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
目的:探讨锁骨下入路与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2013-07/2015-03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n=35)和对照组( n=35),实验组患者锁骨下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对照组患者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是20±2.5 min,穿刺成功率97.1%,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间19±2.0 min,置管成功率94.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入路与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相比,穿刺时间无明显差别,成功率无明显差别;在气胸并发症方面,锁骨下入路低于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作者:曹永军;王洪波;韩旭;侯岩君;杜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就我院2014-03/2015-03收治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4例,予以抢救和护理,其中17例接受间断阿托品给药治疗入对照组,17例接受持续静滴阿托品治疗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死亡情况、住院时间及血清胆碱酯酶( CHE)转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5.88%,对照组患者死亡率17.6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及CHE转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的抢救应给予阿托品持续静脉输入,并在患者洗胃后给予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陈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在浅表性瘢痕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4-04收治的79例浅表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 n=40)与对照组( n=39),经手术治疗后,试验组以湿润烧伤膏护理创面,对照组以莫匹罗星软膏护理,对比两组疼痛感、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量及色素沉淀率.结果:试验组疼痛指数(5.02±2.68)、创面愈合时间(7.66±2.50)d、色素沉淀率5.8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瘢痕术后以湿润烧伤膏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增强临床疗效.
作者:孙亚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及胃镜等确诊为食管癌.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9~78(平均62.13±1.84)岁;位于胸中段食管癌20例,胸下段食管癌16例。
作者:虞林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症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 HD)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08-02/2014-08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重症尿毒症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 n=40)和观察组( n=40),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重症尿毒症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药物、血液灌流治疗方案,对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洪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03/2015-02我院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30)和研究组( n=30).对照组采用横断平扫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胸部 CT 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状况.结果:两组检查后肺结节征象状况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研究组(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快速判定出疾病的良、恶性,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卢宝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低钠血症致惊厥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选取2014-02/2015-02我院收治的84例惊厥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6例伴低钠血症,分析其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36例惊厥伴低钠血症患儿平均住院时间(9.12±1.24)d;随访3个月,有2例患儿失访,其余34例患儿中有1例因原发病为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而出现脑瘫外,其余患儿均正常,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结论:临床医生必需给予低钠血症并发惊厥以足够的重视,通过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盛荣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在急性肺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我校医院2014-01/2014-09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选取我校医院2015-01/2015-09收治的急性肺炎学生患者30例,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以及盐酸氨溴索对急性肺炎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症状改善快,值得推广.
作者:温莲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前列腺增生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n=33)和观察组( n=3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张洁;张欲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行肾固定术治疗症状性肾下垂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02/2015-03收治的症状性肾下垂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均实施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观察和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4.1±0.2)min,平均住院时间(9.0±0.2) d,平均卧床时间(6.2±1.1) d.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侧肾脏正常.结论:应用后腹腔镜下肾固定术对症状性肾下垂进行治疗,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荐.
作者:闫拥军;焦志灵;徐国良;车新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方法:对42例(42眼)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入院即行眼压检测,平均眼压(47.78±6.35)mmHg.出院后再次检测眼压,眼压(17.67±5.85)mmHg.治疗后32例眼压均<22 mmHg(其中1例因继发视网膜脱离后致眼压下降),22~28 mmHg 2例.随访2年,30例眼压均正常,治疗后眼压控制在10~21 mm?Hg达94.2%,视力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对于眼外伤的患者受伤后必须先到医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积极治疗病因,严格控制眼压和眼内的炎性反应,避免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因此,预防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对挽救视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丽;范春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时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和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4山东省临沂市交通医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实验组( n=35)和治疗组( n=35).实验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组给予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VAS评分(78.2±13.0)显著优于实验组(67.3±14.0),且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4.29%,显著低于实验组的2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行胃癌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复合麻醉及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其麻醉和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乳腺下缘皱襞切口入路常规腔镜器械技术辅助用于乳腺瘤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选取2011-08/2015-06经乳腺下缘皱襞切口入路常规腔镜器械技术辅助用于乳腺瘤手术治疗女性可触及乳腺纤维瘤8例,观察切口长度、病灶大小和距离切口的长度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皮下淤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2~59(平均38.5±13.9) min,出血量5~20 mL.住院时间3~6 d,术后无并发症.病灶大小、手术时间、切口距离肿物远端的长度三者成正相关(R2=0.785).结论:经乳腺下缘皱襞切口入路常规腔镜器械技术辅助用于乳腺瘤手术,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能够达到微创美容效果.
作者:王志勇;李雪岩;姜洪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收治的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血纤维蛋白原(FIB)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以此研究血纤维蛋白原和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联系.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经IMT检测结果显示,斑块形成患者32例,内膜增厚患者20例,正常值患者为16例.斑块组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而增厚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患者血纤维蛋白原生化指标发现,血纤维蛋白原过高是诊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指标,降低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加以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复发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9/2015-09我院收治的1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53)和观察组( n=63),对照组行电解质补充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指标的恢复时间、血糖、血钾、血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纠正酸中毒、血糖达标及住院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少,且血糖、血钾、血钠及 IL?6、IL?12、IL?18、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电解质补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31)和对照组( n=31).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产妇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产妇术后心理状态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焦虑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提高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缓解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4-12我院收治的98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对照组( n=44)和观察组( n=54);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应激指标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均较高,其术后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快,可提高再次妊娠率,值得推广.
作者:聂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精细化被膜解剖、血管骨骼化移行凝闭离断法等手术理念以及新型手术器械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01/2015-09我院收治的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双极电凝处理使喉返神经全部暴露,也处理甲状腺上级血管,疗效甚好。结果:60例采用甲状腺全部切除手术,其中男35例,女25例;良性病变50例,甲状腺癌10例,均使用双极电凝处理甲状腺上级血管及全程暴露喉返神经,1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障碍,1个月后复查血清钙及甲状旁腺素均正常,其余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甲状腺手术理念和技术有了新的转变,全甲状腺切除结合新型手术器械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米林;哈那提;邢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3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EOAE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对我院2011~2013年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6周内进行听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后进行A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初筛通过率分别为90.11%、93.10%、90.04%,复筛通过率分别为84.07%、87.10%、85.56%;2011年、2012年、2013年听力受损检出率分别为1.06%、0.64%、0.96%,总发生率为0.87%;双耳、单耳中重度以上发生率分别为31.11%、24.39%,总发生率为27.91%.2011~2013年以上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在2011~2013年间无明显差异,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技术初步筛查,及时发现高危儿听力障碍,并进行有效干预,严格执行筛查程序,可降低聋哑发生率.
作者:纪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0引言慢性心衰是由于慢性心脏病变以及长期心室负荷过重而导致的心肌收缩能力减退,使血液排除困难,静脉系统出现淤血及动脉系统搏出量降低,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要的一种心脏疾病。其临床表现常见于四肢水肿、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采用温阳利水活血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学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