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延广;徐启旺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细胞表型表达水平,与正常人DCs细胞表型表达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培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D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第3天,DCs细胞表型表达均较低,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培养第7天,两组培养DCs细胞表型表达均较第3天显著升高,且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著;培养第12天,DCs表型表达较培养第3天差异非常显著,较培养第7天差异不显著,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外周血培养DCs的细胞表型表达随培养时间推移而升高,至细胞成熟时趋于稳定;胃癌患者DCs细胞表型表达较正常人显著降低,了解胃癌患者体内DCs细胞表型表达水平,对评判患者预后及生物治疗疗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坤;余佩武;高朋芬;汪灏;刘伟;饶云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神经节阻滞的成功实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了15具常规固定的成年尸体,共计30例星状神经节,测量了节的形状、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果星状神经节的形状主要为星形,平均体积(0.86±0.07)cm3,周围多个骨性和肌性标志可确定节的位置,其中与第7颈椎横突距离短,节周围毗邻较多重要结构,其中与椎动脉毗邻为紧密.结论可依据定量的解剖学数据确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节的体表投影、穿刺点及用药量.
作者:贾亮;陈卫军;陆海;张善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由于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随着这些年来的辅助生殖技术(ART)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人们对无精子症的病因及治疗的研究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近年来人们对无精子症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锋;邹彦;邓志华;王植柔;卢克焕 刊期: 2004年第13期
患者,男,20岁,发现心脏杂音19.5年.于多家医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提示室间膈缺损的可能性大.19.5年来,患者无明显的心慌、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力不受限,与同龄相比,发育无明显差异.
作者:但三利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在视网膜光损伤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prague-Dawley(SD)鼠置于1 000~1 400 lux弥散白色冷荧光灯下光照2、5、7 d后行OCT及组织学检查.其中OCT检查采用经鼠视网膜后极部的横向线性扫描,计算机自动测量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并与组织学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SD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呈进行性变薄.OCT检查测量的视网膜厚度改变[光照2、5、7 d后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1±12.01)、(159.27±12.81)、(133.67±11.46)μm]与组织学的测量结果[其相关厚度分别为(144.26±9.36)、(116.16±11.24)、(97.27±10.68)μm]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P<0.01).结论OCT技术可以反映光损伤所致的视网膜变性鼠视网膜结构的进行性改变,是一种简单准确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纪淑兴;严密;张军军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介质中,17β-雌二醇(E2)对其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ⅠA及核结合因子α1(Cbfα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二醇对成骨细胞生成的作用.方法用1,25-(OH)2D3和地塞米松(DEX)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应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不同浓度E2对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 mRNA表达的影响,以α-磷酸奈酚为底物测定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Van Gieson染色法显示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E2能明显抑制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被Northern blot结果所证实.ALP活性随E2浓度增加而降低,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量随E2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E2能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分化过程中BMPR-Ⅰ A及Cbfα1 mRNA的表达,降低成骨细胞生成.
作者:袁成良;金小岚;候建红;栗群英;黄迎春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开胸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短时间内有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可能,术后适当运用机械通气,是防止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我院胸心外科ICU自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开胸术后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共203例,现将呼吸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彭洁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体内和体外的感染性,建立理想的细胞模型,为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冷胰蛋白酶方法及热胰蛋白酶方法培养猪皮肤成纤维细胞,比较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建立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组织块培养法优于胰酶法.结论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优于胰酶法,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为研究PERV在体内和体外的感染性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为评估猪一人间跨种移植的生物安全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对建立动物克隆生产的皮肤体外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丁生财;陈意生;魏泓;刘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斯奇康注射液辅佐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对分为防治组的35例婴幼儿哮喘采用局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年)、同时注射斯奇康(≥3个月),对照组的30例婴幼儿哮喘仅口服酮替芬,临床随访哮喘发作程度、次数、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检查(>1.5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防治组婴幼儿肺功能PEF、FEV1恢复正常(P<0.01);防治组患儿免疫功能改善明显,IgE水平、SIL-2R及CD4/CD8比率下降,GD3水平增高,与防治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临床防治总有效率94.3%(33/35例).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辅佐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医生综合防治婴幼儿哮喘的较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黄英;陈坤华;张儒谊;石田田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Smad2,3,4,7蛋白在5/6肾切除模型中的定位和表达变化.方法Wistar大鼠行5/6肾切除,分别于模型4、8、12周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检测Smad2、Smad3、Smad4和Smad7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来判断.结果Smad2、Smad3和Smad4主要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表达,而Smad7主要在肾小球表达.随着肾功能衰竭的加重,肾小球Smad2、Smad3和Smad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而Smad7蛋白表达却逐渐下降,并伴有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明显增高.结论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进程,Smad2,3,4高表达和Smad7负调控不足是本模型TGF-β高表达导致肾小球硬化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金海;黄云剑;蔡文琴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属淋巴结以外与粘膜相关的一种肿瘤.以前曾被误认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或假性淋巴瘤,现在已明确将它定性为一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即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lymphoma,MALT).
