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品采购监管工作的实践与伦理思考

苗立成

关键词:药品采购, 基本用药, 医德医风, 药事伦理
摘要: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市场及药品采购方面存在着医保药品商品名滥用、药品流通渠道不畅,同种药品价格差异大,招标后基本用药的品种供销矛盾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实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意识缺失.故此建议建立科学的药品名称管理体系,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职能单位及主要人员问责制;严格资格审查,重视普通药品采购,控制药品价格;招标单位建立用标情况反馈制度.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浅析

    当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伦理诚信的负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家庭伦理诚信教育偏差、“惩戒机制”缺失、就业形势严峻等,提出重构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评价机制.

    作者:师会芳;梁俊凤;党静萍;朱小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交通事故死者的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的冲突与平衡

    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是法医学检验工作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从权利的角度阐述了交通事故中闭合性损伤尸体的处分权和特殊干预权.通过对两种权利的概念解读,进一步分析了尸体处分权主体和特殊干预权相冲突的现象,探讨了交通事故尸体检验鉴定工作中的相关伦理学问题,并期待相关法律保障的具体实施.

    作者:李西宁;高小雁;陈五虎;邢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调查研究

    目的 探索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现状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有效问卷84份.采用SAS9.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医学誓言的了解程度、在医患关系沟通能力上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女生高于男生(P <0.05,P<0.05,P<0.01);在医患沟通和是否勇于冲到一线上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P<0.05);在责任心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P<0.01);在对于医德规范和医学生誓言的了解上独生子女略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博士生相对于硕士生更注重个人利益(P<0.05).结论 医德教育的主流意识是积极的,但形势依然严峻.要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医学研究生,需要加强他们的医德教育,并改善教育方法.

    作者:顾艳琼;苏秀娟;王嫱;陈霞;周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1年10月17 ~18日,第六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隆重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拉什大学的多名专家以及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卫生局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医学院校的青年医学人文教师骨干和各大医院的同行等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分为六个单元:卫生保健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及其新进展;医师职业精神的支持组织;中心第一轮获资助课题结题答辩以及第二轮获资助课题中期报告;利益冲突;基于医院的职业精神推动计划.

    作者:张海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72名,通过带习教师的人文关怀理念潜移默化影响临床护生,并采取角色模范式、日志式、对话式等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实施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果 实施前后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临床护生的关怀能力,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冯晓芬;何剑;花霞;汪海飞;李涵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干预

    对80例住院的Ⅱ型糖尿病足患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糖尿病足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育手段和方法,继续进行教育,并加强出院随访.在糖尿病足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用、可行、针对性、保护、阶段性等伦理原则,才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彩丽;秦芳;周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促进科学与伦理的良性互动——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工作体会

    介绍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自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开展生命伦理前沿研究,为主管部门制订政策和规范提供参考;普及生命伦理知识和理念;参与伦理评审,推进伦理委员会建设;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并表达了工作体会,科学家与伦理学家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良性互动.在伦理审查和监督中,尽可能地把科学与伦理统一起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作者:沈铭贤;丘祥兴;胡庆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

    从伦理角度阐述了死亡教育对军事医学院校学生的特殊意义.即:可以促使学生正视生死抉择;强化军人奉献意识;克服战斗应激反应(CSR),作出正确的善恶选择;做好临终关怀,维护死亡尊严;公正对待俘虏,抒写军医的伦理道德情怀.同时,提出教学内容贯穿本科教育始终、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等两项教学措施.

    作者:顾珊;常运立;杜萍;杨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夫精人工授精前对不孕症患者的伦理关怀

    实施夫精人工授精术前给予不孕患者适当的伦理关怀,消除患者困惑、压抑、自卑心理,保障不孕患者的基本权利,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让此项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不孕不育患者,同时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并对实施夫精人工授精过程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提出探讨.

