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巍
21世纪,高校国防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代高技术与医学密切结合,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医学教育的时空观念也将向终生化和国际化方面跟进,这将促使医学教育的思维模式随之转变,文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再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数据以及材料的分析以及理论推理的分析总结出国防教育和医学生素质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国防教育对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创新素质等多个方面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大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介绍了护理研究生在临床实习中所面临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护士长之间的关系、与带教老师及其他护士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实习护生之间和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实习研究生的角度来阐述处理这些关系时应该采取怎样的伦理决策.
作者:王井霞;唐四元;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社会转型带来的医德人格扭曲、医疗行政监管缺位和医疗行为中的诸多法律盲区等是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主因.医疗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在医疗领域的扭曲体现,产生了医院管理伦理失范,医疗腐败更是对医院管理伦理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因此,反对医疗腐败,倡导文明行医,需要正本清源,从医院管理道德建设的源头抓起,注重医院管理道德人格的完整性;需要对医疗市场经济中的医院管理伦理建设进行方法论的思考,真正做到既要面对市场,又要超越市场.强化新伦理观教育实现医德建设的与时俱进、创新医疗行政管理制度是矫治医生医疗行为失范的对策.为病人大利益着想是医护专业根本的道德规范与责任,也是医患关系的伦理基石.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分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特质,指出应把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构建和谐医民关系上的观点,并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民关系提出几点对策.
作者:林玉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农村大学生为求学而来到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一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对他思想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这种作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影响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高校老师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作者:王春荣;姜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从素质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院校课程改革的多维视角审视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问题,提出面向医疗实践的必要性.解读新课程改革方案,从观念到措施,提出了面向医疗实践的医学生法律素质教育基本构想,尤其突出了对教育实效性的关注.
作者:程乐森;徐玉梅;宋茂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结合在临床病理科长期工作的具体实践经历,对当前病理会诊现象增多的原因、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作者:赵龙坡;杨连君;陈玮;马培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分析了医疗机构出租、承包、合作科室现象的成因,指出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到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机构逐利行为等是导致此现象的直接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作者:张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探究医患对立的原因,有利于医生、患者的和谐,避免医学遭受损失.医患矛盾是社会矛盾的一个侧面,反映公共品需求不断增长和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中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探究造成医患矛盾激化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遵循公益性原则,建立公共、公平的医疗环境,是缓解医患对峙,达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作者:柳小英;杜秦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医学院校的青睐.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KAP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有利于医学生培养的形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综合要求.
作者:于兆锋;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疗改革政策伦理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和医疗改革过程中相关伦理道德构建上的缺失,是导致我国医疗领域诸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伦理学角度对医疗公平问题、医疗诚信问题、医疗消费和医疗机构经营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并提出政策建议.
作者:高丽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器官移植实施过程中,中国医生面临公正器官分配的伦理责任;面临着中晚期肝癌移植手术适应证的掌控带来的资源浪费的伦理责任;面临通过供体器官移植传播HIV和HCV传染病的风险责任.医生应具备伦理和法律观念,化解风险,承担责任,积极推进器官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黄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网络游戏中青少年非正式群体具有虚拟性、超越时空性、道德缺失性、中心人物不确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游戏成员的个人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试从群体心理学角度提出网络游戏监管的策略.
作者:徐娜;张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在诊治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医疗,依据循证医学的成果,对颅脑损伤诊疗过程中的过度医疗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针对颅脑损伤过度医疗应采取的措施,获得优化的诊疗方案.
作者:万青;陈复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器官短缺严重阻碍了器官移植发展.器官有偿捐赠可以增加器官的数量和减少移植等待时间,但是也会带来众多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包括对人类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导致器官交易和器官商品化,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为了规范器官有偿捐赠行为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快针对有偿捐赠的法律的制定,还要坚持生命价值、知情同意、公平公正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作者:张洪伟;刘小南;王为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遗传伦理是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核心.伴随着中国遗传学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与西方相关遗传学技术带来的相同的或不相同的生命伦理学难题.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主持与遗传伦理研究有关的课题,对中国遗传伦理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研究,厘清了由于国情和文化的不同,多个中国遗传伦理特殊难题和独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并与西方的遗传伦理思想和实践给予比较.十年回顾的研究问题有:中国有关克隆人的伦理论争;中国的优生思想和实践及伦理争议;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及中国面临的伦理挑战;中国人对遗传学信息处理和基因治疗的伦理观;辅助生殖技术在中国应用的规范以及伦理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在中国的伦理探究;人工流产和干细胞研究中胚胎的道德地位;中西方国家产前遗传病检测、筛查和咨询的伦理问题;中国的亲子鉴定的应用及伦理问题;中国伦理思想中的遗传伦理观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是保证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高度专业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专家们重要的角色应该是整体工作的谋划者,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其次是参与到具体的心理工作中,扮演心理知识传授者、咨询工作督导者、心理危机干预者、疑难杂症甄别者和教育师资培训者.
作者:陈庆健;唐闻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日本临床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我国的大致相同.而实际操作却有不少异于我国之处.日本临床的知情同意彰显了医院的医疗权威的同时,在赢得患者信赖方面下足了工夫,使弱势群体的患方在病痛中还要承担风险的知情同意,变成了有强势群体的医疗方加入并引导患方共同努力规避风险完成医疗的良性工作过程.而伦理委员会的工作贯穿了这一过程的始终.细节决定成败,在医患关系空前紧张的我国医疗现场,日本同行的做法或许有可借鉴之处.
作者:王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介绍上海几家有代表性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建设成就,阐明了我国的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应具有自己的特点.对人才培养成为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的瓶颈、缺乏针对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系统化培训、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操作指南、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发展不平衡、伦理委员会的工作缺乏较高的独立性和透明度、缺乏利益冲突的管理机制等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医学伦理学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行伦理委员会注册和伦理委员资格认定、尝试建立联合伦理委员会、广泛开展保护受试者和患者安全和权益的社会宣传、明确利益冲突的防范和管理原则等对策.
作者:樊民胜;奚益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我国现行医疗保健制度中存在许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行医疗保健制度的改革.从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要以社会公正为目标、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公正原则,以及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和如何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三个方面来讨论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公正性问题.
作者:肖巍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