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升
从医疗服务现状探讨医院药学人员在临床药学领域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行为的伦理问题.提出医院药学人员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管理的举措以及优化用药的伦理观.倡导规范医院药学人员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医德观念和医药学责任感,呼唤医院药学人员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建立全新的医药学伦理模式.
作者:陈素华;兰礼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颜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外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身体暴露部位特别是颜面部的美观治疗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外伤的患者,经过处理后,不但没有获得很好的美观效果,有的甚至需要进行Ⅱ期整复.我们对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刘曼莉;宋勇;屠军波;王正辉;杨壮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人文教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医学基础课教师应增强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渗透人文教育的水平,教学中通过结合医学生实际,切实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辩证思想,形成科学思维模式;根据岗位特点,着力培养道德感和责任感来渗透人文教育.
作者:杨朝晔;秦红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在诊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医疗,依据循证医学的成果,对颅脑损伤诊疗过程中的过度医疗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针对颅脑损伤过度医疗应采取的措施,获得优化的诊疗方案.
作者:万青;陈复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日本临床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我国的大致相同.而实际操作却有不少异于我国之处.日本临床的知情同意彰显了医院的医疗权威的同时,在赢得患者信赖方面下足了工夫,使弱势群体的患方在病痛中还要承担风险的知情同意,变成了有强势群体的医疗方加入并引导患方共同努力规避风险完成医疗的良性工作过程.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细节决定成败,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我国医疗现场,日本同行的做法或许有可借鉴之处.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对医学伦理学委员会伦理审查的程序、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评述.从已有文献来看,关于伦理审查的程序国内外已有成熟的研究,但如何对试验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如何保障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独立性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伦理审查的内容方面,今后理论研究的趋向是研究问题的进一步细化和专门化.在伦理审查的方法方面,如何应用临床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开展人体试验中风险与受益分析与评估是今后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
作者:张红霞;杨同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合在临床病理科长期工作的具体实践经历,对当前病理会诊现象增多的原因、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赵龙坡;杨连君;陈玮;马培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中国医生面临公正器官分配的伦理责任;面临着中晚期肝癌移植手术适应证的掌控带来的资源浪费的伦理责任;面临通过供体器官移植传播HIV和HCV传染病的风险责任.医生应具备伦理和法律观念,化解风险,承担责任,积极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是中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德的精华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医务工作者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理想;对于改善现代医患关系;对于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廉洁行医;对于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和境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疗改革政策伦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医疗改革过程中相关伦理道德构建上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医疗领域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伦理学角度对医疗公平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医疗消费和医疗机构经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高丽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医德理念是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伦理指南.当前,加强中医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高等中医院校要弘扬中医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医院校特色,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培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人才.
作者:王曼;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合中医药研究的临床特点,在分析伦理审查的原则,伦理委员会在国内的发展基础上,重点结合中医药研究方法和在伦理审查中的特点,对如何建立一系列完整的伦理委员会审查管理制度,任命制度,委员继续教育制度,伦理审查程序,研究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文件的保存和归档制度,知情同意签署制度,对药品、临床研究项目等涉及人体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与监督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大限度保护受试者利益.
作者:王小云;梁兆辉;黄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青睐.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KAP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于兆锋;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究医患对立的原因,有利于医生、患者的和谐,避免医学遭受损失.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和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中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探究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公共、公平的医疗环境,是缓解医患对峙,达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小英;杜秦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护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护士工作内容的扩展,护士素质又发生了变化,阐明了护理道德规范的约定和法律限定的意义;并从护理技能、护理理念、护患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护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建议.
作者:刘彦君;付菊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肝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其围术期处理复杂,极易出现医患矛盾冲突.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与现有医疗体制及保障制度不健全、医德医风、医院管理、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及交流及其他特殊因素有关.并结合文献及本中心经验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院管理及医德医风建设,注重医惠沟通等途径可减少医患矛盾的出现,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医疗环境.
作者:吕毅;展翰翔;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遗传伦理是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伴随着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与西方相关遗传学技术带来的相同的或不相同的生命伦理学难题.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持与遗传伦理研究有关的课题,对中国遗传伦理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厘清了由于国情和文化的不同,多个中国遗传伦理特殊难题和独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并与西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给予比较.十年回顾的研究问题有:中国有关克隆人的伦理论争;中国的优生思想和实践及伦理争议;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及中国面临的伦理挑战;中国人对遗传学信息处理和基因治疗的伦理观;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应用的规范以及伦理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在中国的伦理探究;人工流产和干细胞研究中胚胎的道德地位;中西方国家产前遗传病检测、筛查和咨询的伦理问题;中国的亲子鉴定的应用及伦理问题;中国伦理思想中的遗传伦理观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分析了影响医生诊治活动决策的四种关系:医生与医院、医生与病人、医生与保险公司、医生与供货商及药商的关系,目的是寻求对医生执业行为、职业伦理道德行为进行培养教育的合理方式以及有效的管理途径,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李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具有虚拟性、超越时空性、道德缺失性、中心人物不确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游戏成员的个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试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提出网络游戏监管的策略.
作者:徐娜;张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向医学工作者和医患互动研究人员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特点、理论基础和一般步骤,重点论述了可用来研究中国医患会话的语言工具(主要包括分类系统、及物性、情态、预设、话题、问答、话轮转换、对应结构等),以期丰富他们研究医患会话的方法.
作者:刘兴兵;刘琴;邵艳;何承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