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

郭晓辉;孟现良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9收治的4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32例患儿中,共检出 MP DNA、MP IgM阳性68例,总检出率为15.74%(68/432).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例,肺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28例.在阳性患儿中,男38例,检出率为17.92%(38/212),女30例,检出率为13.64%(30/220).男患儿检出率略高于女患儿.从年龄分布来看,9~13岁儿童检出率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而其他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肺炎支原体在9~13儿童检出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疾病编码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为了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疾病编码工作者应正确分析其影响因素,避免疾病主要诊断选择不当、临床诊断信息不完整、对编码库的过分依赖以及较大的工作任务。应不断加强工作人员临床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疾病编码分类的原则,正确填写患者的病案资料,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必要情况下对诊断名称进行相对性的修改,重新选择正确的主要疾病诊断。正确的疾病编码需要临床医师与病案编码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实施规范性的管理,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率,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来我院妇科普查的302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妇女实施B超检查,总结和分析B超在妇科疾病普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B超检查显示,共检出阳性病例84例,疾病检出率为27.8%,疾病类型包括子宫肌瘤、附件区肿块、宫颈纳囊、宫内节育环异常、子宫-腹壁粘连以及子宫腺肌症.结论:采用B超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能够尽早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姜艳娜;孝文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83例伴有室性早搏的住院病人,其中51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观察组;32例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作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根据射血分数,再分为心功能正常组(2 1例)和心功能不全组(30例),均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与心功能(LVEF)的关系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震荡起始(TO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起始(TO)显著低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正常组震荡起始(TO )与心功能不全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震荡斜率(TS)高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正常组(P<0.05)与心功能不全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正常组震荡斜率(TS )高于心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起始(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相关性(r =-0.146,P >0.05);振荡斜率(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r=0.481,P<0.01).结论: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危险使ACS患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风险增加,HRT可能是评估ACS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心肌严重缺血可导致ACS患者的HRT减弱或消失,TS 对严重心肌缺血更敏感.HRT2是高危 ACS患者独立预测指标,HRT2的预测能力强于本研究中的其它风险因素.TO与TS相互独立,二者对高危ACS患者的预测价值不同,TS的预测价值更高.

    作者:乔金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以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ICU科收治的7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未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应治疗,并分析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插管率以及既往吸烟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肺部感染原因的分析,加强控制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朱启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产期母婴健康教育对其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的影响效果

    目的:研究孕产期母婴健康教育对其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孕妇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护理措施,观察组孕妇实施有效的孕期保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出生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实施有效的孕期保健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后自然分娩情况和新生儿出生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孕产期母婴实施有效的保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分娩情况,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

    作者:王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牙髓病变63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根管治疗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多次法根管治疗术,实验组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对牙髓病变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王剑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结肠癌患者31例治疗时机和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时机,分析佳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12/2010-12期间收治的3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不同治疗方式和时机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病理根治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为70%(14/20),显著大于切端阳性患者(P<0.05).经过常规治疗后进行限期手术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急诊手术患者(P<0.05).限期手术患者3年生存率为68.8%(11/16),急诊手术患者为33.3%(5/1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时机和治疗方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选择手术方案,延长患者生存率.

    作者:傅朝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

    目的:探讨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近两年到我院治疗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同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施治,观察组38例在此前提下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疗效是92.11%(35/38),要较对照组的73.33%(22/30)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对比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疗效确切,可尽早解除颈痛症状,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王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60例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应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组(60例)和口腔正畸或修复治疗组(60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组成功率为100%,口腔正畸或修复治疗组的成功率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组1~5年内成功率为93.33%,口腔正畸或修复治疗组1~5年内的成功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组满意度为96.67%,口腔正畸或修复治疗组的满意度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在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成功率较高,不易复发,长期效果更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更满意.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相关因数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的相关因数.方法:选取2013-04/2014-01我院的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52例老年SAH患者,对照组为44例非老年性SAH患者,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出血量、颅压、脑脊液改变与头痛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等量出血及中等量以上出血者发生头痛程度与少量出血者、CT阴性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CT阴性、少量出血者和中等量以上出血者发生头痛程度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1);观察组的头痛程度比照组明显轻(P <0.01).脑脊液为血色或粉红色时,对照组的头痛程度较重(P<0.01),观察组脑脊液为新鲜出血时头痛明显(P <0.01),观察组头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1).结论:CSF血性变是造成蛛网膜下腔的炎性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在CSF血性变程度较轻,头痛程度也较非老年人轻.

