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刺药酒治疗骨质增生症192例疗效观察

王玉英

关键词:骨刺药酒, 骨质增生
摘要:0 引言骨质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工作和生活等。它属于中医的“痹证”、“骨痹”的范畴,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汲取前辈的经验,依据中医的理论,选用《普济方》中“虎骨酒”方和《和剂局方》中“骨碎补丸”方的有关药物加减组成“骨刺药酒”处方[1],该方具有补肾填精、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的作用。我科于201111 /201310 将“骨刺药酒”应用于临床的192例骨质增生症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450例的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的改变、原因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2-08/2014-08收治的4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50例患儿中415例(92.22%)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ST改变有82例(19.76%),T波低平36例(8.67%),T波倒置41例(9.88%),Q-T间期延长21例(5.06%);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与心肌酶谱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合并为心律失常,以心电图改变为基础进行诊断准确度高,在临床上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程静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腰疼急性加重96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腰疼急性加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4/2014-12接收的腰椎骨质增生腰疼急性加重患者192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联合中药以及针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在VAS分值改善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中药和针灸对腰椎骨质增生腰疼急性加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普及.

    作者:林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应用价值.方法:13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3.8%,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玉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03/2014-03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降温、抗病毒等常规治疗,少数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激素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脑炎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均在病程10 d以内,其中75例(90%)发生于病程5 d内,8例(10%)发生于病程5~10 d.其中中度脑炎患儿共计26例(31.3%),重度脑炎患儿50例(60.2%),轻度7例(8.4%).结论: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激素治疗可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及早预防可使其预后效果改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民;张幸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

    目的:探究和分析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01/2014-08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增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以及血压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改善血压以及心率,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郝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76例分析与对策

    目的:对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11-01/2013-11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234例输血患者中,有7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0.50%,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结论: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科学合理的用血及应用输血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宝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ICU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以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ICU科收治的7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未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应治疗,并分析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实验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平均ICU住院时间、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切开插管率以及既往吸烟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肺部感染原因的分析,加强控制干预,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朱启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系统化健康指导对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样调查我院8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比两组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健康指导后,对照组依从性得分为(6.74±1.32)分,明显低于观察组(8.91±1.53)分(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应用系统化健康指导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4-01/2014-06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970例,共计970张处方,并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临床资料等方式,对其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不合理用药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次970张处方中,共有882张为抗菌药物处方,应用率为90.9%.从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来看,以头孢菌素类多,占51.8%,其次是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分别占24.5%和14.7%.从联合用药情况来看,882张抗菌药物处方多为单用药物,占70.4%,且无三联以上用药处方.从不合理用药情况来看,共有68张(7.7%)处方用药不合理,主要问题集中在用药途径欠合理、用药剂量不当和疗程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呼吸内科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仍不是特别合理,需要予以充分重视,并通过人员培训、药物联用等方式来规范用药.

    作者:廖克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出血性脑梗死4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收治的4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发病特点,分析治疗方法.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病因包括:心源性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发病区域主要包括:颈内动脉供血区占多数,少数在基底动脉供血区.根据临床 CT表现,可分成血肿型和非血肿型,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变,可进行CT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给予积极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34例,占85.0%,死亡6例,占15.0%.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主要包括:心源性脑梗死、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发生于脑梗死后的2~20 d,对该疾病患者应当给予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琚长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

    目的:分析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的关系,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3-09收治的43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在432例患儿中,共检出 MP DNA、MP IgM阳性68例,总检出率为15.74%(68/432).其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4例,肺炎36例,急性支气管炎28例.在阳性患儿中,男38例,检出率为17.92%(38/212),女30例,检出率为13.64%(30/220).男患儿检出率略高于女患儿.从年龄分布来看,9~13岁儿童检出率高,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而其他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肺炎支原体在9~13儿童检出率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晓辉;孟现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取精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0引言在不孕不育中大约有20%是男方因素,而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因素之一,也是严重的一种,使这类患者无法孕育自己的孩子。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迅速发展,经外科附睾及睾丸切开取精术能得到形态正常的活动精子,利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 )技术能提高受精率[1-3]。但外科切开取精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生殖中心采用经皮睾丸穿刺微创取精术。其优点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多次重复取精,为无精子症患者带来了福音[4]。在很多患者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方沈;朱正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48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和分析无创呼吸机在Ⅱ型呼吸衰竭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11/2014-11 接收的4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无创呼吸机应用禁忌.结果:治疗后,48例患者的pH、PaO2以及SaO2均明显上升,PaCO2、HR以及RR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明显,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晋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帮助和指导.方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01/2013-07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3-10/2014-06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的2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减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带管出院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赵婷婷;秦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正中神经电刺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实施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10/2014-05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共36例,按随机数表法等分成两组,实施常规促醒康复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者纳入观察组,研究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肿体积、GCS分值对比相仿(P>0.05),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ICU治疗时间是(8.6±2.0)d,显著短于对照组(10.7±2.1)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正中神经电刺激有良好的促醒效果,可缩短ICU治疗时间,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作者:殷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MRI 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3-12收治的24例脊柱血管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性的TSE序列T1WI、T2WI、T2WI/STIR进行横断面和矢状面扫描。结果:总共检查出6例胸椎受累、腰椎12例、6例颈椎,发现32个病灶,6例多发肿瘤,7例T1WI 低信号/T2WI 等信号,9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MRI在推测脊柱血管瘤组织学类型、评价肿瘤潜在侵袭性及活动性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窦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因素分析及治疗

    目的:分析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因素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2013-07/2014-06收治的120例行妇产科下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研究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比两组切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因素包括患者肥胖、手术刺激、术中操作不规范、抗生素使用不当等,给予对症治疗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袁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老年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和分析无张力修补手术对老年性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06/2014-06接收的老年性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6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无张力修补手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手术对老年性复发性腹股沟疝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性,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普及.

    作者:刘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应用于肺结核患者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2-05/2014-05来我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共68例,随机将其等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服我院自拟百合固金汤治疗,研究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取得94.12%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有不适症状出现,但观察组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联合疗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施治,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加强普及.

    作者:卫芳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目的:比较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组(A组)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组(B组),两组分别为32例和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术后植骨融合率、植骨效果等指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在融合率、复位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突间植骨是I度退变性滑脱的有效植骨融合方法,对I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和真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术是首选疗法.

    作者:邝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主管: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