶未再复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体征,T11-12胸椎处未扪及包块.入院前7个月胸片示右下肺背段单个结节病灶,直径约0.5cm,边缘清楚.入院时X线胸片示:右下肺结节病灶增大至直径2cm,边缘仍光滑.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
作者:胡建林;熊玮;杨和平;黄英;李学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对肺癌细胞上粘附分子配体(slex)表达及肺癌细胞质内骨架的表现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透射电镜观察BCG-PSN对高转移人肺巨细胞癌(PG)细胞和低转移人肺腺癌(PAa)细胞上slex表达的影响及胞质内骨架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流式细胞仪分析提示PAa细胞slex表达高(66.8%),PG细胞表达低(5.72%).经BCG-PSN处理后,PAa细胞slex表达呈浓度依赖下降.②超微结构观察:PAa细胞微丝稀疏,PG细胞微管微丝减缺.BCG-PSN处理后,PG细胞微丝较前丰富、完整,树样分布,PAa细胞仅见少量的微丝.结论细胞内微管、微丝等细胞骨架成分的改变与癌细胞运动迁徙能力有关,BCG-PSN对肺癌细胞粘附性的抑制环节不是细胞骨架介导的粘附强化,可能是粘附分子表达下降所致的粘附强化启动过程.
作者:蒋幼凡;沈庆;薛亚梅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分别于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作者:麦跃;刘荣卿;伍津津;程波;唐书谦;钟白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斯奇康注射液辅佐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对分为防治组的35例婴幼儿哮喘采用局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年)、同时注射斯奇康(≥3个月),对照组的30例婴幼儿哮喘仅口服酮替芬,临床随访哮喘发作程度、次数、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检查(>1.5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防治组婴幼儿肺功能PEF、FEV1恢复正常(P<0.01);防治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明显,IgE水平、SIL-2R及CD4/CD8比率下降,GD3水平增高,与防治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临床防治总有效率94.3%(33/35例).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辅佐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医生综合防治婴幼儿哮喘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黄英;陈坤华;张儒谊;石田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细胞表型表达水平,与正常人DCs细胞表型表达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D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第3天,DCs细胞表型表达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第7天,两组培养DCs细胞表型表达均较第3天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培养第12天,DCs表型表达较培养第3天差异非常显著,较培养第7天差异不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外周血培养DCs的细胞表型表达随培养时间推移而升高,至细胞成熟时趋于稳定;胃癌患者DCs细胞表型表达较正常人显著降低,了解胃癌患者体内DCs细胞表型表达水平,对评判患者预后及生物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坤;余佩武;高朋芬;汪灏;刘伟;饶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视网膜光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prague-Dawley(SD)鼠置于1 000~1 400 lux弥散白色冷荧光灯下光照2、5、7 d后行OCT及组织学检查.其中OCT检查采用经鼠视网膜后极部的横向线性扫描,计算机自动测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并与组织学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SD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进行性变薄.OCT检查测量的视网膜厚度改变[光照2、5、7 d后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1±12.01)、(159.27±12.81)、(133.67±11.46)μm]与组织学的测量结果[其相关厚度分别为(144.26±9.36)、(116.16±11.24)、(97.27±10.68)μm]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P<0.01).结论OCT技术可以反映光损伤所致的视网膜变性鼠视网膜结构的进行性改变,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纪淑兴;严密;张军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确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PaP2的形态与大小、裂菌特性、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特性等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电镜观察纯化噬菌体颗粒;制备PaP2噬斑,观察其特点;提取噬菌体感染的细菌基因组,用SmaⅠ酶切,通过脉冲场电泳观察酶切产物的带型特点;测定不同感染复数,培养3.5 h后细菌/噬菌体液中的噬菌体滴度;加入宿主菌及噬菌体使MOI=10,进行一步生长实验,在0时刻和每隔15 min测定噬菌体滴度.结果噬菌体PaP2头部直径约为52nm,无囊膜,有一短尾;噬斑雾状半透明,直径约1~2 mm;被噬菌体感染的宿主菌基因组的Sma Ⅰ酶切产物带型,比未感染宿主菌的多出了1条大于噬菌体基因组的片段;当MOI=10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高;绘制出了一步生长曲线.结论PaP2属短尾噬菌体科,是溶原性噬菌体;佳感染复数是10;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75 min,裂解期是90min,平均裂解量是34.
作者:黄建军;胡晓梅;饶贤才;张克斌;金晓琳;周莹冰;李明;申晓冬;朱军民;胡福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神经节阻滞的成功实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了15具常规固定的成年尸体,共计30例星状神经节,测量了节的形状、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果星状神经节的形状主要为星形,平均体积(0.86±0.07)cm3,周围多个骨性和肌性标志可确定节的位置,其中与第7颈椎横突距离短,节周围毗邻较多重要结构,其中与椎动脉毗邻为紧密.结论可依据定量的解剖学数据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节的体表投影、穿刺点及用药量.
作者:贾亮;陈卫军;陆海;张善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开胸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短时间内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术后适当运用机械通气,是防止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我院胸心外科ICU自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开胸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共203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洁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