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

时统君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德教育效益, 价值取向, 医学生
摘要:实现理想的医德教育效益是医德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具有自觉的效益意识,所设定的医德教育目标是否科学,能否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实现机制,直接关乎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因此,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益,首先在于这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药品特殊性看药品营销的伦理性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目标顾客群体的特殊性.药品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包括病患者、残障人士、自然灾害受害群体等,这也就决定了药品营销的伦理性比一般产品营销的伦理性更重要.因此,医药产品营销人员就应该处理好经济利益和伦理之间的关系,为医药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全面、安全、经济和科学的服务,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闫冠韫;周福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癌患者主动放弃治疗的伦理学初探

    经济困难仍是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主要问题,部分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不应过早放弃治疗,应尽力救治.误诊漏诊导致病变由可治变为不可治的放弃治疗要尽是避免.医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重视多学科协作及综合治疗,是喉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对喉癌患者放弃治疗的决策,经济因素不应是主要的.人们完全能够在尊重科学和理性、尊重生命末期价值和意义以及追求社分资源公正分配和有效利用基础上达成共识.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目标是社会公众利益的大化,这是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当然也是医改中政府责任伦理的正确取向.

    作者:刘付星;袁英;冯翠霞;李月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呼吸终期阶段的伦理学思考

    慢性呼吸衰竭严重发作阶段,由于其心肺功能的严重损伤、疗效不明显及病情的反复发作,使患者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脱离呼吸机会短时间再次加重,患者极度痛苦,家属难以承受经济和护理压力,而医疗上又没有良好的较为持久地解决办法,使几方均处于痛苦的抉择中,难以摆脱困境,合理的协调几方立场做出为多方接受而合法化的抉择十分重要,但在无安乐死立法前提下是较为困难的,常采用放弃治疗来解决,值得进一步探讨寻找更好解决办法.

    作者:傅恩清;金发光;刘静丽;王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

    两难困境是生命伦理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理性面对.这种两难首先是由科技自身的发展所引起的,同时也与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价值选择.走出生命伦理的两难困境,在理念层面要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在实践层面要切实加强生命伦理委员会建设,但两难困境不会消失.

    作者:沈铭贤;张利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伦理道德教育的体会

    为了适应社会的培养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我院在改革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教学实践中加强了护生人性化护理、整体护理、慎独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学生成绩优良,并深受临床实习医院的好评,就业率明显提高.

    作者:宋梅;荆亚茹;唐俐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关键点探析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点上尚缺乏统一认识.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上的关键点即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定位,务必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务必具有专业化的高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适时适度介入及专兼职工作人员准入的工作理念;以及创新工作体制上的关键点包括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建立专家、药物干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

    作者:唐闻捷;陈庆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决策与公平

    政府制定公平性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政策是维护社会成员生存健康的重要保证,反思我国以往实施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改革中的不足,其根本问题在于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使以农村居民为代表的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之外,结果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政府实现公共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供给策略是政策上的公平设计和服务上的公平供给.

    作者:王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生命科学与伦理的交互作用

    近年来,由于生命科学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通过加回顾并展望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发展史,提出解决科学与伦理间矛盾的好办法应该是应用科技进步的办法来解决伦理问题,使伦理问题在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之前就变得不再成为问题.对于伦理学难题,不必恐慌.同时又必须用伦理来规范科学的发展,使科学真正为人类造福.

    作者:汪湧;岳红红;刘凡;张京平;保庭毅;杨增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涉外高校医院护患矛盾及其护理伦理策略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通过分析涉外高校医院中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探讨护理伦理的要求,从而提出高校护理人员应采取的伦理措施.

