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波;刘征;何春娟
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常常会涉及患者的隐私,因此,保密原则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从业者应遵循的一项基本伦理学原则.首先提出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实际遇到的保密问题.接着介绍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的保密原则、治疗中可能泄露保密资料的情况、心理治疗病历的保存和处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保密问题等,旨在引起从业者的重视并自觉地遵守.
作者:赵静波;季建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阐述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内涵,并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进行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医学的伦理思想、建设和谐社会的伦理思想三个层面的分析,结合首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实践提出了志愿服务进一步的伦理规范.
作者:陈涵;冯岩;戴苏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从医师、挂号员、患者及电脑操作系统等方面入手对挂号工作中发生医患纠纷的成因进行剖析,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王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酒的消耗量上升,与酒相关的问题也相应呈上升趋势,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分析我国传统酒文化对饮酒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心理学机制,将有助于酒相关政策的制订及健康教育项目的设计.
作者:曹栋;郝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通过人文关怀在38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减少了产妇的焦虑和痛苦,促进了产妇身心的康复,缓解了医患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宣婉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测定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50例性病疑病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并以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结果:性病疑病症患者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性病疑病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异常,提示在门诊上处理该病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作者:王万卷;李红敏;葛文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论证了职业道德自律是现阶段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的主要方面.通过在医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伦理委员会活动、建立职工个人品牌等方式探索实践职业道德自律的做法,并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细节、个性化管理等体会.
作者:唐靖一;朱抗美;李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已形成了鲜明的语体、语用特点,能否掌握这些特点,成为衡量医学语言使用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高质量的语言表达表现为在言语过程中使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得体性和充足信息量.使用高质量的医学语言指导帮助患者不仅是对医学工作者的职业要求,也是现代医学的要求.对医学语言质量的管理应该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医院在服务质量评价中也应该将医学语言质量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中.
作者:王茜;严永祥;马菊华;瞿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打造和谐医院势必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医患信任关系是医患关系中基本、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医院,就应该从立足医院内涵建设,培养一流的医护队伍、完善透明的收费体系、营造优雅的医疗环境,加强医患双向沟通争取社会舆论支持,重建互信的医患关系.
作者:毛福娟;应豪;周亚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结合三例死亡与临终需要的社会调查相关数据,概括分析了老年临终者的主要需求,提出:全力救治,全面、舒适照护以及消减痛苦是临终关怀的三个基本伦理原则.
作者:刘喜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医患矛盾是在全球化、多元化、民主化时代出现的道德悖论和伦理冲突,可以借助应用伦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加以解决.作者借鉴了应用伦理学的理论观点,认为可将不伤害原则作为医患矛盾分析的根本价值原则,将医学伦理委员会、多数表决原则和纠错机制作为解决医患矛盾的实践平台.
作者:刘魁;李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前,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承认了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但我国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死亡标准,原因是因为我们对脑死亡的概念还存在误区.对死亡观念的更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我国推动立法承认脑死亡标准,是医学界及法学界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徐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综合类职业院校大多设有医药卫生类专业,但人文课程在重视程度等各方面普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医药卫生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加强医学人文课程的客观需要性,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提高认识、构建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及对策.
作者:张乃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药物临床试验中,为充分保护受试者权益,在伦理审查中要特别重视受试者参加风险和受益,力求风险小和受益大,保证受试者充分了解临床试验后知情同意,注意特殊受试人群保护,避免发生利益冲突.
作者:杜彦萍;汪朝晖;杨忠奇;黄可儿;洗绍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充分体现了对病人权利、尊严、自由和人格的尊重.在工作中要自觉应用伦理道德原则作为指导,其中包括病人第一原则、身心统一原则、恪守保密原则、一视同仁原则、优化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协同一致原则和精益求精原则等,充分考虑围术期病人的心理状态,在围术期全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治疗和护理,对病人同情、鼓励以及进行心理治疗,体现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诊疗气氛.
作者:宋宣;李春秋;刘连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推广,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胚胎.剩余胚胎的去向日益成为医疗机构面临的一个亟须关心的问题,对剩余胚胎如何处置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法律方面的争议.从生命伦理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剩余胚胎的产生和去向,并就剩余胚胎处置中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薛亚梅;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结合炎琥宁引起急性皮肤过敏反应患儿的抢救实践,指出有效应用人性照顾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投入和思想交流,促使患者减少医疗过程中的不良体验和负面情绪,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刘小敏;李会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当代医德建设中,中国传统医德是十分重要的资源,进行中国传统医德研究十分有意义,就现有研究成果来讲,有关传统医德的研究涉及的视角是多样化的,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揭示传统医德思想,以服务于当代医德建设.
作者:潘新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社会建构论为理解科学知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者由此来关注医学中的疾病概念,揭示出疾病概念的社会建构性特征:疾病的本质是在具体的社会价值观念中被发明而非在事实中被发现的;疾病的描述、说明、诊断和治疗也具有明显的非认知特性,价值观念特别是利益权衡影响到各环节具体结论的得出.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