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莉;宋勇;屠军波;王正辉;杨壮群
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是中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学习和继承传统医德的精华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医务工作者正确的职业观、提升其职业理想;对于改善现代医患关系;对于帮助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廉洁行医;对于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和境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疗改革政策伦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医疗改革过程中相关伦理道德构建上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医疗领域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伦理学角度对医疗公平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医疗消费和医疗机构经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高丽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我国现行医疗保健制度中存在许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行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从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要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公正原则,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如何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三个方面来讨论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公正性问题.
作者:肖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医疗服务现状探讨医院药学人员在临床药学领域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及行为的伦理问题.提出医院药学人员的医学伦理教育和管理的举措以及优化用药的伦理观.倡导规范医院药学人员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医德观念和医药学责任感,呼唤医院药学人员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发扬,建立全新的医药学伦理模式.
作者:陈素华;兰礼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死亡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高额住院死亡病例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作者分析高额住院死亡病例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伦理思考,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作者:鲍萍;胡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农村大学生为求学而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对他思想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这种作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影响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高校老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作者:王春荣;姜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日本临床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我国的大致相同.而实际操作却有不少异于我国之处.日本临床的知情同意彰显了医院的医疗权威的同时,在赢得患者信赖方面下足了工夫,使弱势群体的患方在病痛中还要承担风险的知情同意,变成了有强势群体的医疗方加入并引导患方共同努力规避风险完成医疗的良性工作过程.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细节决定成败,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我国医疗现场,日本同行的做法或许有可借鉴之处.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素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多维视角审视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问题,提出面向医疗实践的必要性.解读新课程改革方案,从观念到措施,提出了面向医疗实践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基本构想,尤其突出了对教育实效性的关注.
作者:程乐森;徐玉梅;宋茂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乙肝产妇的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用自行设计的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98例产妇进行焦虑及焦虑水平的调查.结果:乙肝产妇SAS得分为(43.63±4.13),焦虑症状发生率为89.8%,与缺乏乙肝及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情况等因素相关.结论: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产妇的焦虑情绪,分析焦虑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焦虑情绪,促进产妇身心的康复.
作者:宣婉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介绍上海几家有代表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建设成就,阐明了我国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应具有自己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成为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的瓶颈、缺乏针对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系统化培训、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指南、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发展不平衡、伦理委员会的工作缺乏较高的独立性和透明度、缺乏利益冲突的管理机制等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医学伦理学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行伦理委员会注册和伦理委员资格认定、尝试建立联合伦理委员会、广泛开展保护受试者和患者安全和权益的社会宣传、明确利益冲突的防范和管理原则等对策.
作者:樊民胜;奚益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器官短缺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发展.器官有偿捐赠可以增加器官的数量和减少移植等待时间,但是也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包括对人类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导致器官交易和器官商品化,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规范器官有偿捐赠行为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快针对有偿捐赠的法律的制定,还要坚持生命价值、知情同意、公平公正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者:张洪伟;刘小南;王为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护理服务工作的不断改革深化,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的主观要求也不断提高.创新管理作为护理工作的灵魂,越来越受到医院和社会的重视.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长期抓创新性建设,使护理朝着星级化、品牌化、科研型迈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梁时荣;周康宁;周琰;谢多双;鲁光玉;詹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人类双重进化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医学遗传伦理学问题的类别及起源,提出了任何伦理问题都可以从人类的生物进化与文化进化之间的冲突找到其发生根源的观点.在充分论证了医学遗传伦理问题的发生与人类进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医学遗传伦理学问题的对应策略.
作者:程焉平;程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生物医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的,笔者从价值、智商、权利、义务等角度将多数动物实验与不符合伦理的人体实验进行对比,分析论证后认为其同样不能得到伦理学的辩护,而社会对此截然不同的态度是由于对其应用了不同的伦理学理论.后建议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以保障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作者:马永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中国医生面临公正器官分配的伦理责任;面临着中晚期肝癌移植手术适应证的掌控带来的资源浪费的伦理责任;面临通过供体器官移植传播HIV和HCV传染病的风险责任.医生应具备伦理和法律观念,化解风险,承担责任,积极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介绍了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中所面临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与带教老师及其他护士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实习护生之间和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实习研究生的角度来阐述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采取怎样的伦理决策.
作者:王井霞;唐四元;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青睐.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KAP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于兆锋;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高技术与医学密切结合,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医学教育的时空观念也将向终生化和国际化方面跟进,这将促使医学教育的思维模式随之转变,文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再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数据以及材料的分析以及理论推理的分析总结出国防教育和医学生素质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国防教育对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创新素质等多个方面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究医患对立的原因,有利于医生、患者的和谐,避免医学遭受损失.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和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中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探究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公共、公平的医疗环境,是缓解医患对峙,达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小英;杜秦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