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试论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

刘善玖;刘薇

关键词:中央苏区, 医学道德, 精神
摘要:中央苏区医学道德是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新型的革命人道主义的体现,是无数革命医务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通过加大历史,概述了中央苏区医学道德的基本精神包括:革命信念、服务宗旨、奋斗精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冲突与调节

    处理好卫生改革中的利益关系,是卫生改革成功的基础.卫生改革目标的偏离,政府在改革中的缺位,选择市场作为改革调节的机制,是导致卫生改革利益失利益失衡、保健服务的公平性的可及性严重受损的基本原因.只有坚持以政府调控为主,同时又有条件地引入市场机制 ,坚持医疗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购销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构建以社区医疗,合作医疗屡基础的服务体系,才能扭转我国卫生改革利益失衡的局面,实现为全民提供基本保健服务的目标.

    作者:杜治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刍议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

    近年来随着伦理审查委员会①的建立及活动开展,其运作监管体系的建设日益受到了相关部门官员及学者的重视.然而建立较为完备的伦理审查委员会运作监管体系有待时日,因此,强化伦理审查委员会自身工作能力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途径.

    作者:田冬霞;张金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教学中的运用

    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成正比关系,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深化教学改革题中之义.通过摄影技术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摄影技术运用的价值.

    作者:张永利;张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医学目的与医疗消费相关性的某些启示

    针对当前医疗消费的现状,界定和重温医学目的的基本内涵,抨击过度医疗对医学目的的不良干扰,我们应该得到启示是:①应该倡导社会对医学目的与医疗消费关系的讨论;②明确医疗消费的终定位是达成医学目的实现的境界;③过度医疗风气制约医疗消费和医学目的的实现;④实现医学目的应该注意律正医疗服务观念遵循医疗消费规律,坚定医学理性精神,弘扬社会和历史因素对医学目的的促进作用,搞好继续医学教育.

    作者:孙永波;何春娟;孙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提高在校医科生医德认知度的几点设想

    在对在校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和现实脱节、教育方法同对象的实际脱节等缺陷.医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不牢、过于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轻视高尚人生观的追求等诸多问题.为此,应强化在校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继续加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基本知识的教育,同时,特别注意要强化医德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进和完善案例教学方法,加强人文哲学素质教育,培养其多方面的才能.另外,还应该加大对医学伦理学课程本身的创新性研究,使其更富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成为一个愉悦和自觉的过程.

    作者:蒋广根;赵龙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

    两难困境是生命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理性面对.这种两难首先是由科技自身的发展所引起的,同时也与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价值选择.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在理念层面要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在实践层面要切实加强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但两难困境不会消失.

    作者:沈铭贤;张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从药品特殊性看药品营销的伦理性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德缺失状态下的医德建设

    从当今医德严重缺失的社会现象与医学校医德建设两方面来阐述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医德建设.突破医学为纯自然科学的传统教育模式 ,通过教学与实践的全程阶梯式推进,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作者:赵玮;向鸿梅;赵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癌患者主动放弃治疗的伦理学初探

    经济困难仍是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主要问题,部分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不应过早放弃治疗,应尽力救治.误诊漏诊导致病变由可治变为不可治的放弃治疗要尽是避免.医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重视多学科协作及综合治疗,是喉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对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决策,经济因素不应是主要的.人们完全能够在尊重科学和理性、尊重生命末期价值和意义以及追求社分资源公正分配和有效利用基础上达成共识.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大化,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医改中政府责任伦理的正确取向.

    作者:刘付星;袁英;冯翠霞;李月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论医患纠纷的成因与对策

    从医患纠纷的成因角度出发,探讨医患纠纷的预防、处理对策,通过健全医疗法规、医务人员自律与情商培养、医患间有效沟通,以促使医患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的发展.

    作者:董元坤;段长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论争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医德医风档案管理促进医院医德医风建设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貤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德医风建设的主体是医务工作者,而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结晶,它能够为医学伦理学研究和医院加强医德医风管理,进行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建立医德医风档案对加强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医务人员日常行为的纪实,能否充分利用并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应维聪;虞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药物临床试验中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我国目前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建立完善的伦理审查程序和审查标准,加强伦理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加大国际间的交流及监管力度等措施,提高伦理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作者:王荣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医风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挑战下,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传统的医德医风受到严峻的考验.首先分析了在这个大环境下进行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然后从强加经济性教育,增强医德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倡导人性化服务,塑医院形象三个方面对医德医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郎红娟;王玉;张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伦理道德教育的体会

    为了适应社会的培养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在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加强了护生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慎独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学生成绩优良,并深受临床实习医院的好评,就业率明显提高.

    作者:宋梅;荆亚茹;唐俐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读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思想养成状况调查和分析

    按年级分为3组,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设置5大类16个问题并随机排列,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理想、职业道德情感、道德境界、意志、基本理论认知,以及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基本状况.收回有效问98份.分析表明,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道德境界、意志存在明显反差;部分医学生的伦理知识储备与未来本职工作的道德实践要求存在着差距;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课程担负的医德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不相适应.

    作者:马长永;郭照江;马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决策与公平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关键点探析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上尚缺乏统一认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上的关键点即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务必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务必具有专业化的高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适时适度介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准入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体制上的关键点包括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专家、药物干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

    作者:唐闻捷;陈庆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

    实现理想的医德教育效益是医德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具有自觉的效益意识,所设定的医德教育目标是否科学,能否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实现机制,直接关乎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因此,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益,首先在于这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者:时统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