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
在分析健康传播属性的基础上,认为大众健康传播活动既是传播活动,也是医疗保健活动,既要符合传播伦理,更不能违背医学伦理规范,必须进行医学伦理评价.应当由以医学伦理学专家为核心的专业评价队伍作为评价主体——社会公众的代言人,以不伤害、有利、尊重和公正四大医学伦理学原则为标准,对大众健康传播活动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价值确定和道德决断.
作者:王勇安;张建耕;吴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程度、态度与行为,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的46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平均得分为(3.25±1.074)分,其中医药类学生(3.42±1.053)、父亲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3.63±1.049)得分较高;78.2%的学生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认知得分、是否愿意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态度以及亲人对其捐献行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捐献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和社会舆论误导等;46.8%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是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主要措施.结论 应提高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重要举措.
作者:邓杨;李宁;王天一;汪剑云;蔡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分析了医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提出了医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多方创造礼仪实践机会,切实提高礼仪素养;营造礼仪教育氛围,亲身感受礼仪熏陶;带教教师要成为礼仪教育的典范,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接受入门起点教育等.
作者:曹文华;常健;高亚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科研道德建设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市某高校系统直属5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的综合评估,并选取N院作为调查评估的特定医院.应用SPSS1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院医学科研道德建设综合指数略高于总体平均水平(1.0).该院科研学术不端行为严重状况低于总体水平,防范督查状况与总体水平基本持平,教育培训低于总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疗机构科研伦理道德建设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评估科研道德建设,对于防范处理医学科研中的不端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吴正一;陆尔奕;许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介绍美国内科医学委员会职业素养项目、国外部分学者对医学职业素养的评论、国外对医学职业素养的新研究和国内医学职业素养研究近况,提出定义医学职业素养的意义,以及定义医学职业素养时需考虑我国自古以来的医德传统、社会期望/公众需求等因素,并提出了医学职业素养的定义.
作者:姜恬;宛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门诊口腔科的分诊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根据门诊口腔科的分诊特点,探讨人性化分诊服务与分诊技巧.主要有:候诊环境的人性化布局;分诊人员的人性化配备和服务,如挂号人员要有一定的口腔专业知识,分诊护士应提前到岗、做好分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具备人性化分诊技巧,如诊前三分钟的医护交流、护患交流,诊后三分钟的随诊;逐步建立科学的预约管理体制.
作者:赵丽萍;朱琳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德考评是医院制度伦理、管理伦理极为关键的一环.医德考评的终目的是通过考评全员提升医德素质.在医德考评全过程中,转化他律的规范作用为其自律导向,才能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才能够充分保证医德考评的时效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必须在医德宣传教育的自律导向、各种评价的自律导向、考评效应的自律导向、全方位活动的自律导向等方面,有效地、综合性地加以强化.
作者:马晓慧;孙福川;王鲲;吕丽萍;李素;郝莹;王培军;孙梦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医学伦理问题可以被划分为单客体伦理问题和双客体伦理问题,单客体伦理问题表现为非对抗形式和对抗形式;在双客体伦理问题中,医学实践的客体有一对,主要矛盾存在于两个客体之间.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把握具体伦理问题的症结和本质.
作者:杨博;杨猛;李媛媛;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市场及药品采购方面存在着医保药品商品名滥用、药品流通渠道不畅,同种药品价格差异大,招标后基本用药的品种供销矛盾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实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意识缺失.故此建议建立科学的药品名称管理体系,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职能单位及主要人员问责制;严格资格审查,重视普通药品采购,控制药品价格;招标单位建立用标情况反馈制度.
作者:苗立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探讨一些药物临床试验中出现的几种伦理问题以及我国在保障受试者权益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提出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受试者,长远地发展我国临床试验工作,需要从亟待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者专业水平尚待提高,伦理审查的力度有待加强,国家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方式有待调整等方面加快我国临床试验的能力建设的步伐.
作者:江春艳;杨国斌;郑均;王倩;罗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及整改,提高门诊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提出整改意见.结果 整改后患者平均满意度提高17.36%,不满意度下降70.67%.患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建议从447条下降至100条.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不满意原因及关注点进行整改,能有效提升辅检科室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宜筠;王青丽;屈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生系统的重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核心问题是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有公益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卫生系统重建过程中的公平性包括健康保障的公平性、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政策制度的公平性.
作者:安伟;杜萍;张鹭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医院在处理群众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医患间相互信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机制,有利于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解决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11年10月17 ~18日,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拉什大学的多名专家以及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分为六个单元:卫生保健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及其新进展;医师职业精神的支持组织;中心第一轮获资助课题结题答辩以及第二轮获资助课题中期报告;利益冲突;基于医院的职业精神推动计划.
作者:张海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经验是:提高认识,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学科来建设;建立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骨干培训班;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研究.
作者:伍天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沈铭贤;丘祥兴;胡庆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就业能力与就业力、职业能力的区别入手,界定就业能力的概念,同时通过专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两个维度对医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个性化探讨,进而为医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可行性策略,即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设置;以就业指导为手段,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作者:张婕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行为以及影响因素并研究对策.方法 采用“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调查表”,调查助学贷款大学生还款行为情况.结果 不同生源地的助学贷款毕业生在还款行为上没有区别;还款行为在不同政治面貌上无显著差异;还款行为有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单位所有制工作的毕业生还款行为不一致.结论 建议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及感恩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还款能力,针对不同情况,国家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作者:郑节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当前我国护患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国8省市部分公立三甲、公立二甲、中医院、民营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就医时的状况.结果 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状况严重.患者维权意识高、看病贵、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导向偏颇等是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关系紧张,需针对实际情况,相应地重塑医疗的公益性、纠正舆论导向、重建护患互信的状况来缓解护患冲突.
作者:赫艳杰;张新庆;兰礼吉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