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卫生服务与加强伦理教育

印爱平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伦理, 规范, 教育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特有的服务内容和形式,深刻体现着医学的人文性及医学活动的目的性,包含着对卫生服务人员的伦理要求.深刻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伦理规范的重要性,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伦理教育,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编辑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

    分别从选稿、审稿、修稿及约稿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以求对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有所裨益.

    作者:郭教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指南1·建立生命伦理委员会

    前言正如书名所示,本指南旨在提供简要的指导.它既不是要制定必须包含在卫生政策中的伦理原则,也不是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立下某种具体的发展方式,而是在审查了许多会员国在国家、地区和地方层次上所建立的生命伦理委员会的情况之后,提出一些建议.对于科技发展的道德问题以及促进公众健康的愿望所进行的反思,已经促使世界上许多地方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命伦理委员会,本指南将对其中的四种加以介绍和说明.

    作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科学与技术伦理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连市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考量

    公平性是医疗保障的本质和核心,金州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1基本医疗权利保证的原则;2机会平等原则;3人道主义原则;4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公平之处,具体表现为:1自愿与强制的二律背反;2供给与需求的悖论;3预防与治疗的张力.

    作者:孙宏亮;王东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床实习中出现医患沟通障碍的探讨

    临床观摩实习对于医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却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这一障碍是由医、患、社会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根据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对策是可以缓解并解决这个问题的.

    作者:于冰;严丽洁;董梅;姜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进修医生带教中的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是临床进修医生教育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作者强调培养进修医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换位思考,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教育进修医生尊重患者的权力,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在与病患交流时采用规范用语,并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教育进修医生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调动进修医生的积极性,在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的同时,使进修医生在医德医术上有所提高.

    作者:张艰;印弘;吴昌归;李志奎;柏常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患者选择医院中的伦理问题

    就患者从选择医院到出院或转诊转院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进行伦理探讨.

    作者:苏联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国医师执照考试制度对我国医师准入制度的启示

    目的:探讨医学类毕业生,如何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方法:我国<执业医师法>颁布后,对医学教育及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和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异同点的分析,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

    作者:高惠霞;杨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矫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探索

    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经过实践和探索,试图摸索出一个矫治的有效模式,以实现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作者:吴代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生道德现状及思考

    现代医学教育要求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调查了300名医学生,对医学生道德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医学生道德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张亚宁;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医疗服务监管制度建设的伦理思考

    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监管制度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从介绍医疗服务监管的实践与理论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监管的现状,探讨了医疗服务监管的特征、体系以及政府监管的内容.

    作者:吴奎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试论医学伦理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对医学伦理与心理过程进行详细考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医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探讨了医学伦理与认知建构、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三种心理过程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医师的伦理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临床医师的伦理教育和培训.

    作者:苏景宽;王长军;郭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营养保障的伦理意义

    老年营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开展的系列活动的总称,包括营养教育与宣传、营养科技、营养投资、营养扶贫、营养干预、营养立法等.加强老年营养保障,既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口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又能降低慢性病发生率,节省医疗费用开支,减轻国家和个人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了公平性、公益性和效益性等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

    作者:宋佐东;马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价值功能

    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被无限放大,而人文科学属性未被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科学的作用重新成为医学院校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认真审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对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21世纪医学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冰;金忠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及伦理思考

    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从规范教学过程、更新实验内容、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综合评价、提升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技能教育为主干,以医德品质培养为核心,将实验科学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授予学生,使学生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涵养,构建合适医学高职教育特点的新的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石玉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和而不同: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和而不同,可以理解为多样性的统一,或多样性的协调.它对认识和处理生命伦理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极富教益:一方面,充分考虑生命伦理的世界性,通过交流和协商,求得共识、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协议,也要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另一方面,它允许各个国家和民族从自身的国情和文化传统出发,允许对生命伦理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作者:陈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误诊分析及伦理反思

    目的:分析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Reactive Histiocytosis,RH)的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9例RHR症状体征、血象、骨髓象,发病原因等临床资料,对误诊率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误诊率高达66%,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Malignant Histiocytosis MH)者占56%.误诊原因原发病症状不典型;临床医师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引起的RH病因认识不足;仅重视骨髓组织细胞百分比而忽视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RH病因中血液亦可引起,RH组织细胞百分比可高于20%,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医德审慎.

    作者:于晓原;周冬枝;权正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癫痫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与有效干预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儿童癫痫治疗及康复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癫痫发作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而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癫痫儿童生活质量,矫治癫痫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的有效干预对策.

    作者:刘小红;周熙惠;韩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艰难的创新——读《医学科技哲学导论》有感

    尽管发达国家对医学的哲学研究已经相当具体和细致,可在我国,这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作者:彭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试论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

    回顾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在国外和国内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其职能的拓展演变,进而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讨论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组织与运行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以期对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商业贿赂与医患关系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立足于维护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探讨了商业贿赂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指出应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对于人的生命保持高度的尊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商业贿赂在神圣的生命科学领域无滋生的土壤.

    作者:涂玲;卢光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