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医院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思考

马秋芳

关键词:投诉性信访, 医院管理, 管理伦理, 医学伦理学, 建立信任, 求同存异
摘要: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医院在处理群众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医患间相互信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机制,有利于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解决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由医疗投诉谈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

    目的 通过399例医疗投诉记录,分析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供意见及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和鱼骨图法,以《医师宣言》中10条医师职责为基本框架,分析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结果 医师告知不充分、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未遵守诊疗常规等是医疗投诉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结论 在我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建设中,应强调医师尊重患者权利、充分履行告知义务的重要性.

    作者:井玲;钟林涛;亢雪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

    门诊口腔科的分诊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门诊口腔科的分诊特点,探讨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主要有:候诊环境的人性化布局;分诊人员的人性化配备和服务,如挂号人员要有一定的口腔专业知识,分诊护士应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具备人性化分诊技巧,如诊前三分钟的医护交流、护患交流,诊后三分钟的随诊;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约管理体制.

    作者:赵丽萍;朱琳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干预

    对80例住院的Ⅱ型糖尿病足患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糖尿病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育手段和方法,继续进行教育,并加强出院随访.在糖尿病足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可行、针对性、保护、阶段性等伦理原则,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彩丽;秦芳;周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规范,西方医学道德标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我国当代医学职业道德的来源,《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则是对医学职业道德的现代要求.当前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总体情况乐观,但由于原有政策设计偏移、医患利益冲突,职业道德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医改政策跟进落实机制、医德医风监督审查机制、职业道德长效教育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机制等方面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作者:杜萍;杨威;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

    从伦理角度阐述了死亡教育对军事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意义.即:可以促使学生正视生死抉择;强化军人奉献意识;克服战斗应激反应(CSR),作出正确的善恶选择;做好临终关怀,维护死亡尊严;公正对待俘虏,抒写军医的伦理道德情怀.同时,提出教学内容贯穿本科教育始终、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等两项教学措施.

    作者: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回顾总结激励当代展望未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1年10月16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西安交通大学闫剑群副校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首都医科大学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贺浪冲书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侯培琪副主任,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杜治政、石大璞、郭照江、邱世昌、沈铭贤、伍天章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参加会议.唐闻捷、涂玲、黄钢、张京平、汪一江、况成云、郑尚维、兰礼吉分别主持了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李恩昌;吉鹏程;王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评分普遍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大课教学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王忠琼;王烜;邓明明;陈霞;钟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侯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创新的后坐力——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内部化探讨

    医学创新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创新技术的使用,一些难以解决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引用了经济学中“外部成本”的概念,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系统分析了医学创新萌芽、研发和实践三个阶段中外部成本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由于创新人员对创新成果的两面性缺乏全面认识,在其利弊博弈中重视优势,而忽略其负面影响,从而对医学创新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产生负效应.针对医学领域中的各类创新主体,引用经济学中外部成本降解方法:通过提高科研人员思想认识,约束外部成本的产生;或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患者或医疗机构的价格补偿减少其危害,从而降低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医学创新实践更加安全、高效.

    作者:范靖;徐幻;胡新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伦理要求初探

    核事故中的医学应急救援不同于一般灾害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它有着特殊的伦理要求.在核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援中,需要确立全局责任的伦理观念,要有环境道德意识,要具备安全道德理念,需要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作者:李诚杰;李海涛;张京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医院构建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道德建设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系统直属5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估,并选取N院作为调查评估的特定医院.应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院医学科研道德建设综合指数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0).该院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状况低于总体水平,防范督查状况与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教育培训低于总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评估科研道德建设,对于防范处理医学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吴正一;陆尔奕;许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交通事故死者的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的冲突与平衡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浅析

    当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伦理诚信的负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家庭伦理诚信教育偏差、“惩戒机制”缺失、就业形势严峻等,提出重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作者:师会芳;梁俊凤;党静萍;朱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灾后重建过程中卫生资源配置的伦理学探讨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公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卫生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公平性包括健康保障的公平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 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何剑;花霞;汪海飞;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行为的调查

    目的 了解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对策.方法 采用“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调查表”,调查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情况.结果 不同生源地的助学贷款毕业生在还款行为上没有区别;还款行为在不同政治面貌上无显著差异;还款行为有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单位所有制工作的毕业生还款行为不一致.结论 建议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及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还款能力,针对不同情况,国家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作者:郑节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创新: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的源动力——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的体会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团队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坚持理论研究的推进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实践路径的拓展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支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推动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不断前行.

    作者:杨放;常运立;杜萍;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议如何定义医学职业素养

    通过介绍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职业素养项目、国外部分学者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评论、国外对医学职业素养的新研究和国内医学职业素养研究近况,提出定义医学职业素养的意义,以及定义医学职业素养时需考虑我国自古以来的医德传统、社会期望/公众需求等因素,并提出了医学职业素养的定义.

    作者:姜恬;宛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的管理和伦理问题探讨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简称ART)的开展,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使用现状是:冻存胚胎、配子越来越多,医源性不起用次一级的冻存胚胎,对捐赠胚胎及配子的科研需求增加等.存在着监管和伦理审查难题:即知情同意的难题;冻存胚胎及配子的使用和自由流动问题;伦理审查往往流于形式.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伦理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和监管制度建设.

    作者:侯建全;葛建一;徐溢涛;张拥军;陈瑞华;李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