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建平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知道(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的疾病,许多COP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124例6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自责、焦虑、烦躁、敌对、恐惧,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偏执等.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其伦理学对策为:提高病人对抑郁情绪的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尊重、体贴病人;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COPD的心理教育.对于有心理障碍的COPD患者,伦理学方法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姚海燕;盛文化;吴大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作者:向依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和现实脱节、教育方法同对象的实际脱节等缺陷.医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强化在校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继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的教育,同时,特别注意要强化医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哲学素质教育,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另外,还应该加大对医学伦理学课程本身的创新性研究,使其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成为一个愉悦和自觉的过程.
作者:蒋广根;赵龙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的医学伦理学获得了2005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通过回顾课程在我院从开设到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我们对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必须以科学研究做支撑;必须以服务于当地医务界的医德医风建设为平台.
作者:徐玉梅;程乐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概括了现阶段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医疗供方面临道德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体制改革、政府监管、法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医德教育、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旧等方面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
作者:王振东;任绪功;尹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伦理审查委员会①的建立及活动开展,其运作监管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了相关部门官员及学者的重视.然而建立较为完备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运作监管体系有待时日,因此,强化伦理审查委员会自身工作能力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途径.
作者:田冬霞;张金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两难困境是生命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理性面对.这种两难首先是由科技自身的发展所引起的,同时也与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价值选择.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在理念层面要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在实践层面要切实加强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但两难困境不会消失.
作者:沈铭贤;张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发作阶段,由于其心肺功能的严重损伤、疗效不明显及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脱离呼吸机会短时间再次加重,患者极度痛苦,家属难以承受经济和护理压力,而医疗上又没有良好的较为持久地解决办法,使几方均处于痛苦的抉择中,难以摆脱困境,合理的协调几方立场做出为多方接受而合法化的抉择十分重要,但在无安乐死立法前提下是较为困难的,常采用放弃治疗来解决,值得进一步探讨寻找更好解决办法.
作者:傅恩清;金发光;刘静丽;王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德医风建设的主体是医务工作者,而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结晶,它能够为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医院加强医德医风管理,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对加强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医务人员日常行为的纪实,能否充分利用并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应维聪;虞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医患纠纷的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理对策,通过健全医疗法规、医务人员自律与情商培养、医患间有效沟通,以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董元坤;段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对我国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加强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加大国际间的交流及监管力度等措施,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者:王荣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医学诊疗过程中,医患双方存在着医疗信息分布和掌握的不对称,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医患信任的建立和患者对医疗效果的评价.医患利益冲突的调节不能完全交由市场去运作,不能完全任凭甚至不能主要地任凭医患双方自由地去博弈;政府必须明确并改造自己的职责,为正确调节与平衡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利益创立一个全方位的合理的框架,使医患之间在有控制的理性的双蠃的利益博弈中合理地重构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基本格局.
作者:郑大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院校的团委为了适应医德实践教育这一新定位,必须确立工作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荣辱观教育理念、诚信公正教育理念等.坚持这些工作理念有助于团委在医德教育中发挥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作者:刘松;孙荫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行为习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白求恩精神教育、探索精神教育六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作者:张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分析肥胖症治疗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肥胖症治疗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期望通过这些建议对正确进行肥胖症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昕媛;林洪彬;刘昊凌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