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维聪;虞爱丽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适应社会的培养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在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加强了护生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慎独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学生成绩优良,并深受临床实习医院的好评,就业率明显提高.
作者:宋梅;荆亚茹;唐俐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按年级分为3组,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设置5大类16个问题并随机排列,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理想、职业道德情感、道德境界、意志、基本理论认知,以及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基本状况.收回有效问98份.分析表明,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道德境界、意志存在明显反差;部分医学生的伦理知识储备与未来本职工作的道德实践要求存在着差距;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课程担负的医德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不相适应.
作者:马长永;郭照江;马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发作阶段,由于其心肺功能的严重损伤、疗效不明显及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脱离呼吸机会短时间再次加重,患者极度痛苦,家属难以承受经济和护理压力,而医疗上又没有良好的较为持久地解决办法,使几方均处于痛苦的抉择中,难以摆脱困境,合理的协调几方立场做出为多方接受而合法化的抉择十分重要,但在无安乐死立法前提下是较为困难的,常采用放弃治疗来解决,值得进一步探讨寻找更好解决办法.
作者:傅恩清;金发光;刘静丽;王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上尚缺乏统一认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上的关键点即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务必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务必具有专业化的高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适时适度介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准入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体制上的关键点包括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专家、药物干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
作者:唐闻捷;陈庆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我国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加强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加大国际间的交流及监管力度等措施,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者:王荣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医患纠纷的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理对策,通过健全医疗法规、医务人员自律与情商培养、医患间有效沟通,以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董元坤;段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概括了现阶段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医疗供方面临道德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体制改革、政府监管、法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医德教育、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旧等方面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
作者:王振东;任绪功;尹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创伤外科见习中开展伦理教育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创伤外科见习中常见伦理问题包括手术伦理问题、病人与事故责任方利益冲突问题、保护病人隐私权问题、病人决定权问题和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等.在伦理教育中应系统、全面贯彻有利原则和自主原则.
作者:张连阳;孙士锦;王韬;张宇;姚元章;麻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针对当前医疗消费的现状,界定和重温医学目的的基本内涵,抨击过度医疗对医学目的的不良干扰,我们应该得到启示是:①应该倡导社会对医学目的与医疗消费关系的讨论;②明确医疗消费的终定位是达成医学目的实现的境界;③过度医疗风气制约医疗消费和医学目的的实现;④实现医学目的应该注意律正医疗服务观念遵循医疗消费规律,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弘扬社会和历史因素对医学目的的促进作用,搞好继续医学教育.
作者:孙永波;何春娟;孙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在放宽住院及治疗标准,扩大手术范围、医用材料过度浪费及过度医疗保健等方面.从三方面分析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患者及家属为求根治而主动要求过度治疗;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对肿瘤认识不足或者利益驱动等原因给予患者过度治疗;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难度较大.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避免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呢?首先要重视循证医学的应用,对患者做出综合中评估;其次要坚持实践原则,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三是要加强综合管理,健全和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第四是加强社会宣传,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改变重治疗而轻预防的落后现状,使恶性肿瘤的治疗往更合理、更健康的轨道发展.
作者:钟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收集和对特定群体的问调查等方式,分析了安乐死问题在中国面临的现状,认为其存在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要求实施安乐死的人数高量性,第二是对安乐死持宽容、支持态度的人数呈多数性.我国立法机关对安乐死多年来持续采取的回避砇,无助于司法实践中这个困惑的伦理型法律难题的解决.可以肯定,在我国引进安乐死法律制度利远大于弊.当然,从技术层面来说,如何从国外引进安乐死法律制度,仍值得理论界的控入讨论.为确保安乐死制度不偏离该制度的预设目的,需要对安乐死措施作严谨的规范.安乐死法律制度应当存在自愿、适合法定条件、严格程序、无钱治病排除、冷静思考期设置、操作医生资质、安乐死种类法律限定和随时撤回申请权等重要的操作原则.
作者:翁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和现实脱节、教育方法同对象的实际脱节等缺陷.医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强化在校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继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的教育,同时,特别注意要强化医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哲学素质教育,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另外,还应该加大对医学伦理学课程本身的创新性研究,使其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成为一个愉悦和自觉的过程.
作者:蒋广根;赵龙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行为习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白求恩精神教育、探索精神教育六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作者:张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作者:向依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院校的团委为了适应医德实践教育这一新定位,必须确立工作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荣辱观教育理念、诚信公正教育理念等.坚持这些工作理念有助于团委在医德教育中发挥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作者:刘松;孙荫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