    作者:田晓华;赵邦霞;陈冬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融医学生医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介绍了某高校创新医德教育体系的措施:将医德教育研究与实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并阐述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学校要高度重视,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医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功能,在探索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部门,使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得到发挥,促进医学生医德教育,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农乐颁;许世华;谭会恒;魏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状况及培养途径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对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有关医学生职业精神及其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分析了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知、接受相关教育的现状、职业理想以及对技术与道德关系的理解等问题.在肯定传统的职业精神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哲学内涵、日常行为修养和良好习惯养成以及全方位全过程职业精神教育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新的教育途径.

    作者:崔群颖;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小组讨论、现场观察等方式,探讨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与满足HIV感染者/AIDS患者需求的对策,以期能为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明旭;马乐;王小琴;陈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危害医学生健康的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的现状及其特点,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危害医学生健康的行为因素中,吸烟占21.10%,饮酒占75.00%,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占24.24%.多种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三个专业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健康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性别给予医学生不同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指导.

    作者:程怀志;曹德品;孙国栋;郭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的管理和伦理问题探讨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简称ART)的开展,人类冻存胚胎及配子使用现状是:冻存胚胎、配子越来越多,医源性不起用次一级的冻存胚胎,对捐赠胚胎及配子的科研需求增加等.存在着监管和伦理审查难题:即知情同意的难题;冻存胚胎及配子的使用和自由流动问题;伦理审查往往流于形式.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伦理委员会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伦理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和监管制度建设.

    作者:侯建全;葛建一;徐溢涛;张拥军;陈瑞华;李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诊疗中非言语行为的实践与文化自觉——基于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调查研究

    结合“文化自觉”理念,以患者为行为主体,参照患者的体验反思医生原有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如何关注非言语行为因素的重要作用,找寻医方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之间的张力,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患间的有效沟通,将会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咏莉;王晓燕;梁立智;关丽征;宋晓霞;焦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 Based Learning,PBL)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将某校留校实习的学生分为PBL教学组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PBL教学组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以问题引导(或精讲)→自学(及临床实践)→讨论→评估;传统大课教学组以教师为中心,其基本模式为:理论课→见习课.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独自完成医患沟通进行考核,由患者和/或家属及考核教师评分.结果 PBL教学组学生评分普遍高于传统大课教学对照组.结论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大课教学模式相比能明显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作者:王忠琼;王烜;邓明明;陈霞;钟晓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创新的后坐力——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内部化探讨

    医学创新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但随着创新技术的使用,一些难以解决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引用了经济学中“外部成本”的概念,从医学伦理学角度,系统分析了医学创新萌芽、研发和实践三个阶段中外部成本的存在形式.研究发现,由于创新人员对创新成果的两面性缺乏全面认识,在其利弊博弈中重视优势,而忽略其负面影响,从而对医学创新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产生负效应.针对医学领域中的各类创新主体,引用经济学中外部成本降解方法:通过提高科研人员思想认识,约束外部成本的产生;或将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患者或医疗机构的价格补偿减少其危害,从而降低医学创新外部成本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医学创新实践更加安全、高效.

    作者:范靖;徐幻;胡新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医院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思考

    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医院在处理群众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过程中,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医患间相互信任,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投诉性信访问题的伦理机制,有利于投诉性信访问题的解决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作者:马秋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八省市护患关系紧张状况、诱因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当前我国护患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护患关系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我国8省市部分公立三甲、公立二甲、中医院、民营医院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在就医时的状况.结果 护患关系紧张、双方互不信任状况严重.患者维权意识高、看病贵、医患沟通不畅、媒体导向偏颇等是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结论 护患双方在就医过程中,关系紧张,需针对实际情况,相应地重塑医疗的公益性、纠正舆论导向、重建护患互信的状况来缓解护患冲突.

    作者:赫艳杰;张新庆;兰礼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药品采购监管工作的实践与伦理思考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市场及药品采购方面存在着医保药品商品名滥用、药品流通渠道不畅,同种药品价格差异大,招标后基本用药的品种供销矛盾突出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实根本原因在于医疗行业的伦理道德意识缺失.故此建议建立科学的药品名称管理体系,保障患者用药权益;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建立职能单位及主要人员问责制;严格资格审查,重视普通药品采购,控制药品价格;招标单位建立用标情况反馈制度.

    作者:苗立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