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王芳
生物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笔者从价值、智商、权利、义务等角度将多数动物实验与不符合伦理的人体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后认为其同样不能得到伦理学的辩护,而社会对此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由于对其应用了不同的伦理学理论.后建议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以保障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作者:马永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具有虚拟性、超越时空性、道德缺失性、中心人物不确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游戏成员的个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试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提出网络游戏监管的策略.
作者:徐娜;张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器官短缺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发展.器官有偿捐赠可以增加器官的数量和减少移植等待时间,但是也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包括对人类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导致器官交易和器官商品化,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规范器官有偿捐赠行为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快针对有偿捐赠的法律的制定,还要坚持生命价值、知情同意、公平公正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者:张洪伟;刘小南;王为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疗知情同意书属于医疗法律文书范畴,结合医院医务处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对此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指出医疗知情同意书的规范化管理包括书写格式、内容以及实施要求等.
作者:孙宏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疗改革政策伦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医疗改革过程中相关伦理道德构建上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医疗领域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伦理学角度对医疗公平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医疗消费和医疗机构经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高丽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究医患对立的原因,有利于医生、患者的和谐,避免医学遭受损失.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和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中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探究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公共、公平的医疗环境,是缓解医患对峙,达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小英;杜秦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青睐.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KAP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于兆锋;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分析了影响医生诊治活动决策的四种关系:医生与医院、医生与病人、医生与保险公司、医生与供货商及药商的关系,目的是寻求对医生执业行为、职业伦理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教育的合理方式以及有效的管理途径,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李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立足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医疗职业人格的不健全与医学专业精神的不足是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指出孙思邈医学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在实践中指导医学从业人员完善职业人格、丰富医学专业精神内涵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张修燕;黄裕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日本临床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我国的大致相同.而实际操作却有不少异于我国之处.日本临床的知情同意彰显了医院的医疗权威的同时,在赢得患者信赖方面下足了工夫,使弱势群体的患方在病痛中还要承担风险的知情同意,变成了有强势群体的医疗方加入并引导患方共同努力规避风险完成医疗的良性工作过程.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细节决定成败,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我国医疗现场,日本同行的做法或许有可借鉴之处.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易性病是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变性手术是易性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易性病患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深受心理障碍性疾病困扰,受到社会的嘲笑、鄙视、指责和谩骂,应得到社会的宽容、同情、理解和帮助.作者试从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易性病人的人文关怀进行探讨.
作者:刘旺华;贺达仁;肖献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合在临床病理科长期工作的具体实践经历,对当前病理会诊现象增多的原因、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赵龙坡;杨连君;陈玮;马培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公共卫生服务及其重要性,牢固树立科学健康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卫生伦理规范体系,坚持长期深入的实践必将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护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护士工作内容的扩展,护士素质又发生了变化,阐明了护理道德规范的约定和法律限定的意义;并从护理技能、护理理念、护患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护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建议.
作者:刘彦君;付菊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网络心理咨询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对网络心理咨询业的职业伦理规则进行了探讨.
作者:毕红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是中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德的精华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医务工作者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理想;对于改善现代医患关系;对于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廉洁行医;对于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和境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就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内涵、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医患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指出改变因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对策.
作者:何华明;袁春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向医学工作者和医患互动研究人员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特点、理论基础和一般步骤,重点论述了可用来研究中国医患会话的语言工具(主要包括分类系统、及物性、情态、预设、话题、问答、话轮转换、对应结构等),以期丰富他们研究医患会话的方法.
作者:刘兴兵;刘琴;邵艳;何承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社会转型带来的医德人格扭曲、医疗行政监管缺位和医疗行为中的诸多法律盲区等是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主因.医疗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在医疗领域的扭曲体现,产生了医院管理伦理失范,医疗腐败更是对医院管理伦理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因此,反对医疗腐败,倡导文明行医,需要正本清源,从医院管理道德建设的源头抓起,注重医院管理道德人格的完整性;需要对医疗市场经济中的医院管理伦理建设进行方法论的思考,真正做到既要面对市场,又要超越市场.强化新伦理观教育实现医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医疗行政管理制度是矫治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对策.为病人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也是医患关系的伦理基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