作者:张伟;郭乔楠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胃癌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1298AC多态性及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2例胃癌和101例正常对照的MTHFR基因1298AC多态性:采用PCR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结果胃癌组1298AA、1298AC和1298CC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8%、36.1%和4.1%,与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频率57.4%、37.6%和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以1298AA基因型的OR为1.00,胃窦癌AC基因型的OR为0.87(95%CI,0.42~1.82),CC基因型的OR为0.41(95%CI,0.05~3.72).胃癌MTHFR1298AC 3种基因型中H.pylori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重庆地区人群中MTHFR 1298AC多态性可能是胃窦癌的保护因素,MTHFR 1298AC多态性与H.pylori感染无关.
作者:司佩任;房殿春;张浩;杨柳芹;罗元辉;廖化禹 刊期: 2004年第13期
随着各式各样儿童玩具的增多,儿童腭部外伤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近5年来,我科收治儿童腭部外伤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登远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利多卡因是作用较强的局部麻醉剂,具有吸收快,扩散强的特点.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联合官腔粘膜表面麻醉于孕10周以内人工流产术中镇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华琼;吴庆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支气管哮喘[1].对CVA的治疗目前认为首先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果无效可给予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2,3].本研究旨在探讨H1拮抗剂和β2激动剂联合序贯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奇;寿志南;曹天凤;金礼忠;谷穗;丁黎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以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促进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凝集性生长行为,观察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对诱导毛囊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经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后,促进形成凝集性生长团,再与毛囊上皮细胞共同移植于裸鼠皮下,分别于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毛囊形成及分化程度.结果8周后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的毛乳头细胞组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未处理组仅见松散细胞团;12周后两组均可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但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组较未处理组诱导形成毛囊样结构分化更成熟;真皮成纤维细胞组未见有毛囊样结构形成.结论毛乳头细胞的凝集性生长特性对其诱导毛囊形成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呈凝集性生长后,其生物学功能增强.
作者:麦跃;刘荣卿;伍津津;程波;唐书谦;钟白玉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通过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探讨下丘脑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下丘脑脑片实验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RH刺激大鼠下丘脑脑片后CRH和CRH1R在下丘脑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结果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下丘脑CRH和CRHlR含量明显增多,而CP-154526、H89可显著抑制CRH和CRHlR的增加.结论CRH刺激下丘脑脑片后增多的CRH与CRHIR结合后进一步引起下丘脑神经元CRH和CRHIR表达增加.提示在严重创伤应激反应中,CRH通过PKA途径实现对下丘脑神经元CRH的表达的超短正反馈调节.
作者:陈立朝;许民辉;周继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前磨牙在咀嚼功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方法按照天然前磨牙尖的大小,放大10倍,测试的模型用甲基丙烯甲脂(0号造牙粉)翻制而成.把测试的模型放在激光实时测量系统上进行测量.结果在前磨牙牙尖部位及牙颈部位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牙尖部位受力较大,牙颈部位次之.折裂大多从两牙尖的正中裂开,折裂方式与临床观察相吻合.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论当前磨牙和磨耗成两个牙尖的磨牙时,功能咀嚼容易折裂.
作者:任贤云;刘文康;熊秉衡;王正荣;许昭永;王崇真;李黎静;张永安;谢静;何红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的动物模型.方法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分别用53式滑膛枪发射不同装药量的0.37 g三角破片,给予不同的装药量:0.20、0.25、0.30、0.35、0.40、0.50 g.根据破片飞行特点、能量吸收,神经断裂率,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选择出佳参数,从而建立新西兰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的动物模型.结果使用装药量为0.30 g,初速度为(541.4±26.5)m/s的三角破片,坐骨神经断裂率高于80%,不会引起股骨骨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伤后15 d该组动物全部存活;装药量大于0.35 g,初速大于600 m/s的破片在引起坐骨神经断裂伤的同时,容易合并股骨骨折及周围组织严重坏死,动物不易长期存活;而装药量小于0.30 g,速度小于500 m/s的三角破片飞行不稳,坐骨神经断裂率低于40%.结论装药量为0.30 g,质量0.37 g的三角破片在初速(541.4±26.5)m/s、射击距离1.5 m时可稳定建立兔坐骨神经火器性断裂伤,是一种良好的火器性坐骨神经断裂伤模型.
作者:陈建梅;李兵仓;王建民;张良潮 刊期: 200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病理过程表现为3期:伤后早期(第1~3天)为过度应激期,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大量排空,甚至引起细胞破裂,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过度释放;继之(第7天)为功能衰竭期,滤泡塌陷、细胞退变和萎缩;以后(第20~26天)出现修复改变.结论爆炸伤后引起动物过度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性疾病(PTSD)与应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肖桃元;可金星;艾国平;陶忠芬;黄文琪;粟永萍 刊期: 200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