    作者:刘立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9收治的4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32例患儿中,共检出 MP DNA、MP IgM阳性68例,总检出率为15.74%(68/432).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例,肺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28例.在阳性患儿中,男38例,检出率为17.92%(38/212),女30例,检出率为13.64%(30/220).男患儿检出率略高于女患儿.从年龄分布来看,9~13岁儿童检出率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而其他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肺炎支原体在9~13儿童检出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晓辉;孟现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腰腿痛的思路与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应用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腰腿痛患者的思路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腰腿痛患者的治疗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中药治疗组和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组两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为(7.5±1.5)d,中医针灸序贯疗法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0±1.5)d,两组平均治疗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序贯疗法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时间较短,患者对治疗效果更满意.

    作者:张慎芳;刘凤强;张玉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取精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0引言在不孕不育中大约有20%是男方因素,而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也是严重的一种,使这类患者无法孕育自己的孩子。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迅速发展,经外科附睾及睾丸切开取精术能得到形态正常的活动精子,利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技术能提高受精率[1-3]。但外科切开取精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生殖中心采用经皮睾丸穿刺微创取精术。其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多次重复取精,为无精子症患者带来了福音[4]。在很多患者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方沈;朱正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01/2013-07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3-10/2014-06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减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婷婷;秦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同药物联合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联合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03/2014-03收治的90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氟康唑+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氟康唑+替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阴道炎症评分及阴道健康状况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与对照组的91.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的2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炎症状评分[(0.9±0.4)vs (1.5±0.8)]分、阴道健康状况评分[(13.8±3.0)vs (10.2±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甲硝唑、氟康唑+替硝唑治疗阴道炎疗效类似,但后者不良反应明显少,能显著提高阴道健康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卒中后抑郁治疗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卒中患者抑郁发作治疗方案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2013收治的卒中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卒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抑郁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后2周、4周及12周对两组患者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周时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4周和12周时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卒中患者抑郁症程度对卒中临床治疗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卒中伴发抑郁症患者在对其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时,也需要注意对抑郁症的治疗缓解,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鄢莉;万竹知;濮蓉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出血性脑梗死4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分析治疗方法.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包括:心源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发病区域主要包括:颈内动脉供血区占多数,少数在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临床 CT表现,可分成血肿型和非血肿型,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变,可进行CT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给予积极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34例,占85.0%,死亡6例,占15.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心源性脑梗死、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发生于脑梗死后的2~20 d,对该疾病患者应当给予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琚长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伴抑郁和焦虑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伴抑郁和焦虑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偏头痛伴抑郁和焦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西比灵进行治疗,实验组联合黛力新以及西比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评分、HAMD分值、HAMA分值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黛力新联合西比灵对偏头痛伴抑郁和焦虑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张幸敏;李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生长抑素结合前列地尔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08/2014-08到我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共52例,随机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长抑素用药,观察组增加前列地尔治疗,评估两组的临床施治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可取得92.3%的临床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内毒素、TNF-α和IL-6等因子水平对比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生长抑素结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对炎症因子的清除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普及.

    作者:吴建顺;李强;吴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02/2014-02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胺碘酮治疗,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胺碘酮治疗效果.结果:8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25%(61/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5%(13/80).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采用胺碘酮进行急诊治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汤天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