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孙荫众
创伤外科见习中开展伦理教育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创伤外科见习中常见伦理问题包括手术伦理问题、病人与事故责任方利益冲突问题、保护病人隐私权问题、病人决定权问题和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等.在伦理教育中应系统、全面贯彻有利原则和自主原则.
作者:张连阳;孙士锦;王韬;张宇;姚元章;麻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的医学伦理学获得了2005年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通过回顾课程在我院从开设到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我们对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医学伦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必须有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必须以科学研究做支撑;必须以服务于当地医务界的医德医风建设为平台.
作者:徐玉梅;程乐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知情同意的实施越来越广泛,并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专业,在实施知情同意时有许多特殊问题.从精神科病人,知情同意主体,精神病人知情同意能力,精神科实施知情同意范围及精神科知情同意书等几方面的特殊性,总结了精神科在实施知情同意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
作者:徐晔;陈晋东;张磊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实现理想的医德教育效益是医德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具有自觉的效益意识,所设定的医德教育目标是否科学,能否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实现机制,直接关乎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因此,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益,首先在于这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者:时统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表现在放宽住院及治疗标准,扩大手术范围、医用材料过度浪费及过度医疗保健等方面.从三方面分析过度治疗产生的原因:患者及家属为求根治而主动要求过度治疗;医生出于自我保护、对肿瘤认识不足或者利益驱动等原因给予患者过度治疗;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难度较大.过度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避免恶性肿瘤的过度治疗呢?首先要重视循证医学的应用,对患者做出综合中评估;其次要坚持实践原则,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策略;三是要加强综合管理,健全和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第四是加强社会宣传,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改变重治疗而轻预防的落后现状,使恶性肿瘤的治疗往更合理、更健康的轨道发展.
作者:钟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上尚缺乏统一认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上的关键点即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务必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务必具有专业化的高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适时适度介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准入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体制上的关键点包括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专家、药物干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
作者:唐闻捷;陈庆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从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医德行为习惯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白求恩精神教育、探索精神教育六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医德教育.
作者:张麦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处理好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关系,是卫生改革成功的基础.卫生改革目标的偏离,政府在改革中的缺位,选择市场作为改革调节的机制,是导致卫生改革利益失利益失衡、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的可及性严重受损的基本原因.只有坚持以政府调控为主,同时又有条件地引入市场机制 ,坚持医疗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购销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构建以社区医疗,合作医疗屡基础的服务体系,才能扭转我国卫生改革利益失衡的局面,实现为全民提供基本保健服务的目标.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通过加回顾并展望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发展史,提出解决科学与伦理间矛盾的好办法应该是应用科技进步的办法来解决伦理问题,使伦理问题在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之前就变得不再成为问题.对于伦理学难题,不必恐慌.同时又必须用伦理来规范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真正为人类造福.
作者:汪湧;岳红红;刘凡;张京平;保庭毅;杨增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知道(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的疾病,许多COP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124例6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自责、焦虑、烦躁、敌对、恐惧,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偏执等.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其伦理学对策为:提高病人对抑郁情绪的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尊重、体贴病人;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COPD的心理教育.对于有心理障碍的COPD患者,伦理学方法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姚海燕;盛文化;吴大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这一理念启发医德教育者,在工作中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医德功能方面,不仅强调其社会功能,还要强调其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功能;在医德认知水平方面,不仅强调学生对既有医德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要强化学生医德认识能力的培养;在医德教育模式方面,摒弃单一认识教育模式,倡导体验与认知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发挥对于提高医德教育效能,顺利实现医德教育目标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央苏区医学道德是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革命人道主义的体现,是无数革命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通过加大历史,概述了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包括:革命信念、服务宗旨、奋斗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作者:刘善玖;刘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伦理审查委员会①的建立及活动开展,其运作监管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了相关部门官员及学者的重视.然而建立较为完备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运作监管体系有待时日,因此,强化伦理审查委员会自身工作能力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途径.
作者:田冬霞;张金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作者:向依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根据原则谈判的原理,医患关系紧张是医患利益冲突的立场表现,医患关系和谐化的出路在于通过制度调整,实现医患利益的相容.在医患关系的相关利益中,医生和患者是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而医院和政府则是利益关系的主导者.当制度能够保障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并且医生的职业安全和应得利益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疾病、可接受的医疗成本、受到应有的尊重等利益满足,那么医患关系和谐就会实现.达成这种局面的制度包括:提高医务人员与医院方的谈判地位、提供医务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制度安排、加强对医生的执业水平和职业伦理的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向鸿梅;赵玮;李树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