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与左室重量关系及其社会防治对策

冯永芝;刘淑惠;刘静;卢夏季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舒张期, 二尖瓣血流频谱, 左室重量, 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左室肥厚, 多普勒超声技术, 发病年龄, 压合, 左心室, 延展性, 顺应性, 受检者, 应用, 检查, 二维
摘要:以往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使心室顺应性、延展性下降,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我院50例年龄≥5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并以65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受检者为对照,旨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发病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病人针灸治疗中的生存质量与心理伦理需求探讨

    对47例脑血管病人经针灸康复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和心理伦理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47例病人在针灸康复治疗前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27.2,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69.3,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的差异显著性(P<0.01).采用图形探索性统计分析,47例生存质量分数描点有31例超出分界线,表明针灸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人的康复效果显著.心理伦理需求分析表明:治疗前后47例脑血管病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可认为接受针灸康复治疗的脑血管病人的心理伦理需求在治疗前后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作者:陈惜贞;钟贵玲;刘菊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放弃治疗临床分析

    收集因妇科恶性肿瘤而放弃治疗的病人36例,分析其原因,并探讨临床医生对此类病人所面临的困境所应持的态度;建议应明确拒绝病人对安乐死的要求,但应予病人同情、鼓励及心理治疗,并结合草药及体育疗法.

    作者:侯智勇;孙显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伦理思想

    通过当前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点和指导思想的分析,现正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公益、利民效用的社会伦理原则,保证了三项卫生改革任务的完成.

    作者:李传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一些新动态

    1999-2001年,中国的生命伦理学学术活动甚为活跃,其特点体现在人类基因组研究、克隆技术研究、遗传生殖技术发展应用等相关伦理问题的凸现和探讨的白热化;器官移植等临床医学领域与伦理学相关案件的出现及媒体的关注;国家卫生保健制度及机构改革与生命伦理学学术界的参与;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领域对医学生、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视和反思;中国两岸三地及国际生命伦理学界加强合作、多次联合召开会议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HGP引发的几个认识误区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对人类生活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但还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夸大,它可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或者会引起社会动荡和恐慌,或者使一些人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因为HGP引发的问题涉及面广,本文只谈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作者:邹从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护患交流中角色的冲突与和谐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收集患者资料、作出正确诊断的基础,但要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护患之间必须达到角色的和谐、心理的沟通.本文现就护士的角色、患者的角色及护患角色的冲突与和谐等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见解.

    作者:马小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如何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期医患关系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导致紧张的既有医学的,也有社会伦理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自身缺陷方面的,也有个别患者就医行为缺陷方面的原因.作者就如何营造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谈了几点看法.

    作者:兰迎春;王德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的应用

    通过对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运用、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减轻病人对住院的焦虑和恐惧,使病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毓萍;张红梅;裴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与左室重量关系及其社会防治对策

    以往的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可使心室顺应性、延展性下降,是导致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我院50例年龄≥5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并以65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受检者为对照,旨在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和发病年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

    作者:冯永芝;刘淑惠;刘静;卢夏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中常见的护患纠纷及管理措施

    Icu是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病人的英文简称.Icu的性质决定了它以收治各种病情复杂、危象多变的重病人为主.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协时时存在,再加上Icu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仪器设备、各种监护费用较高,患者及家属很难在期望得到身心治疗与使用较少资金之间做出抉择.尤其是在病人病情恶化或治疗失败时,就可能产生护患矛盾.我院自建立Icu的病房以来,针对Icu病房中易出现的护患纠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Icu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春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学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读《医学伦理学》一书

    近日读了姜维茂、程乐森、王建立主编,秦玉明主审的<医学伦理学>一书 ,顿感耳目一新.该书在继承总结二十多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成果的基础上,有不少自己的创新.首先,从写作初衷来看,该书是由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程改革试点课题的一个成果.

    作者:李恩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

    物理诊断学是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要环节,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是物理诊断学的根本要求.学生在物诊教学中,兼有医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这一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伦理道德要求.

    作者:张艰;李焕章;印弘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病人选医生的利与弊

    病人选择医生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既带来一定的好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兴利除弊,使病人选择医生这一举措日益完善,这是当前各级医院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者:胡盛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论传统伦理对中医微观发展的影响

    传统伦理不仅规范着中医的体系也规范着中医的思维模式.历史上,它推动了中医学的产生、发展,使中医在宏观的整体诊治及预防上取得了突显的地位,但却阻碍了中医的微观发展.当西方医学已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状态,进入现代医学发展时期,中医理论仍高度泛化,阻碍了其现代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米满月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若干伦理学问题

    1 妇科肿瘤治疗中出现的伦理学矛盾恶性肿瘤终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切除所有的病变组织及可能转移周围组织为手术治疗的理想目的.但对于强烈要求生育的妇女,存在着生育权与生存权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曾有医师对一卵巢肿瘤患者作双侧卵巢切除,保留子宫并紧急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分娩一健康婴儿,至此,由于人工生殖技术而引发的医学伦理问题出现.同时高新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带来了病与病人的分离,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对病人的冷漠;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提高了医疗费用,当患者无法承担时,患者的医疗权和生存权受到了威胁;基因治疗本身存在技术伦理问题,即安全性问题:包括基因治疗前,是否经过了充分的实验动物基因治疗.作为正常基因载体的反转录病毒有可能与未经确定的病毒发生重组,或与病人体内细胞的内源DNA序列发生重组而转化成具有可感性的病毒.由于载体/基因重组体随机地整合染色体,将可能激活病人体内本来处于休眠状态的原癌基因成为其他肿瘤的诱发因素.同时,究竟哪些人有权享有这项技术,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对人类未来将产生何种影响等等问题的出现,成为基因治疗的非技术性伦理问题;当患者因疾病失去生育功能、并影响正常性生活时,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符合伦理要求,对患者的配偶是否公平?对于某些特殊的妇科恶性肿瘤,如侵蚀性葡萄胎、绒癌,患者仍有很大的生存机会,其家属因经济原因放弃为患者治疗,同时又没有相应的机构为患者服务……在现实生活中,因经济、社会的因素,往往使医生及患者处于两难的境地.而其它的伦理学问题包括恶性妇科肿瘤患者是否应确知自己的病情?晚期患者放弃治疗是否符合伦理学原则?安乐死的伦理学分析等等……也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王利娟;安瑞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折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126例骨折住院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作观察、归纳.结果:骨折患者在住院各个时期均有各自的心理特点.结论:掌握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杨叶香;危笑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从伦理角度加强医院药理基地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药品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的重要环节,医院药理基地如何在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加强伦理道德规范是关系到每一个受试者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大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药理基地过程管理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对今后院内药品临床试验规范管理的实施提出了一些措施.

    作者:陆明莹;马爱群;贺宏;王亚峰;孙青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通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从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组织保障及评估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作者:赵降英;郑飞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护理人员文明服务动因调查与分析

    对4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文明服务动因调查.主观因素调查显示有97.5%-82.5%的人认为语言美、个人修养好、热爱护理专业等与文明服务密切相关;客观因素调查显示有95%-80%的人认为优良传统、职业道德、良好的家庭氛围及所受教育程度等与文明服务相关.我们要通过个人抓服务意识养成和科学管理,增强个人修养,利用护患互动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等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

    作者:李洪瑞;王黎;赵玉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医德教育之见

    医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必修课程.医疗道德是医务人员的思想指导,行为规范,医德也是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及医务人员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德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内容不断的更新、目标日见明确,医德教育任务日趋艰巨.如何正确认识医德教育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医德教育体制改革适应新潮流,探索医德教育新模式,是当代医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作者:刘求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