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俊英;孙瑞卿
医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和价值关系.当代医学正在发生重大的模式转换,从认识关系审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体必须完整地把握作为客体的人的本质,必须在疾病和健康的对立统一中理解人的存在状态,必须建构科学的认识结构、培育良好的精神素质;从实践关系看,主体必须把尊重生命规律与合理发挥医学能动性结合起来,必须以系统整体的视界、多重性的角色从事医疗实践,必须超越生物医学的技术理性;从价值关系看,主体必须在吸取医学史上主客价值关系演进成果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主客体价值模式.
作者:王健;张晨;徐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多年来缺乏实效,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其中的突出问题.主体性德育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丰硕成果,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以尊重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是引导医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作者: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务人员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原本是融为一体的,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使两者分离且使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逐渐失落或淡化,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医患冲突不断.在现实的急切呼唤面前,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失落原因及回归途径做一个科学的解读,是现代医学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马静松;孙福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为实现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方法 开展为期7个月的实验,通过开展讲座、谈话指导、播放课件、指导参赛来对实验班施加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来了解实验结果.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成绩、活动参与、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生命教育产生正面影响.
作者:胡吉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要使医患关系和谐相处必须首先解决好其中的不和谐问题,要解决好不和谐问题,首先必须清楚造成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都没有看到患者在治病救人过程中发挥着第一主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患者的这一巨大作用,医生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患者必须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真正发挥出自己在疾病治疗、健康恢复过程中的第一主要作用.
作者:孟凡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近年来医患关系特点中显现出的医务人员伦理和法律素质分析入手,指出高等医学院校是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医学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源头.归纳现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特点,提出全社会具有良好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伦理法律素质培养的理想目标.医务人员和医学生以较高的伦理和法律素质服务社会是高等医学院校伦理和法律素质培养的基本目标.
作者:周银;王国平;李宇阳;沃中东;吕旺盛;何平;孙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国内外医学专业人才医德培养的比较,提出强化医学人才医德培养的重要性.针对我国目前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进我国医学人才医德教育的途径.
作者: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传播媒介,其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对政治社会化产生了不同于其它媒介的特殊影响.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就网络在医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信息化时代医学生政治社会化实效的对策.
作者:陈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以优生、计划生育和人类生殖辅助工程为例,探讨了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与当代伦理的冲突与思考.区别生命质量与健康的概念,并提倡现代医学应以追求高生命质量为行为准则.后提出,我们应在整个公共伦理安定完整的前提下,追求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而生物技术应该是无限地发展,有限地合乎伦理地利用.
作者:杨慧慈;孟宪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了给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招募工作提供依据,解决精源短缺问题,对浙江省人类精子库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的222名供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显示:供精者招募渠道仅三种:85.52%通过网络获知招募信息;99.10%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67.87%想通过捐精检验自己的生育能力;50.23%认为销毁不合格精液需事先告知;42.08%希望获知自己的精子所产生的子代的相关信息.故急需拓宽招募信息宣传渠道;根据影响因素做好宣传,消除顾虑;对供精者的知情权进行具体化.
作者:熊勉;施卫星;张欣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医学院主办,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和<人之初>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于2008年12月5-7日在广州举行.
作者:张茜;李恩昌;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总结精神分裂症在诊治过程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诊治中的伦理缺失及其危害,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以及对临床医生的要求.目的 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伦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高磊;周庆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失落是普遍现象,这主要源于中国医学人文教育的缺乏.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医务人员的行为和人文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教育和培养势在必行.
作者:徐宛玲;王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对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对策性的思考.
作者:罗京滨;黄伟伟;黄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和个性特点.方法 依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问卷包括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结果 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49%;成瘾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非成瘾者,而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得分高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特点中稳定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低于非网络成瘾者;而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高于非网络成瘾者;成瘾者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个性有一定影响.结论 医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父母对他们缺乏温暖理解,管教严厉,拒绝否定;他们具有不良的个性特征;他们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其个性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作者:贺满云;杨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了作为学术财产的DNA的特征和作为个人财产的DNA的特征,以及可能的理解和处理准则或标准.同意这样的观点:若作为学术财产,应该制定良好的信息共享政策以改善无条件可及的共享;若作为个人财产,应该对所捐赠的含有DNA信息的组织予以征税的方式调整目前存在的双重标准的问题,并针对个人对这类个人财产缺乏控制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作者:刘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与2008年度的中心满意度调查结果.院前急救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7.5%.在救护车及时出动、无送钱物等方面满意度高,达100%;但在急救技术和收费放心等方面低,只有79.2%.通过营造优秀文化氛围,规范日常行为习惯,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内外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目前院前医德医风存在的问题.
作者:张茜;王林;张晓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在面临公共危机事件的情境中,他们缺乏严重的危机知识,不能正确的评估风险信息,难以保护与调适自己的心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主要有重新认识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有效解决问题、寻求社会支持等.在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要做好早期评定与强化治疗、危机咨询与治疗、危机评估与干预、危机干预热线电话的使用等.
作者:王道阳;涂涛;方双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研究生的德育建设对培养高级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借助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出通过加强自我教育、重视临床实践、抓好学术载体养成道德惯习,利用导师、社会、学习、家庭和同伴群体的力量积累德育资本,以此增强德育场域的势力.
作者:申丽娟;王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院中的伦理委员会是以保护受试者和患者的权益为基本宗旨,为提高医学研究和治疗的水平提供医学伦理的评价和论证.如何对当今的伦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推动伦理委员会的发展,通过近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制定和完善伦理制度、建立明确伦理基准、实施伦理专业和过程管理和组织伦理培训等措施.
作者:陈佩;王育;陆麒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