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论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与对策

林青;张洪

关键词:医患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医务工作者, 医患双方, 患者, 医学发展史, 医疗市场化, 主要矛盾, 主导地位, 医疗卫生, 医疗纠纷, 医疗环境, 医疗工作, 特殊表现, 社会生活, 人际关系, 权益受损, 美好愿望, 衡量标准, 服务工作
摘要:医患关系是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医患关系本身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包含医患双方的主观美好愿望与医学客观现实,医务工作者实际情况与患者理想化要求等多重矛盾.而所有这些矛盾,统一于患者求医问药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这一大前提下,其统一性占主导地位.新时期医疗市场化趋势及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迅速,医患关系的内涵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有所扩大,都要复杂.抓住其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势利导,可达到和谐、统一的医疗环境;反之,忽视或激化矛盾,导致医疗纠纷,不仅使患者自身权益受损,也使医疗工作整体水平下降,甚至是医学发展史上局部的倒退.本文就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及对策进行论述.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知情同意再探

    从知情和同意两个方面探讨了知情同意这一概念的历史、内涵与要素,以及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旨在通过这些理论上的探讨,为进一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

    作者:姜萍;殷正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中外医学伦理学教学对比研究与启示

    美国、法国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师资结构等方面各有其特点,学习与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吴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科诊治与循证医学

    在发达国家,循证医学已成为医院、会议、专题研讨会的主题之一,循证医学的概念正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医学文献中.在我国,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也正成为临床医学界人们关注、争论的热门话题,而循证医学的发展是强调医学决策的制定,应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可靠的临床研究证据及病人的期望进行完善的结合,以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对医疗实践起着主导的作用.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病人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因为医学是一种高风险的服务行业,而有一些病人对医务人员不能理解,有的病人认为只要病人进了医院就要治好病,若是不好就是医生没有技术,对工作不负责任,特别是儿科病人由于小儿小,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同时也不能自诉病情,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时也可因为病人家长不理解而闹出一些医疗纠纷,给医生很大的压力,这样有可能会干扰医生的正常思路,以至影响病人的治疗.

    作者:刘跃梅;曾祥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孕妇心理需求及分娩镇痛的效应评价

    从孕妇的心理变化出发,分析孕妇心理需求,阐明了作者对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及效应评价.

    作者:杨小立;周春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个别谈话在医德教育中的运用

    个别谈话是解决具体医德问题的重要方法,个别谈话必须作到以情感人,真实可信,对症下药,选择时机,注意表达方式,才能收到好的医德教育实效,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水平.

    作者:王茂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我国器官移植的现状与伦理学思考

    探讨促进我国器官移植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途径,通过对我国器官移植现状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分析,阐述了人们的传统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及伦理道德观是影响我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因素;提出改变观念、实行科学的脑死亡法、为器官移植立法是我国器官移植腾飞的根本途径.

    作者:张永平;殷正坤;张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德档案在行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作风建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立和健全医德档案,是行业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德档案在行业作风建设中的作用,是医院目前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之一.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体态语言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着重探讨了体态语言在医疗护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意义,旨在引起人们对体态语言应用的重视.在医疗护理实践中,运用好体态语言,对于搞好医患关系与医院优质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促进医院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吴丽平;王彦;贾连春;王治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不同医学模式下医生角色之比较

    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生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并导致医患关系的相应改变,对医疗效果也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比较了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生角色及其变化,指出了这一转变过程中的人本主义内涵.

    作者:李强;韩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医疗服务理念的转换与临床实践

    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针对大脑病变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及护理人员,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更为必要,对在临床工作中对得准确诊断及良好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医德知识的类型、传递途径与教学形式

    尝试性地从医德知识的类型和传递途径出发,从理论上论证了对不同类型的医德知识所应采取的不同的教学形式.

    作者:杨同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论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与对策

    医患关系是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医患关系本身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包含医患双方的主观美好愿望与医学客观现实,医务工作者实际情况与患者理想化要求等多重矛盾.而所有这些矛盾,统一于患者求医问药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这一大前提下,其统一性占主导地位.新时期医疗市场化趋势及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发展迅速,医患关系的内涵比以前任何时期都有所扩大,都要复杂.抓住其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势利导,可达到和谐、统一的医疗环境;反之,忽视或激化矛盾,导致医疗纠纷,不仅使患者自身权益受损,也使医疗工作整体水平下降,甚至是医学发展史上局部的倒退.本文就新时期医患关系的转变及对策进行论述.

    作者:林青;张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个性特征与美容行为

    个性特征决定了美容者的美容行为.不同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以及能力差异使个体在美容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质.

    作者:季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伦理思考

    为了改善脊柱疾患病人的治疗水平,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脊柱手术微创化,必须得到不断发展.而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并且符合严格的伦理要求.本文分析开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所产生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并提出对策.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治疗性克隆技术的进展及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治疗性克隆技术飞速发展,使人们看到了临床应用的曙光,但同时产生了诸多社会、伦理问题,我们认为,克隆人类胚胎提取干细胞能得到伦理学上的辩护,人与兔细胞融合违背了生命的尊严、和谐,自主等原则;将克隆动物器官移植给病人,许多社会、伦理、法律问题也无法回避.制定法律和伦理规范是当务之急.

    作者:郭继志;元虹;谢显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医学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业繁重,学习年限较长,加之医学院校单科设置,文体活动普遍不如综合性院校、理工科院校活跃,所以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孙英梅;张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论患者隐私权的价值与保护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权.由于医疗活动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很容易知晓患者的隐私.因此,如何对待患者的隐私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主要探讨了隐私权的概念及重要性;保护隐私权的措施;隐私权保护的限制.

    作者:逯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医者主体弱化的探讨

    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医者的主体性作用有弱化的趋势.本文集中探讨了这种主体性弱化的具体表现及其基本对策.

    作者:乔力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困惑与伦理选择

    1 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伦理学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这一包含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各种躯体不适)、心理状态、社会生活状态及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在恶性肿瘤防治评价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作者:王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认认真真正行风扎扎实实树新风

    近几年来,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抓好优质服务、院务公开、端正行风三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低廉、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

    作者:唐鲁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