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患交流中角色的冲突与和谐

马小琴

关键词:交流, 角色, 冲突, 和谐
摘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收集患者资料、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但要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患之间必须达到角色的和谐、心理的沟通.本文现就护士的角色、患者的角色及护患角色的冲突与和谐等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

    物理诊断学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环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是物理诊断学的根本要求.学生在物诊教学中,兼有医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这一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张艰;李焕章;印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强化语言艺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医院的环境与家庭不同,病人往往感到环境陌生,对疾病凶吉担忧及有离开亲人的孤独感.在这种情况下,护士的言语和态度有特别深刻的感染力.护士合人心愿的语言对病人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增加信心获取心理的满足与需要,有益于健康.因此,语言是抚慰病人心灵的一剂良药.护士语言失当,将会对病人构成颇大的心理压力,扰乱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有碍于健康.

    作者:张淑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试论医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加强和改进医德医风建设,必须明确医德资源的含义,懂得医德资源的属性和功能,学会开发和利用医德资源,有效实现医德资源的共享.

    作者:陶金莲;姜维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喉移植的伦理学

    喉移植的目的在于恢复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近似正常的呼吸、吞咽或发音功能,并取得佳的美容效果.但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同时,接受咽喉移植的患者又面临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及其诱发的疾病等问题.因为喉是非生命所必需的器官,只有当喉移植所获取的利益远远大于其风险时,喉移植才可能被认为是公正合理的或者说是合乎道德的.

    作者:朱立新;秦永;汪吉宝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表面麻醉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配合的体会

    随着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认识的提高及操作技术水平的进步,表面麻醉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正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手术具有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但需要手术者、护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手术.我院于2001年开展此项手术,共实施手术38例.手术中,我们作为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有不少体会.

    作者:王妮;刘亚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体干细胞研究与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是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朋友.如同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一样,科学研究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当科学研究与人类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优先维护人类的利益.医学伦理学就是要规范和引导现代医学科学,使它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对人体干细胞研究来说,同样是如此.

    作者:李嵩;刘水兵;姚冬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折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126例骨折住院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作观察、归纳.结果:骨折患者在住院各个时期均有各自的心理特点.结论:掌握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杨叶香;危笑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两起恶性医患纠纷事件的思考

    近几个月来,连续发生两起骇人听闻的病人杀害医生的恶性医患纠纷事件.一起是2001年7月10日中午11时发生于长沙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38岁的凶手硕士彭世宽,对着67岁的老医生王万林连捅46刀,老医生丧命.凶手并不逃跑,而是等待警方逮捕[1];另一起是2001年11月14日上午10时,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五楼眼科服务台发生爆炸,造成五人当场死亡,35人受伤住院.死者五人中三人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其中一人正是为凶手治病凶手企图报复的副主任医师李明肃.事后重庆警方查明,此案系四川省邻永县城北镇双井村四组农民包季厚所为.包季厚因患右眼视网膜脱离,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元月19日至重庆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对治疗效果不满,与主治医生李明肃发生矛盾,并多次扬言要报复,并终成酿成如此惨痛的悲剧[2].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期医患关系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导致紧张的既有医学的,也有社会伦理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自身缺陷方面的,也有个别患者就医行为缺陷方面的原因.作者就如何营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谈了几点看法.

    作者:兰迎春;王德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一些新动态

    1999-2001年,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学术活动甚为活跃,其特点体现在人类基因组研究、克隆技术研究、遗传生殖技术发展应用等相关伦理问题的凸现和探讨的白热化;器官移植等临床医学领域与伦理学相关案件的出现及媒体的关注;国家卫生保健制度及机构改革与生命伦理学学术界的参与;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领域对医学生、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视和反思;中国两岸三地及国际生命伦理学界加强合作、多次联合召开会议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从伦理角度加强医院药理基地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药品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医院药理基地如何在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加强伦理道德规范是关系到每一个受试者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大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药理基地过程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对今后院内药品临床试验规范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措施.

    作者:陆明莹;马爱群;贺宏;王亚峰;孙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全程心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AMI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可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在恐慌期、焦虑期、恢复期,给予患者及家属具体的指导,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能避免误区的羁绊.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对恢复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铎芝;江苏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人选医生的利与弊

    病人选择医生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既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兴利除弊,使病人选择医生这一举措日益完善,这是当前各级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胡盛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血管病人针灸治疗中的生存质量与心理伦理需求探讨

    对47例脑血管病人经针灸康复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心理伦理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47例病人在针灸康复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27.2,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69.3,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性(P<0.01).采用图形探索性统计分析,47例生存质量分数描点有31例超出分界线,表明针灸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心理伦理需求分析表明:治疗前后47例脑血管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可认为接受针灸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病人的心理伦理需求在治疗前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陈惜贞;钟贵玲;刘菊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中常见的护患纠纷及管理措施

    Icu是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病人的英文简称.Icu的性质决定了它以收治各种病情复杂、危象多变的重病人为主.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协时时存在,再加上Icu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仪器设备、各种监护费用较高,患者及家属很难在期望得到身心治疗与使用较少资金之间做出抉择.尤其是在病人病情恶化或治疗失败时,就可能产生护患矛盾.我院自建立Icu的病房以来,针对Icu病房中易出现的护患纠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Icu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春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医院药剂工作的若干伦理问题

    医院药剂科作为医院药品和药事管理事宜的技术职能科室,涉及专业技术、信息指导、技术经济管理、行政职能等方方面面,涉及药剂研制生产、采购保管和配方使用,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的生存发展和医风乃至社会风气的良好.因此,这一领域的伦理问题,当然应该引起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在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在理智与意志两个基本因素基础上,由行为对象、目的、效果、场合和手段五个因素构成的.要实现道德行为的养成就要深知道德的构成因素,并在其上面下功夫,就要讲求道德教育的说理艺术,讲求不良行为的矫正方法,藉以育良行,弃劣行.

    作者:张鸿铸;王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组织保障及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作者:赵降英;郑飞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医德教育之见

    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必修课程.医疗道德是医务人员的思想指导,行为规范,医德也是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及医务人员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德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内容不断的更新、目标日见明确,医德教育任务日趋艰巨.如何正确认识医德教育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医德教育体制改革适应新潮流,探索医德教育新模式,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作者:刘求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与左室重量关系及其社会防治对策

    以往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使心室顺应性、延展性下降,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我院50例年龄≥5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并以65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受检者为对照,旨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发病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

    作者:冯永芝;刘淑惠;刘静;卢夏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