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建医院伦理的制度因素建议——原则谈判法在医患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关键词:医院伦理, 医患关系, 原则谈判
摘要: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生命科学与伦理的交互作用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通过加回顾并展望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发展史,提出解决科学与伦理间矛盾的好办法应该是应用科技进步的办法来解决伦理问题,使伦理问题在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之前就变得不再成为问题.对于伦理学难题,不必恐慌.同时又必须用伦理来规范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真正为人类造福.

    作者:汪湧;岳红红;刘凡;张京平;保庭毅;杨增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信息不对称下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策略分析

    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存在着医疗信息分布和掌握的不对称,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医患信任的建立和患者对医疗效果的评价.医患利益冲突的调节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去运作,不能完全任凭甚至不能主要地任凭医患双方自由地去博弈;政府必须明确并改造自己的职责,为正确调节与平衡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利益创立一个全方位的合理的框架,使医患之间在有控制的理性的双蠃的利益博弈中合理地重构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基本格局.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

    两难困境是生命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理性面对.这种两难首先是由科技自身的发展所引起的,同时也与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价值选择.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在理念层面要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在实践层面要切实加强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但两难困境不会消失.

    作者:沈铭贤;张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决策与公平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

    从当今医德严重缺失的社会现象与医学校医德建设两方面来阐述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医德建设.突破医学为纯自然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 ,通过教学与实践的全程阶梯式推进,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作者:赵玮;向鸿梅;赵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医德医风档案管理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德医风建设的主体是医务工作者,而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结晶,它能够为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医院加强医德医风管理,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对加强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医务人员日常行为的纪实,能否充分利用并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应维聪;虞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调节

    处理好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关系,是卫生改革成功的基础.卫生改革目标的偏离,政府在改革中的缺位,选择市场作为改革调节的机制,是导致卫生改革利益失利益失衡、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的可及性严重受损的基本原因.只有坚持以政府调控为主,同时又有条件地引入市场机制 ,坚持医疗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购销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构建以社区医疗,合作医疗屡基础的服务体系,才能扭转我国卫生改革利益失衡的局面,实现为全民提供基本保健服务的目标.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试论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

    中央苏区医学道德是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革命人道主义的体现,是无数革命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通过加大历史,概述了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包括:革命信念、服务宗旨、奋斗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作者:刘善玖;刘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德教育中高校团委工作理念与特殊作用的研究

    医学院校的团委为了适应医德实践教育这一新定位,必须确立工作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荣辱观教育理念、诚信公正教育理念等.坚持这些工作理念有助于团委在医德教育中发挥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作者:刘松;孙荫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透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人格障碍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在这些人群中,因人格障碍而引起的自杀行为占有相当的比重,要预防大学生自杀,就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纠正不正常的人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有效建立预防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曾长秋;赵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关于肥胖治疗的反思

    通过分析肥胖症治疗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肥胖症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期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正确进行肥胖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昕媛;林洪彬;刘昊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主体性德育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这一理念启发医德教育者,在工作中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医德功能方面,不仅强调其社会功能,还要强调其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功能;在医德认知水平方面,不仅强调学生对既有医德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要强化学生医德认识能力的培养;在医德教育模式方面,摒弃单一认识教育模式,倡导体验与认知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发挥对于提高医德教育效能,顺利实现医德教育目标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议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医德渗透

    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行为习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白求恩精神教育、探索精神教育六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作者:张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关键点探析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上尚缺乏统一认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上的关键点即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务必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务必具有专业化的高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适时适度介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准入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体制上的关键点包括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专家、药物干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

    作者:唐闻捷;陈庆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淡现阶断如何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

    概括了现阶段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医疗供方面临道德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体制改革、政府监管、法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医德教育、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旧等方面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

    作者:王振东;任绪功;尹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论医患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从医患纠纷的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理对策,通过健全医疗法规、医务人员自律与情商培养、医患间有效沟通,以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董元坤;段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伦理学思考

    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发作阶段,由于其心肺功能的严重损伤、疗效不明显及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脱离呼吸机会短时间再次加重,患者极度痛苦,家属难以承受经济和护理压力,而医疗上又没有良好的较为持久地解决办法,使几方均处于痛苦的抉择中,难以摆脱困境,合理的协调几方立场做出为多方接受而合法化的抉择十分重要,但在无安乐死立法前提下是较为困难的,常采用放弃治疗来解决,值得进一步探讨寻找更好解决办法.

    作者:傅恩清;金发光;刘静丽;王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药品特殊性看药品营销的伦理性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建医院伦理的制度因素建议——原则谈判法在医患关系分析中的应用

    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