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涉外高校医院护患矛盾及其护理伦理策略

向依琴

关键词:涉外高校医院, 外籍学生, 护理伦理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临床试验中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加强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加大国际间的交流及监管力度等措施,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者:王荣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药品特殊性看药品营销的伦理性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建医院伦理的制度因素建议——原则谈判法在医患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与避免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在放宽住院及治疗标准,扩大手术范围、医用材料过度浪费及过度医疗保健等方面.从三方面分析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患者及家属为求根治而主动要求过度治疗;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对肿瘤认识不足或者利益驱动等原因给予患者过度治疗;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难度较大.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避免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呢?首先要重视循证医学的应用,对患者做出综合中评估;其次要坚持实践原则,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三是要加强综合管理,健全和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第四是加强社会宣传,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改变重治疗而轻预防的落后现状,使恶性肿瘤的治疗往更合理、更健康的轨道发展.

    作者:钟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医学目的与医疗消费相关性的某些启示

    针对当前医疗消费的现状,界定和重温医学目的的基本内涵,抨击过度医疗对医学目的的不良干扰,我们应该得到启示是:①应该倡导社会对医学目的与医疗消费关系的讨论;②明确医疗消费的终定位是达成医学目的实现的境界;③过度医疗风气制约医疗消费和医学目的的实现;④实现医学目的应该注意律正医疗服务观念遵循医疗消费规律,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弘扬社会和历史因素对医学目的的促进作用,搞好继续医学教育.

    作者:孙永波;何春娟;孙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决策与公平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涉外高校医院护患矛盾及其护理伦理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作者:向依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读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思想养成状况调查和分析

    按年级分为3组,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设置5大类16个问题并随机排列,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理想、职业道德情感、道德境界、意志、基本理论认知,以及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基本状况.收回有效问98份.分析表明,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道德境界、意志存在明显反差;部分医学生的伦理知识储备与未来本职工作的道德实践要求存在着差距;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课程担负的医德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不相适应.

    作者:马长永;郭照江;马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

    我院的医学伦理学获得了2005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通过回顾课程在我院从开设到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我们对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必须以科学研究做支撑;必须以服务于当地医务界的医德医风建设为平台.

    作者:徐玉梅;程乐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心理分析及伦理学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知道(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的疾病,许多COP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124例6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自责、焦虑、烦躁、敌对、恐惧,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偏执等.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其伦理学对策为:提高病人对抑郁情绪的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尊重、体贴病人;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COPD的心理教育.对于有心理障碍的COPD患者,伦理学方法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姚海燕;盛文化;吴大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癌患者主动放弃治疗的伦理学初探

    经济困难仍是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主要问题,部分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不应过早放弃治疗,应尽力救治.误诊漏诊导致病变由可治变为不可治的放弃治疗要尽是避免.医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重视多学科协作及综合治疗,是喉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对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决策,经济因素不应是主要的.人们完全能够在尊重科学和理性、尊重生命末期价值和意义以及追求社分资源公正分配和有效利用基础上达成共识.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大化,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医改中政府责任伦理的正确取向.

    作者:刘付星;袁英;冯翠霞;李月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论争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论医患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从医患纠纷的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理对策,通过健全医疗法规、医务人员自律与情商培养、医患间有效沟通,以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董元坤;段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乐死立法移植我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收集和对特定群体的问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安乐死问题在中国面临的现状,认为其存在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要求实施安乐死的人数高量性,第二是对安乐死持宽容、支持态度的人数呈多数性.我国立法机关对安乐死多年来持续采取的回避砇,无助于司法实践中这个困惑的伦理型法律难题的解决.可以肯定,在我国引进安乐死法律制度利远大于弊.当然,从技术层面来说,如何从国外引进安乐死法律制度,仍值得理论界的控入讨论.为确保安乐死制度不偏离该制度的预设目的,需要对安乐死措施作严谨的规范.安乐死法律制度应当存在自愿、适合法定条件、严格程序、无钱治病排除、冷静思考期设置、操作医生资质、安乐死种类法律限定和随时撤回申请权等重要的操作原则.

    作者:翁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议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医德渗透

    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行为习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白求恩精神教育、探索精神教育六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作者:张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在校医科生医德认知度的几点设想

    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和现实脱节、教育方法同对象的实际脱节等缺陷.医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强化在校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继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的教育,同时,特别注意要强化医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哲学素质教育,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另外,还应该加大对医学伦理学课程本身的创新性研究,使其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成为一个愉悦和自觉的过程.

    作者:蒋广根;赵龙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于肥胖治疗的反思

    通过分析肥胖症治疗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肥胖症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期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正确进行肥胖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昕媛;林洪彬;刘昊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

    从当今医德严重缺失的社会现象与医学校医德建设两方面来阐述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医德建设.突破医学为纯自然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 ,通过教学与实践的全程阶梯式推进,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作者:赵玮;向鸿梅;赵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