    作者:向依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论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

    实现理想的医德教育效益是医德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否具有自觉的效益意识,所设定的医德教育目标是否科学,能否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教育实现机制,直接关乎医德教育效益的实现.因此,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效益,首先在于这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者:时统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精神科实施知情同意的特殊性

    知情同意的实施越来越广泛,并已在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科作为一个特殊的医学专业,在实施知情同意时有许多特殊问题.从精神科病人,知情同意主体,精神病人知情同意能力,精神科实施知情同意范围及精神科知情同意书等几方面的特殊性,总结了精神科在实施知情同意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

    作者:徐晔;陈晋东;张磊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与论争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挑战,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克隆是否应该进行也有许多争论.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的伦理问题主要有:生殖控制技术违背了自然规律是否道德?是否单身妇女、同性恋者及任何年龄的妇女都可以要求做人工授精、体外受精等;人类精子库的伦理问题和争议有捐精子者有无对孩子的责任?孩子有无权利寻找生物学父亲等?卵子和精子是否应该商业化等;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有代孕母亲可否商业化,是否会产生对妇女的剥削和不平等.有关克隆人的伦理争论包括人类克隆的过程可能有对克隆人有不可接受的危险,可能减轻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违背克隆人重要的道德权利等.

    作者:王延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透视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人格障碍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在这些人群中,因人格障碍而引起的自杀行为占有相当的比重,要预防大学生自杀,就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纠正不正常的人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有效建立预防大学生自杀预警机制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曾长秋;赵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在读医学本科生职业道德思想养成状况调查和分析

    按年级分为3组,随机发放问卷100份,共设置5大类16个问题并随机排列,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理想、职业道德情感、道德境界、意志、基本理论认知,以及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基本要求与评价的基本状况.收回有效问98份.分析表明,部分医学生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道德境界、意志存在明显反差;部分医学生的伦理知识储备与未来本职工作的道德实践要求存在着差距;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课程担负的医德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求不相适应.

    作者:马长永;郭照江;马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心理分析及伦理学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知道(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的疾病,许多COPD患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124例60岁及以上COPD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不良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自责、焦虑、烦躁、敌对、恐惧,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偏执等.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社会支持,家庭收入.其伦理学对策为:提高病人对抑郁情绪的认识;加强医患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尊重、体贴病人;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COPD的心理教育.对于有心理障碍的COPD患者,伦理学方法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姚海燕;盛文化;吴大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毒人群法医学鉴定中的伦理学思考

    吸毒人群是一种远离社会主流群体的特殊群体,如果从法律角度分析吸毒行为固然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是从医学和伦理学角度理解则是一种患有慢性复发性脑病患者,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其中比较敏感而特殊的服务对象是吸毒人群的司法鉴定.如何在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更加关注此部分特殊人群的伦理学问题是法医学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周洋;黄平;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浅淡现阶断如何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

    概括了现阶段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医疗供方面临道德风险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体制改革、政府监管、法规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医德教育、分配制度、激励机制旧等方面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对策.

    作者:王振东;任绪功;尹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德教育中高校团委工作理念与特殊作用的研究

    医学院校的团委为了适应医德实践教育这一新定位,必须确立工作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有:人道主义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荣辱观教育理念、诚信公正教育理念等.坚持这些工作理念有助于团委在医德教育中发挥特殊的职能和作用.

    作者:刘松;孙荫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创伤外科见习中的伦理教育

    创伤外科见习中开展伦理教育有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创伤外科见习中常见伦理问题包括手术伦理问题、病人与事故责任方利益冲突问题、保护病人隐私权问题、病人决定权问题和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等.在伦理教育中应系统、全面贯彻有利原则和自主原则.

    作者:张连阳;孙士锦;王韬;张宇;姚元章;麻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主体性德育对医德教育的启示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这一理念启发医德教育者,在工作中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学生主体性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医德功能方面,不仅强调其社会功能,还要强调其满足个体发展需求的功能;在医德认知水平方面,不仅强调学生对既有医德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更要强化学生医德认识能力的培养;在医德教育模式方面,摒弃单一认识教育模式,倡导体验与认知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发挥对于提高医德教育效能,顺利实现医德教育目标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作者: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