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

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

关键词:军事医学院校, 死亡教育, 军医伦理, 战斗应激反应, 临终关怀
摘要:从伦理角度阐述了死亡教育对军事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意义.即:可以促使学生正视生死抉择;强化军人奉献意识;克服战斗应激反应(CSR),作出正确的善恶选择;做好临终关怀,维护死亡尊严;公正对待俘虏,抒写军医的伦理道德情怀.同时,提出教学内容贯穿本科教育始终、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等两项教学措施.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危害医学生健康的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危害医学生健康的行为因素中,吸烟占21.10%,饮酒占75.00%,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占24.24%.多种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三个专业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性别给予医学生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

    作者:程怀志;曹德品;孙国栋;郭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交通事故死者的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的冲突与平衡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浅析

    当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伦理诚信的负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家庭伦理诚信教育偏差、“惩戒机制”缺失、就业形势严峻等,提出重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作者:师会芳;梁俊凤;党静萍;朱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夫精人工授精前对不孕症患者的伦理关怀

    实施夫精人工授精术前给予不孕患者适当的伦理关怀,消除患者困惑、压抑、自卑心理,保障不孕患者的基本权利,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让此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不孕不育患者,同时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并对实施夫精人工授精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提出探讨.

    作者: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口腔门诊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

    门诊口腔科的分诊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门诊口腔科的分诊特点,探讨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主要有:候诊环境的人性化布局;分诊人员的人性化配备和服务,如挂号人员要有一定的口腔专业知识,分诊护士应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具备人性化分诊技巧,如诊前三分钟的医护交流、护患交流,诊后三分钟的随诊;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约管理体制.

    作者:赵丽萍;朱琳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的军医伦理学情结——为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而作

    结合自身从事军医伦理学研究的经历体验,讲述了自己的“军医伦理学之路”:走医学辩证法与医学伦理学兼容之路;走有军队特色的医学伦理学研究之路;走为军队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服务之路;走人才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互补之路.

    作者:郭照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医院构建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道德建设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系统直属5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估,并选取N院作为调查评估的特定医院.应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院医学科研道德建设综合指数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0).该院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状况低于总体水平,防范督查状况与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教育培训低于总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评估科研道德建设,对于防范处理医学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吴正一;陆尔奕;许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门诊辅检科室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

    目的 通过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整改,提高门诊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提出整改意见.结果 整改后患者平均满意度提高17.36%,不满意度下降70.67%.患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建议从447条下降至100条.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进行整改,能有效提升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宜筠;王青丽;屈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灾后重建过程中卫生资源配置的伦理学探讨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公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卫生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公平性包括健康保障的公平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大众健康传播医学伦理评价的四个关键问题

    在分析健康传播属性的基础上,认为大众健康传播活动既是传播活动,也是医疗保健活动,既要符合传播伦理,更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规范,必须进行医学伦理评价.应当由以医学伦理学专家为核心的专业评价队伍作为评价主体——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以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四大医学伦理学原则为标准,对大众健康传播活动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价值确定和道德决断.

    作者:王勇安;张建耕;吴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

    医德考评是医院制度伦理、管理伦理极为关键的一环.医德考评的终目的是通过考评全员提升医德素质.在医德考评全过程中,转化他律的规范作用为其自律导向,才能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够充分保证医德考评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必须在医德宣传教育的自律导向、各种评价的自律导向、考评效应的自律导向、全方位活动的自律导向等方面,有效地、综合性地加以强化.

    作者:马晓慧;孙福川;王鲲;吕丽萍;李素;郝莹;王培军;孙梦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某省五所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目前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医学人文课程被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大;医学人文教育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医学生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性,选课具有盲目性.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相应对策,一是要从根本出发,扭转现有的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文教育理念;二是要进行科学的学科建设,注重提高医学人文课程的质量;三是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刘东梅;雷红艳;范菲菲;侯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方式,探讨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与满足HIV感染者/AIDS患者需求的对策,以期能为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明旭;马乐;王小琴;陈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 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何剑;花霞;汪海飞;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论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规范,西方医学道德标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三者构成了我国当代医学职业道德的来源,《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则是对医学职业道德的现代要求.当前公立医院的医德医风总体情况乐观,但由于原有政策设计偏移、医患利益冲突,职业道德观念存在误区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医改政策跟进落实机制、医德医风监督审查机制、职业道德长效教育机制、先进典型示范引导机制等方面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工作机制.

    作者:杜萍;杨威;常运立;杨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调查研究

    目的 探索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采用SAS9.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医学誓言的了解程度、在医患关系沟通能力上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女生高于男生(P <0.05,P<0.05,P<0.01);在医患沟通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P<0.05);在责任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在对于医德规范和医学生誓言的了解上独生子女略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更注重个人利益(P<0.05).结论 医德教育的主流意识是积极的,但形势依然严峻.要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研究生,需要加强他们的医德教育,并改善教育方法.

    作者:顾艳琼;苏秀娟;王嫱;陈霞;周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谈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伦理问题

    通过探讨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几种伦理问题以及我国在保障受试者权益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受试者,长远地发展我国临床试验工作,需要从亟待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者专业水平尚待提高,伦理审查的力度有待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方式有待调整等方面加快我国临床试验的能力建设的步伐.

    作者:江春艳;杨国斌;郑均;王倩;罗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八省市护患关系紧张状况、诱因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当前我国护患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国8省市部分公立三甲、公立二甲、中医院、民营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就医时的状况.结果 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状况严重.患者维权意识高、看病贵、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导向偏颇等是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关系紧张,需针对实际情况,相应地重塑医疗的公益性、纠正舆论导向、重建护患互信的状况来缓解护患冲突.

    作者:赫艳杰;张新庆;兰礼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回顾总结激励当代展望未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1年10月16日,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大会暨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卫生厅刘少明厅长,西安交通大学闫剑群副校长,《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首都医科大学纪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义庭出席会议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贺浪冲书记,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侯培琪副主任,著名生命伦理学家邱仁宗、杜治政、石大璞、郭照江、邱世昌、沈铭贤、伍天章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医学伦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参加会议.唐闻捷、涂玲、黄钢、张京平、汪一江、况成云、郑尚维、兰礼吉分别主持了学术交流活动.

    作者:李恩昌;吉鹏程;王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